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比较研究_民主集中制论文

毛泽东和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比较研究_民主集中制论文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集中制论文,思想论文,毛泽东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毛泽东、邓小平两位巨人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是颇有研究价值的。对其进行准确把握和比较,体味各自思想的特色,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确保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明确地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他们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的统一。列宁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但对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论述不多。毛泽东在长期的建党实践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对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刻而有益的探讨。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从哲学高度指出:“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1〕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也多次阐述了类似的观点。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他在阐述毛泽东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时说:“事实确是这样,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而这个集中,总是要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正确地实现。”〔2〕后来他又说:“我们要发扬民主, 但是同时需要集中。”〔3〕这说明, 邓小平无论是强调民主还是强调集中,从来都是辩证统一地处理民主与集中之间的关系的。

其二,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集体领导是党的最高原则之一,是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形式。在20年代,毛泽东就曾提出要实行集体领导制。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毛泽东进一步深刻地阐述了党委内部要实行集体领导的思想。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特别强调在集体领导中, 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求依靠党委一班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他尖锐地批评了某些搞个人专断的领导者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号召中央和各级党委必须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继续反对个人独裁和分散主义两种倾向。可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是非常重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

邓小平也非常重视党的集体领导。他把各级党组织实行集体领导作为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一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详细的阐述。但如果说,毛泽东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思想主要回答了为什么实行的问题,那么,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则主要解决了如何实行的问题。邓小平并不一般地笼统地谈论集体领导,而是将这一原则化为程序化的操作规范,提出了一系列坚持这一制度的具体措施。其主要内容有:(一)要分清哪些是重大问题;哪些是日常性质的问题;明确哪些问题应当由集体讨论;哪些问题应当由个人负责。(二)重大问题一定要由集体讨论决定。一切提到会议上的问题,都必须经过讨论,允许提出异议。如果在讨论中有重大的意见分歧,而这种分歧并不属于需要立即解决的紧急问题,应当适当地延长讨论,并进行个人商谈,以便求得大多数的真正同意,而不应该急促地进行表决,或者生硬地作出结论。决定时,要严格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一人一票,每个书记只有一票的权利,不能由第一书记说了算。同时,党委讨论问题,要预先有准备,定好规划,加强领导,以免使会议开得过多、过长。(三)集体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决不能互相推诿。(四)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责任到人,权力到人;严格考核,赏罚分明。

其三,共产党要接受监督。毛泽东认为对共产党进行有效的监督,必须形成一个监督体系,包括党内自我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等。1955年3月,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阐述了党内自我监督的思想。他说:“互相监督是好办法,可以促进党和国家的事业迅速进步。”〔4〕关于民主党派的监督, 他提出了“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也万岁”的思想。这就是说,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要互相监督,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邓小平同样高度重视对党实行监督的问题,他把共产党能否接受监督提到了能否坚持正确领导的高度。1957年4月, 他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指出:“我们党是执政的党,威信很高。……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5〕他认为这种监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 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显而易见,邓小平的这种监督思路同毛泽东的监督思路基本是吻合的,这说明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监督”问题认识的一致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邓小平十分重视和强调的问题。邓小平关于党要接受监督的思想,尤其是针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党要接受监督的思想,对于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加强监督工作,进一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四,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要达到“六有”局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应该处于什么状态,这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一直探求并为之努力的问题。毛泽东在1957年首先提出了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要达到“六有”局面的构想,即“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6〕。应当说, 这个构想是非常好的,它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精神,顺应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向,毛泽东为此也作了最大努力,但由于后来“左”的思想不断发展,这个目标未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

邓小平十分赞同、重视毛泽东提出的“六有”局面,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就重申了上述毛泽东的这段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仍然继承并多次提及毛泽东这个科学思想,强调这是毛泽东建党学说在建国以后“新的发展”,而且还把这个政治构想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建设的指针进行了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邓小平认为要造成这种局面,关键是实现党内生活的民主化。所以只有党内有充分的民主,并使党内生活民主化,才能使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二)邓小平对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目标作出了新概括。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邓小平适时地把毛泽东的“六有”构想概括为“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他认为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具备的四个前提条件之一,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的这个概括,突出了新的时代特点,强调了这种局面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是对毛泽东“六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为建树和实行民主集中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是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理论的基石。其突出特点是从总体上建构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框架,并使之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思想体系。但是毛泽东的民主集中制思想,由于他在晚年个人崇拜和没有形成严格完善的领导制度而蒙受了损害。个人崇拜导致了个人专断,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使民主集中制的制度难以建立和健全,集体领导原则受到削弱以至破坏,给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很大损失。

邓小平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一系列论述,填补、丰富和发展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民主集中制理论的框架和体系,建树了第二代领导集体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民主集中制理论,把党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使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纵观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思想,可以发现以下三个鲜明特点,这也是有别于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特点的显著表现。

