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如何开展幼儿教育教学研究工作_学前教育论文

新形式下如何开展幼儿教育教学研究工作_学前教育论文

新形式下如何开展学前教育教研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前教育论文,新形式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新使命

      ◎张洁(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学研究室)

      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助推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和专业要求,这对于助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的学前教育教研工作来说是机遇但更是挑战,预示着今后我们该做的事情会很多很多。更加需要关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下的整体教研,因为学前教育教研不是学科教研,它是幼儿教育阶段的教研。因此,当前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专业性更加突出,对专业化水平的要求更加全面,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赋予了我们新的工作使命。

      一、研究政策法规,准确把握精神,服务决策部门,指导园所发展

      首先要研究《教育法》、《教育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大政方针,明确国家教育的方向、原则和整体规划,要研究如何针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解决我们能解决的问题;其次要研究和吃透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行政法规和重要规章,如《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配合教育行政部门专业、精准、到位的管理和督导幼儿园的业务工作;再次要研究专业指导性文件,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研究如何根据它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指导幼儿园如何设置课程、确立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明确课程要求、有效进行课程实施和评价等。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服务和指导幼儿园、家庭及社会如何科学的观察和理解儿童,如何在一日生活中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研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等专业标准,服务和指导幼儿园教师、园长如何具有基本的专业素质、要求和规范。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出谋划策,提供更加专业、准确的服务,当好参谋和助手。

      二、研究学前教育生态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服务和指导每个人积极健康的发展

      正因为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研究以幼儿发展为核心的学前教育生态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变化和进程,研究如何读懂幼儿的思维和行为,研究如何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全面服务于幼儿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研究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用专业的研训活动服务于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促使幼儿园教师成长为专业化的教师;研究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和幼儿园管理队伍的培养培训,服务和指导幼儿园如何提高保教管理水平和办园质量,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和园长队伍;研究学前教育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服务和指导各级教研员如何提高教研能力;研究家长,服务和指导家长如何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及如何科学育儿等。

      三、研究学前教育课程,服务于幼儿园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指导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

      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也是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新的课程体系中幼儿园的课程标准是什么,如何达到这个标准。从宏观层面来说,各省可以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专业指导性文件的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国家要求研究本省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引广大幼儿园建设适宜于幼儿学习与发展并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课程,引领课程建设与发展方向,确立课程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理念、编制课程方案、制定课程目标、实施课程评价、进行课程管理等。从中观层面,要研究领域、研究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各类保育和教育活动,如何针对不同发展水平、速度和需求的每一位幼儿给予个性化的、适宜的保育与教育、支持与帮助,如何使教育教学行为更具有教育机智。从微观层面,要研究幼儿园如何构建适宜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园本课程,研究园本课程的建设与管理,研究如何践行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并有效推动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等问题。

      四、研究幼儿园管理,服务和指导保育教育工作,提高幼儿园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首先要研究如何准确定位办园理念、确定办园目标、明确培养目标和教师发展目标。其次要研究如何据此制定适宜于园所实际发展能力的发展规划,研究如何实施、修正、调整和完善规划,以及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方案,如何根据发展规划制订并落实学年、学期工作计划等。再次要研究如何营造“以人为本”的、尊重、关爱、和谐的幼儿园育人文化,研究如何营造能够体现办园理念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还要研究科学、合理的保教目标如何制定,同时还要研究科学的保教管理内容、策略和方法,研究如何评价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指导幼儿园实施科学的保教活动,以及如何建设与管理一支专业的保教队伍。再有要研究幼儿园如何建立和有效落实园本教研制度。最后还要注重研究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协同教育,从协同内容、协同机制、协同途径和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指导。

      五、研究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筹划、组织与实施,提高教研工作水平,促使教研效益最大化

      以上四项使命的圆满完成或实现最终要靠教研工作的科学规划和教研活动的创新策划与有效组织实施。首先需要我们研究学前教育教研工作如何转型,研究教研工作策略,研究如何寻求创新和发展,如何提高教研工作水平,如何推广教研成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研究真正源于问题的教研以何种方式和途径开展,研究有效教研的标志是什么,教研的成效如何显现。再次要研究如何将经验型和实证研究型的教研相结合、自下而上的自研与自上而下的导研相结合,促使教研效益的最大化。还要研究如何借助教研共同体,高效、有效地合作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最后还要研究教研活动中教研员如何提高专业引领水平,以及如何转变角色,搭建适宜于不同专业成长期教师发展的专业平台,让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专业的研究、专业的服务和专业的指导才能将学前教育的教研工作做得更专业、更具专业品质。

