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关系研究_全民健身论文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关系研究_全民健身论文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关系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民健身论文,消费结构论文,居民论文,关系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言

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经济因素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及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社会物质条件,进而影响着社会及个人对体育的投入。而这些又是通过社会及个人的消费结构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的消费结构,而不同的消费结构将决定着不同的大众消费水平,从而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开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当然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开展也会对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产业结构、就业、劳动力素质等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研究全民健身与消费结构的关系问题,不仅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有着重要的决策和指导意义,而且也将对经济学研究作出一定的贡献。

本文在查阅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试图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与消费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

1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开展的影响

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 〔1〕居民消费结构中,虽然仍以食品消费为主,但食品消费的比重已在逐年下降。尤其是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比率已从1990年的54.2%降至1995年的49.9%,下降了4.3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40~50%为小康。表明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已接近小康〔2〕。与此相应, 我国居民在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1995年,我国城镇居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人均支出份额为7.07%,比1990年的4.76%提高了2.3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支出份额1995年为7.81%,比1990年的5.37%提高了2.4个百分点〔3〕。另一个与居民余暇时间关系密切的指标——家庭劳务消费比例也呈缓慢上升势头, 1995 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用品及服务的人均支出份额比1990年提高了1.01个百分点。〔3〕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消费结构的改善,有力地促动了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从而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

然而,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无论在收入还是在消费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199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3893元,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为1578元,两者差距为2.47:1〔1〕。199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49.9%,农村为58.6%,差了8.7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差距不容忽视,它表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普及性及实效性城市将大于农村。而这一现状又将从整体上影响着全民健身的实施和开展。

此外,即使面对以上可喜的数字,现实的情况也不容盲目乐观。从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看,1995年为3132元,按8.3 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比价,为337美元。如果将60年代视为发达国家大众体育兴起的时间,那么,1960年美国的人均收入为2502美元,原西德为1200美元,日本为417美元〔4〕。相比之下,我国居民的经济基础是较薄弱的。而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今后5~10年内, 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不可能与发达国家七、八十年代时相比。所以,尽管近年来居民的文化娱乐支出比例在逐年上升,但在此项支出中,用于娱乐性消费的比重较高,而用于发展性、智力性消费的比重较低。〔5〕因此,在全国范围内,体育虽有增长,但幅度不会很大。

从居民近年来的消费率情况看,自1990年以来是呈下降趋势的。其中,城市居民的消费率从1982年的91%下降到1995年的64%,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也从1982年的95%下降到1995年的74%〔6〕。 全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与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特别是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有关,这些因素影响着居民的消费和储蓄意识。经济学家认为,90年的体制变迁直接导致了消费者预期的变化,从短期的收入—消费均衡变为长期的均衡。其特征为:(1)80年代购买耐用消费品需储蓄的短期行为迅速下降;(2)子女教育费用上升,从1986年到1992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3 )养老预期的倾向加强;(4)吃利息的比重直线上升;(5)购房上升迅速。 〔6〕。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比重在逐年下降,代之以住、行方面支出比重的逐年上升。因而有人预测:我国的第二次消费浪潮即将到来。〔7、8〕而第二次消费浪潮在我国将以空调、私人电脑、商品住房、私人轿车等为主要内容。〔8〕这表明,受国家宏观体制、政策改革的影响,居民的消费倾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未来的几年内,即使出现第二次消费浪潮,体育消费也不会成为其中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开展全民健身的国情和特色。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对我国消费结构的影响

2.1 消费结构释义及全民健身实施过程中的消费结构形式

关于消费结构,本研究采用尹世杰在《消费经济学》中的定义:消费结构为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9〕。 消费结构从消费资料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程度和层次上可划分为:生存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根据消费资料的具体形态,可以划分为:实物消费、劳务消费和信息消费;根据具体的消费形式可以将其按吃、穿、住、用、行等来划分。其实,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基本上从宏观上框定了消费的结构,而实物消费、劳务消费和信息消费或吃、穿、住、用、行等消费只是在其不同形式中的具体表现。一般来讲,国家对消费进行统计时,是按吃、穿、住、用、行等进行统计的,因而标识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亦是根据这一标准统计的数字计算出来的。而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发展消费又是相对的,一般时期内的发展消费,可能在另一段时期就成为生存消费了。

