张晓东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经验总结论文_张晓琳1,张晓东2

张晓东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经验总结论文_张晓琳1,张晓东2

(1.辽宁中医药大学;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的常见疾病,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张晓东教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等理论及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张教授经验浅析如下。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围绝经期;中医辨证论治

Abstract:Permenpausal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s a common disease in gynecology.It refers to women in the permenopausal perioid of non- menstrual bleeding ordripping.Remarkable clicnic effects were achieved by professor Zhang xiaodong who take use the TCM theory and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menopausal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Professor zhang`s experience is as follows.

Key words: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permenopausal;TCM syr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是指绝经过渡期妇女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卵巢功能不断减退,卵巢对垂体分泌的促性腺素的反应低下,卵泡发育受阻而不能排卵引起生殖内分泌紊乱而导致的子宫异常出血。现代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功血原因主要为子宫内膜增生[1]。围绝经期功血属于中医“崩漏”范畴[2]。崩漏是指妇女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紊乱,经血非时而下,时多时少,多时暴下如注,少时淋漓不尽。“崩”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中,“阴虚阳搏谓之崩”。“漏”始见于《金贵要略方论》该书“卷下”云:“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正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漏下之病,由劳伤血气,冲任之脉虚损故也……冲任之脉虚损,不能约制其经血,故血非时而下。

1.病因病机

张教授认为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发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脾肾亏虚所致。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繁衍,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能促进生殖功能的成熟,对繁衍后代起着重要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生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由此可见肾精逐渐亏损,冲任不固,气血失于制约而导致子宫异常出血。脾主生血统血,若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而致气不摄血,统摄无权,则会发生血逸脉外而导致出血。《妇科?玉尺》云:“思虑伤脾,不能摄血故令妄行”。因此脾虚统摄失常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中精气的培补,冲任的通盛,天癸的充养均有赖于脾胃的正常运化。先天与后天两者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正如《景岳全书?脾胃》所云: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赖后天为之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辨证论治

张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所谓塞流就是固涩止崩是目的乃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澄源就是澄清病源即治病求本之意是方法,是辨证要点;复旧乃恢复故旧,调整其脏腑功能,以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是善后措施,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景岳全书?妇人天见》指出“调经之要,重在补脾胃以资生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也”。张教授治疗本病在出血期采用补肾健脾,固冲止血的原则,方用“固冲摄血汤”加减。方药组成及功效如下:红参以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黄芪重在益气健脾,固冲止血因气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导致气虚血瘀,遂用莪术、三棱破血行气以逐瘀止血,使止血而不留瘀;茜草以益肾调经;地榆用于下焦止血;仙鹤草既可收敛止血又可补虚以止血;荆芥穗炭用以收敛止血;海螵蛸固涩冲任以收敛止血。综观本方,补肾健脾,收敛止血,冲任得养,血自归经。血止以后要进行调理善后。一是要扶正,即恢复人体的正气,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只有全身状况好转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月经生理轴才能正常运转,冲脉才可以发挥其调经的作用。二是要调整月经的周期,使月经按时而下。张教授采用“补肾调经汤”加减。以善后调理,恢复其正常的月经生理。方药组成及功效如下:丹参以活血化瘀;当归用以补血、和血、调经;白芍养血敛阴;菟丝子、泽兰、山萸肉补肾调经以固本培元;淫羊藿以补肾壮阳;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活络。诸药合用,有助于恢复其正常的月经周期。

3.验案举隅

唐某 女 45岁 2016年11月29日以阴道不规则2月余为主诉就诊。平素月经规律,月经周期为30天,经期5-7天,量色正常,血块(+),腰酸(+)。自诉2016年8月1日至2016年8月8日阴道流血量多,多于以往月经量遂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诊刮术,术后病理无异常。血止40天后9月18日至今阴道流血时多时少,曾口服西药(达英-35)25天,血仍不止。现口服中药(具体不详),阴道流血量少,头晕,腰酸,偶有心慌,大便秘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彩超示:子宫及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内膜厚度约为0.6cm。查血常规:WBC:4.44 10^9/L,RBC:4.52 10^12,Hb:119 g/L,PLT:229 10^9/L。中医诊断:崩漏(脾肾亏虚型),西医诊断: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治疗:张教授予固冲摄血汤去掉三棱、莪术,加小蓟10g以凉血止血,墨旱莲10g即凉血止血又收敛止血,三七8g以活血止血,使止血而不留瘀。以上方7剂颗粒剂冲服,日二次口服。

复诊:2016年12月6日,服药三天后血止,现无心慌及腰酸,头晕减轻,大便秘结,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继服前方14剂,以巩固治疗。

三诊:2017年1月20日,lmp:2017.1.3-1.8,月经量色正常,现无头晕,二便调,余无明显不适。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予“补肾调经汤”加黄芪25g、白术10g以补气健脾,茜草10g以凉血止血调经,荆芥穗炭以行血补血、调经、疏经活络,龙眼肉10g益心脾、补气血,炙甘草10g以调和诸药。14剂日二次口服。随访至今,尚未见复发。

按语:本例是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肾气逐渐亏损,天癸逐渐减退,脾气虚弱,冲任脉虚损所以常常引起月经失调。治疗首先当以固冲止血为主,继则补肾调经以恢复其正常的月经生理轴,使按月行经。

参考文献

[1]刘建东.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和诊刮病理分析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3):53-54.

[2]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7.

论文作者:张晓琳1,张晓东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张晓东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经验总结论文_张晓琳1,张晓东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