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性评价和预警分析论文_苏柏棠

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开平 529300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目前发展势头较好的产业之一,在科技的不断推动下,各种自动化机械在建筑施工中使用,改变传统的人工作业现状,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有较大提升。虽然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大幅度下降,但仍不能彻底杜绝事故多发现象,鉴于此本文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性问题展开讨论,构建相应的安全评价体系,结合相关案例在评价体系下提出对应的安全预警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评价体系;预警措施

降低风险、减少安全事故一直是建筑类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针对施工现场情况,制定适合的安全评价体系。MES评价体系是目前建筑类企业常用的安全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广泛适应性,对施工风险的评价比较全面,因此受到建筑类企业的一致好评。本文详细论述此评价体系的构建构成,并分析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优势,希望对相关建筑企业提升安全管理质量有所帮助。

1.安全评价相关介绍

1.1安全评价原则

建筑施工风险无处不在,但风险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评价施工安全性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具有安全防范意识,安全评估渗透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在总体设计、阶段性施工等流程开始前,需结合施工方案,对其进行安全评价。评价时罗列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具有较强的管理意识,设备、材料以及人力等都是施工中涉及的管理项目,每项管理存在的风险类别和大小都存在差异,因此评价过程必须具有管理思想,做好安全评价的分类管理,有条不紊的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工程动态化管理,跟进施工进度,对不同时期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项目变化及时调整风险防控方案。

1.2评价原理

首先安全评价具有相关性,建筑施工流程是连贯的,因此各工序间相关影响,若某一细节出现问题未得到及时处理,其它施工工序就会受到波及。其次安全评估具有不确定性,利用评价体系得到的只是风险发生几率,无法确定是否一定发生事故,这增加现场管理难度。评价还遵循概率推断和惯性原理,前者是评价系统按照客观规律对实际发生概率进行测算,后者是按照现场施工趋势,对风险进行短期预测。

1.3评价方法

LEC、MES以及基于神经元网络等都是常见的安全评价方法,LEC是定量分析风险的评价方法,对施工风险源进行统计,然后计算危险源引发的风险大小,即D=LEC。MES是定性分析,没有专业限制,具有较强适应性,因此在建筑施工上应用较广,该方法是对风险程度的测算,对风险的预测比较准确[1]。此外还有概率预算、安全检查、事件树分析等多种评价方法,本文重点讲解MES评价法。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模型构建

2.1MES评价模型

该模型综合人身安全和施工安全两方面因素,并对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测算,是对LEC评价法的优化,不仅考虑施工、人身风险,还将财产安全考虑进去,安全评价比较全面。该评价方法与作业危险评价有一定相似之处,都是将相关因素概率相乘,从而得到评价结果,计算公式为:

R=LS (1-1)

L—事件发生可能性

S—事件发生可能结果

上式中L又是ME的乘积,E指的是施工者在建筑施工期间发生危险的概率,M指的是事件控制状态。按照公式计算出R值,该值大小与现场施工风险成正比,即R值越大,现场施工风险就越大,反之风险越小。

MES模型中不同值有不同的确定方法,E值作为衡量人员安全的主要因素,其赋值方法比较简单,按照不同工种人员处于危险环境下的时间和次数,对E进行频繁赋值,一般的建筑工程风险系数较小,但不排除特殊情况,E值最大可取0.5,取值大于0.5说明施工者处于极度危险情况,必须整顿施工现场才能继续施工。S值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也通过频繁赋值最终得到S值,按照10分制完成赋值,轻度安全事故分值控制在1~4分范围,中度事故按照情况将分值控制在5~7分,重度事故分值在8~10分。M值是事件控制状态,其分值设定如表一所示。

2.2施工过程中MES评价法的应用

2.2.1某建筑工程概况

施工单位负责某商业广场建筑,整体框架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选用相应的施工工艺,除基本施工用具外,工程还采用夹片式、固定式多种形式锚具。框架梁的最大跨度是19米,最高梁的高度为2米,五跨是施工中的跨度最长的结构,钢绞线的下料长度最大为80米。次梁跨度的最大值和主梁比较接近,为17米,连续跨的最长结构也为五跨,钢绞线长度与主梁保持一致,每束钢绞线的根数为10根[2]。