第一,特别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以往马克思主义对民主集中制的论述,由于当时不具备执政的条件,不可能从适应党的执政地位的变化,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充分认识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问题。〔7〕要想认识好, 只能在探索执政党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加深。在这方面,邓小平做出了突出贡献。1956年邓小平在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把实行民主集中制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密切联系在一起。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邓小平就党的工作问题结合执政党的特点阐述了民主集中制执行得好坏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问题。他说:“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8 〕邓小平对民主集中制这种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达到理性的高度,则是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正是在这场浩劫中,邓小平历尽磨难、几经沉浮,才有了更加深切的体验。所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1992年,邓小平再次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便利的制度,永远不能丢〔9〕。上述邓小平关于民主集中制重要性的认识,内涵深刻,意义重大,为党和国家政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二,侧重总结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经验教训,以警示后人。邓小平富有时代特色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得益于他长期实践经验和冷静思考。而其中最为大量和直接的现实经验和思想材料,则是来自于建国以后党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多次发生重大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重大挫折的沉痛思索。引发“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尤其是集体领导原则不断受到削弱以至根本违背。对此,邓小平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他指出:“从一九五八年批评反冒进、一九五九年“反右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10〕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另有用心地制造个人崇拜,践踏党纪国法,使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破坏殆尽。邓小平还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毛泽东应负的责任。他指出:“毛主席后期有些不健康的思想,就是说,有家长制这些封建主义性质的东西。”〔11〕因此,“民主集中制被破坏了,集体领导被破坏了。”〔12〕最终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但是邓小平对毛泽东个人应负责任的分析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他认为,实行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这不仅是毛泽东同志本人的缺点,我们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家,包括我,也是有责任的”〔13〕。邓小平以这种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对我们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总结,以达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之目的,这正是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的鲜明特色之一。

第三,十分注重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注重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强调靠制度制约、规范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这是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又一大特色。在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后,邓小平深刻地体会到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制定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因而,十分注重制度建设。他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4〕他还强调:“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上反面。”〔15〕邓小平这里所说的“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民主集中制的制度。

那么,形成邓小平有别于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特色的原因是什么?总的说来,有以下二个方面:

1、这是由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所肩负的任务不同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摆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总体理论的准备上是不充足的。既然总体理论不足,那么用于党的建设的民主集中制理论也就会有许多空白之处。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处在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这就决定了邓小平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具有区别于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特点的鲜明的新时代特色。邓小平沿着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的轨迹,汲取先行者的经验,在相对和平、需要发展、需要富裕的大环境里,建树了富有时代特色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民主集中制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成为新时期指导党自身建设、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

2、这是由哲学思维方法的差异决定的。 纵剖与横断可谓分别是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思维特色。毛泽东的思维主要以纵剖见长,邓小平的思维主要以横断取胜。〔16〕毛泽东运用纵剖思路,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伸向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伸向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对民主集中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邓小平善于趋于一点的全方位审视客体的横断思路。比如,他在总结“文化大革命”中民主集中制被破坏的教训时就是用的这种思路。他还运用这种思维,形成了大量的强调执行民主集中制重要性的论述以及关于进行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以上分析的毛泽东、邓小平的不同思维方法并不是绝对的,这仅仅是个大概。二者的分野仅在于比较两位领袖的思维方法各以什么为主而形成他们民主集中制思想的不同特色罢了。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集中制的思想,代表了第一代、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民主集中制认识的最高水平,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经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指导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就组织建设中的民主集中制这个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可以说,这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升华。这个《决定》指出:“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更要求我们党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而决不能削弱和放弃民主集中制。这里要特别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全党全国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需要统筹规划、协调配套、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需要以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按照民主集中制实行的正确领导。以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可以不要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民主集中制,或者以为坚持民主集中制就是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都是不对的。”〔17〕这段话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市场经济与民主集中制是统一的,并非绝对排斥,二者可以兼容并蓄,相互影响和促进。因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要经过一个发展的过程,而毛泽东、邓小平的民主集中制理论,本来就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是适用于市场经济的。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执行毛泽东、邓小平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完善党内生活的各项准则,克服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力的问题、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问题、个人说了算和无人负责的问题以及放宽政策和不要纪律的问题,不断增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局面。

注释: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第762页。

〔2〕〔5〕〔8〕《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4、270、303页。

〔3〕〔10〕〔11〕〔12〕〔13〕〔14〕〔15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82、330、347、348、345、333、333页。

〔4〕〔6〕《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55、456—457页。

〔7〕《邓小平建党思想研究》第248页,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年5月版。

〔9〕《组织人事报》1992年11月12日。

〔16〕参见李思民《纵剖、横断:毛泽东与邓小平思维特色》,《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17〕《人民日报》1994年10月7日。

标签:;  ;  ;  ;  ;  ;  ;  ;  ;  

毛泽东和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比较研究_民主集中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