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影像诊断分析论文_朱均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影像诊断分析论文_朱均

(巴中市巴州区卫生进修学校 四川 巴中 636600)

【摘要】 目的:探究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影像诊断。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到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患者40例进行研究分析,全部患者进行CT诊断,并将手术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判断患者的CT诊断准确率以及CT影像。结果:40例患者确诊为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38例患者为单发,占比为95.00%(38/40),2例患者为多发,占比为5.00%,共计发现44个结节。10个结节为L4椎体后下缘,占比为22.73%(10/44),6个结节为后上缘,占比为13.64%(6/44),8个结节为L5椎体后下缘,占比为18.18%(8/44),20个结节为后上缘,占比为45.45%(20/44)。结论:CT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在临床中具有较高诊断准率,能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该种诊断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影像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150-02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该病多发于青少年时期,主要是由于椎体后缘软骨板发生破裂,进而导致髓核组织经破裂孔进入到患者椎体后缘的骨松质内,最终能够使患者的椎体后缘与椎体部分产生间隙而导致分离,向椎管内突入,并对脊髓神经以及硬膜囊产生压迫而引起的一种病变。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在临床中也是导致椎管狭窄的主要因素,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能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有效判断,CT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极为明显,能够显示患者病灶的大小、形态以及位置,同时能够了解到神经根的压迫程度,从而能够为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信息[1]。本文主要探究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影像诊断,探究结果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到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40例疑似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患者组作为研究主体,全部患者进行CT诊断。其中,男性患者为20例,患者的年龄为19~6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25±3.11)岁,其中,10例患者为腰腿痛,3例患者为单纯腰痛,1例患者为单纯腿痛,4例患者下肢麻木,2例患者为间歇性跛行;女性患者为20例,患者的年龄为20~6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36±3.45)岁,其中,11例患者为腰腿痛,2例患者为单纯腰痛,1例患者为单纯腿痛,3例患者下肢麻木,3例患者为间歇性跛行。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相同CT仪器进行检查,均为GE24排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并对CT参数进行设置,将层厚设置为2mm,层距设置为3mm,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的腰椎部位进行扫描,主要对患者的L3/4~L5/S1椎间盘分别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应注重对患者椎体的上下缘进行扫描,同时应注重观察患者的骨窗和软组织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判断患者的CT诊断准确率以及CT影像。40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患者经过手术结果可知,40患者为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患者。

1.4 统计学分析

参与本实验的40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用n表示例数,占百分比用%表示。

2.结果

2.1 CT诊断率

进过CT诊断后,40例患者确诊为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

2.2 CT影响表现

经过诊断发现,38例患者为单发,占比为95.00%(38/40),2例患者为多发,占比为5.00%,共计发现44个结节。10个结节为L4椎体后下缘,占比为22.73%(10/44),6个结节为后上缘,占比为13.64%(6/44),8个结节为L5椎体后下缘,占比为18.18%(8/44),20个结节为后上缘,占比为45.45%(20/44)。

患者的CT表现为患者的椎体后缘成不规则缺损表现,其密度值能够与椎间盘保持高度一致,且边缘会保持硬化,并存在毛躁不清的现象,并且患者结节后壁会呈弧形突入椎管。

3.讨论

3.1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发病机制

就当下的医疗手段而言,尚未明确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发病机制,在临床中,主要将其发病机制归为以下三点:(1)外伤,患者于青少年时期受到外伤,骨突环以及椎体间仅有薄弱的软骨进行连接,在受到外力的刺激后,则能够导致患者骨突环发生骨折,椎间盘以及部分软骨板也能够随之发生后移的现象,患者初期表现并不明显,随着年龄增大,其临床症状表现愈加明显。(2)软骨板先天缺陷,若患者的椎体与骨突环之间在骨化过程中发生障碍,能够使其存在较为薄弱的区域,能够导致患者发生椎间盘挤压,并能够使骨突环出现失脱等现。(3)椎间盘突出,若患者的椎体骨突环处于未愈合的状态中,其软骨连接处相对较为薄弱,当椎间盘突出时,骨突环薄弱部位能够与软骨连接处发生断裂,进而导致椎间盘组织发生进一步突出,最终能够形成软骨结节[2]。另外,临床中还有大部分学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的脊柱需要不断承受外力的作用,使其长期受到压迫,进而使髓核冲破缺陷,进入到椎板内,最终能够导致软骨结节的形成。

3.2 CT影像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成像主要表现为: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表现,且形态大小均不规则,通常位于椎体后缘正中部位或者向一侧偏移,患者骨质缺损区域的密度与其层的椎间盘密度应保持高度一致,通常大约在60到58HU之间,并能够在患者骨质缺损的边缘能顾发现硬化区域[3]。

3.3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特点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在发病过程中具有起病隐匿,且病程进展缓慢的特点。主要是由于椎间盘是缓慢进入到椎体与骨突环之间,而并非一次性进入,因此该病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且年轻患者发生该病,黄韧带与椎板厚度变化并不明显,因此,患者不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同时,也不能够引起神经压迫,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大,病情会逐渐进展,进而能够导致患者表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例如,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等[4]。

综上所述,CT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在临床中效果极为明显,该种诊断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炜.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7,22(5):509-510.

[2]张黎明,宋绍文,张国平等.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85例CT影像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5,26(1):96-97.

[3]王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形成机制及CT诊断[J].亚太传统医药,2016,8(12):206-208.

[4]李素花.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侧隐窝狭窄的CT诊断[J].医药前沿,2017,22(33):119-120.

论文作者:朱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影像诊断分析论文_朱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