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体育消费形式涉及生存、享受、发展三个方面,其中生存消费有:健身、康复;享受消费有:观赏体育比赛、阅读体育报刊、体育旅游、度假、体育娱乐、休闲、购买体育服装、器材等;发展消费有:健美、提高体育运动技能等。这里所以把健身和康复作为生存消费,是因为随着我国居民生活已进入温饱—小康型,人们的生存需要已不仅是吃饱,还要吃好;不仅是活着,还要健康地活着。因此,健康已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所以将健美、提高运动技能作为发展消费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发生变化,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不断地丰富、完善自我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

由此可见,虽然体育消费在国民消费中属于享受和发展消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体育的内涵不断发展、丰富,对消费的层次的理解和划分也有所变化。既然体育消费内部又可分为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那么其消费规律也是大致相同的。只是目前在体育的生存、享受、发展消费的比例中,用于享受消费的比例可能最高,而用于生存、发展消费的比例较低,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资金投入上都呈现这一特点。由此也反映出我国目前体育消费的特点。

2.2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宣传有关体育的知识和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必然增强大众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从而促进体育消费的增长,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

(2)进行体育消费,除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外, 还关系到余暇时间,高质量的余暇生活是高质量生活的标志。因此,如何善度余暇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和研究的社会问题。将体育娱乐、健身活动纳入余暇生活内容,显然是有益于丰富居民余暇生活,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随之而来,还将牵动家庭劳务消费和家庭设备消费的增长,后两者是保证居民拥有充裕余暇时间的现实基础。因此,体育消费将引发家庭服务业和家庭设备生产业的兴盛。

(3)随着体育消费的增长,还将促动旅游业、 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增长,促进运动服装、器械、设备等第二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以美国为例,1988年,其“消遣性”、“参与性”体育总收入为227.89亿美元,1990年其体育用品市场销售额近400亿美元, 仅运动服装和运动鞋销售额就超过200亿美元。〔10 〕这些无疑将反过来促进体育消费的增长,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4)随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而来的体育消费的增长, 将促动体育市场的繁荣,加速体育产业的发展。如运动员的职业化、体育场馆的增建、体育咨询服务、体育竞赛的商业化,并引发信息产业、广告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变化。而这些又将通过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影响居民和社会的消费结构。

因此,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对我国经济发展、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虽然目前体育健身尚未形成消费热点,但有关人士应及早认识这一点,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研究工作。

3 开展全民健身与开发体育消费市场对策

我国居民目前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尚处于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虽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体育消费不会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消费热点,但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普及,人们的健身意识及健身需求将会愈加强烈。因此,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将在低起步的基础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也反映了我国开展全民健身的特点,即一段时间内大众进行体育健身将呈现低消费或无消费的状态。按照经济学的规律分析,有需求就应有消费,消费是需求的产物。而目前我国居民的体育健身却呈现较高需求和较低消费的特点。对这一现象,本研究认为:(1 )居民的健身需求虽较以往更加强烈,但尚未达到高需求的程度;(2 )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受计划经济和传统观念影响较大,认为不花钱或少花钱也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其中不花钱即带有公益性或福利性消费的意识,而少花钱则是体育价值观的反映;(3 )不花钱或少花钱的体育消费只能在较低的层次上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这与我国大众健身的主要目的是健身和康复相一致,在目前经济状况下无疑也是较实用的一种满足需求方式。但这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总体目标却有一定差距。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3.1 更新体育价值观念,加强体育消费的引导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进入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人们的体育需求愈加强烈,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在目前中国居民最关心的事情中“健康”排在第一位。但健康的概念早已不仅是生理上的健康,而是包括了精神的和社会的综合健康状况。因此应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健康”的新概念。同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证明体育对促进人们健康的特殊作用,使人们认识到,体育不仅可以提高人的生理健康水平,还对心理的健康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体育健身不仅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通过扭转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和体育消费观念,提高人们的体育健身需求,引导和促进体育消费。