2.2.2安全性评价

按照MES模型,对本次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频繁赋值,得到相应的MES值,然后对照安全风险评定手册,确定相应的施工风险等级,赋值结果如表二所示。

 

2.2.3分析安全评价结果

由上述表格可知,风险等级为三级时,说明施工现场的危险系数较高,虽然现场已有相应的防范措施,但不能大幅度降低风险,施工范应该尽快完善并落实风险防范举措。风险等级为四级时,说明现场施工风险不大,但仍需要落实防护措施,进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说明现场施工需要频繁用电,多数线路直接暴露在现场,极易引发触电事故,施工方要加强线路整改,并做好相应的防触电措施。

2.2.4建立施工方案安全评价软件

借助计算机完成软件设计,软件评价界面必须清晰且功能全面,如现场环境、施工工艺等评价功能。软件评价用事实说话,将客观数据输入软件完成评价,切忌不要将主观因素带入评价中,最后根据评价情况,给出相关建议,软件设计的基本流程如图一所示。

图一 安全软件评价的基本流程

2.2.5构建相应的安全预警模型

在上述MES安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预警模型,将模型分为四个等级,一级表示施工过程中没有需要预警的事件,二级表示轻微预警,如漏水、管道破裂等影响不大的安全事件,进行轻度预警即可,通知现场管理员对相应装置进行维修。三级表示中度预警,如高空坠物、坍塌等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引出其它事故。四级表示重度预警,如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需要重点防控,尽量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3]。

3.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预警质量的措施

3.1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1.1健全外部监督机制

第三方监管部门落实自身职责,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建筑现场安全进行监督,对不符合标准的施工现场,不予以批准其施工。行政机关对各方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家颁布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监管部门在行使各项职责时有法可依。

3.1.2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

中介类单位在建筑单位施工过程中帮助很大,如为单位提供市场咨询、为建筑施工投保等业务,若不对这类企业加强管理,可能会对建筑单位的正常运营造成干扰,不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国家要对此类企业职能加以限定,并制定详细条款约束企业行为。

3.1.3建立安全许可证制度

施工单位开工前,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施工申请资料,部门对施工方资质进行审查,并到现场查看施工准备情况,符合标准要求批准其开工,并向单位下发相应的施工安全许可证,同时做好日常监管,若企业在施工期间频发安全事故,或者多项作业不符合标准,监管部门有权吊销许可证,强制企业关闭工地。

3.2企业自身优化安全管理

3.2.1决策阶段优化管理

项目设计时,必须联合多个参与方完成设计,各项决策必须经过协商得出。设计阶段做好相应的安全评估作业,针对后期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安全事故发生能及时处理。

3.2.2加强内部监管

摆正企业姿态,在施工期间不仅要严格遵守安全施工规范,还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化监督,保证建筑现场始终处于安全状态,监管中发现安全漏洞需及时弥补。

3.2.3健全激励制度

明确安全岗位管理员职责,对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者给予相应奖励,将施工人员分组,每组工作定期进行评比,不断激励员工做好安全管理。

3.3优化管理模型

目前建筑单位采用的安全评价模型种类较多,企业会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价模型。不同模型的优缺点不同,用在具体施工评价中难免会存在漏洞,企业需针对模型漏洞对其进行优化,或者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对相关数据的监测,从而提升安全评价的精确性[4]。此外,评价过程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否则会降低安全评价精度。

4.结束语

安全是建筑施工的首要准则,保证施工安全是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鉴于此本文提出相应的安全评价模型,结合相关案例对评价模型的具体应用进行介绍。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越完善,建筑施工的风险就越低,可见使用正确的评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的安全评价体系比较健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不足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1] 叶晟.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24):266-267.

[2] 刘艳伟,秦玉林.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6):2820.

[3]白凤美.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及预警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J]. 建筑技术,2016(1):86-89.

[4] 蓝李红,胡越城,沈晓达等.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J]. 居业,2017(3):151-152.

论文作者:苏柏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性评价和预警分析论文_苏柏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