3.2

根据我国全民健身的特点挖掘体育消费中生存消费的潜力

既然我国居民目前对健康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生理健康层次上,从而使大众体育健身的主要内容为健身和康复〔11〕。这一全民健身的特点说明,我国居民中存在大量潜在的体育健身和康复的消费者。这部分居民体育健身的场所一般为不收费或收费低廉的公园、绿地、河边、路旁或部分对外开放的学校,健身活动内容为徒手或持小型器械的散步、气功、打拳、做操、跳舞等。这种状况的健身活动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健身需求,但其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均有待提高。因此,以社区俱乐部或学习班的形式,有组织地对居民进行体育健身咨询和指导,实行低收费的原则,使更多的人掌握体育健身的技能和有关知识,建立科学健身的意识和习惯。一方面有利于全民健身的开展和深入;另一方面,也将促进居民的体育消费。由于这一部分居民的人数较多,因此其潜力也是巨大的。

3.3 提高生活质量,倡导体育消费中的享受和发展消费

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自60~70年代起,在制定各项社会经济科技政策时,就开始重视生活质量方面的内容。自80年代起,已将改善生活质量作为国家发展的目标。这一世界潮流已引起我国的重视。由于生活质量是用来反映居民生活满足程度的一个概念,既包括物质生活需要,也包括精神生活需要。其综合指数包括了:人均收入、卫生与健康、文化教育、环境状况等内容〔12〕。因此,要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就不仅要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还应注重提高卫生与健康水平、文化教育水平,改善环境状况。在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过程中,既需要政府的重视,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和政策,又需要对居民的消费,尤其是对其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予以科学的引导。如倡导健康的精神文化活动、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以及合理的消费结构。其中,倡导居民享受和发展层次的体育消费,是进行生活质量需求引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居民的健康水平、余暇生活质量以及自我发展,还将对居民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3.4 增加社会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

截至1995年底,我国共有体育场地615693个,投资总数为372.2 亿元,全国人均占有场地0.65m[2]。这个数字虽然比20年前的117470个〔13〕有了飞速的增长,但从人均占有场地面积看,仍不能满足大众体育健身的需求。北京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影响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中,体育设施不足居第二位。〔14〕也就是说,无论从目前状况看,还是从发展看,现有的场地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根据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增建一些中、小规模的体育场、馆、池是当务之急。由于这种类型的场、馆占地、投资相对较小,既可减轻国家的投资负担,又可在收费价格、地理位置和实用性上更贴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水平。

3.5 研制、生产中小型体育器械

根据目前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居民在体育器械上的消费水平较低。天津市的一项调查表明,拥有50元以下体育器械的家庭占76.6%。而我国大众体育健身形式大多以徒手或持小型、简单器械为主〔11〕。基于此,开发、研制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特点的中小型体育器械,是引导体育消费、开发体育市场的途径之一。

3.6 通过政策、法律的形式制定体育娱乐场所的低收费标准

由于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较低,花钱到体育场馆去健身、娱乐尚属高消费,其原因可能与目前一些体育场馆实行承包制,追求经济效益有关,而这种现实的矛盾是极不利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我国虽然已实行市场经济,但毕竟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讲求宏观调控。因此,为了使全民健身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活动开展下去,国家必须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以减少大众体育娱乐场所的盈利性,增强其社会效益。

根据北京市的一项调查,能够接受20 元以下体育消费的人数占 71.75%,20~50元之间的占15.3%〔15〕。 这种局部的调查结构虽然难以说明全国居民的消费情况,但却从一个角度说明,目前即使在大城市,居民在体育场所的消费水平也是较低的。因此,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吸引更多的人去健身、娱乐,或者说,打开这个体育市场,就必须根据市场的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价位,以占有市场,引导消费。

(收稿:1997—12—20)

* 国家体委软科学课题部分研究成果

标签:;  ;  ;  ;  ;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关系研究_全民健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