      教研:要聚焦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祝晓燕 张皎红 邹红英

      (无锡市滨湖区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教研的视角不同,教研的价值取向不同。关于教研,有许多不同视角的解读。社会学视角,教研是“通心力与和而不同”,通心力,由厘清自己、换位体验及相互影响三个渐进过程得以发挥。心理学视角,教研是“再生力”,支持他人提升和发展的心理能力。知识管理视角,教研是“钻研者之间成果的传播、整合与提升”。教研发展过程,由钻研、教研和教研之钻研构成,其中教研之钻研是教研的结果,是钻研的飞跃,是知行合一的体现。

      这里,有一个概念——钻研。钻即在一个点上持续着力;研即细磨,深入地探求。问题是,钻哪里,研什么?钻研的成果体现在哪里?综观有关教研的文献,都把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相提并论,或视为因果关系。诚然,教研要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发展,研究教育教学现象、问题和对策,则必然要引导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实践、专业活动以及个人的专业发展进行反思性的探寻,进而引领教师的价值、信念、情感和伦理等意识形态和教学思想的改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发生、发展、结果于活生生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成长的“成果”意义,应该是指向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的。

      那么,如何着力于儿童研究、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着力于儿童学习环境的研究,着力于学前教育的品质研究,是需要我们思考并实践的。近期的实践中,我们较多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一、儿童早期行为模式的研究

      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儿童的每一个行为背后,有其不同的经验和思维。早期行为模式(幼儿学习图式)研究的首要目标就是寻找幼儿自发行为与思维的共性和连续性,即“寻找幼儿思维的图式和发展顺序”。艾希(1981)指出,“让人吃惊的是,人们往往不注意研究2~5岁幼儿的系统行为。这一年龄段幼儿的行为往往被描述为自我中心的。但是,动作图式一旦受到确认,就可以使我们把大量的、明显不同的幼儿行为联系起来。”借鉴其理论和实践,我们的教研活动以大量的有关幼儿语言、行动、表征和思维的案例作为解读儿童行为及其思维的证据,就能帮助教师分析儿童复杂行为背后的思维特性,理解儿童是如何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的。如,我们提出教研案例要“有图、有照、有录像”,倡导教师尝试学习图式等,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与情境,借助“指南”,解读儿童思维、了解其发展,让教育策略更为有效且有意义,以不断改善教师儿童观、课程观及日常行为。

      聚焦儿童行为解读的教研过程,利于教师理解那些不能理解的儿童行为,进而使教师对儿童语言、动作、眼神、体态、作品等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有能力进行解读,并能找到引导不同的儿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适宜性策略。能够透过行为表面,向更深层次探究,对儿童就会更具深远意义。

      二、生态取向的质的研究

      近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现场”“纪录”“观察”“描述”“参与”等策略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因为,我们已经形成共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幼儿园教研,如果总在教研室而非教育现场,教研室就成“清谈馆”,如果脱离幼儿具体行为情景而空谈教材、教法,可能导致教研的模式化、教育的机械化。因此,我们学习了“生态取向的质的研究”等理论、方法。

      生态取向的质的研究,就是要聚焦于儿童的发展、行为以及与此有关的生态取向的环境的研究。借鉴生态取向的质的研究,就要全面关注教研活动的结构、过程和结果。我们倡导教研关注自然情景中发生的儿童行为表现及其发展过程,浸入于自然情景中去观察、记录、描述、对话等等,引导教师在活动现场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之于儿童完整经验的角度,系统探寻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材料等的适宜性,并不断反思自己的认识,以帮助教师不断发现儿童在不同环境中行为的丰富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理解教育现象与环境等客观因素的纷繁复杂的关系,更为深切地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以及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进而更为直接、有效地改善教师教育心智和行为,帮助教师生成实践智慧,进行基于实践的理论建构。

      实践中,我们指导教师持续捕捉并记录个体儿童在日常情境中的行为,解读并发现儿童自身某领域发展变化、水平与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呼应儿童。教师们认识到,与儿童共同学习、参与儿童的游戏、倾听儿童的叙述、持续追踪观察、探究儿童的思维、环境审议、课程审议等等,都是“生态取向的质的研究”所倡导的内容、过程和方法;只有真正在生动的、流动的自然情景中,关注各种现象及其过程与背景的教研,才能有温度、有信度、有深度地解决不同儿童学习与发展中的问题,引导“每一个”儿童“在自己的阶梯上”向更高水平发展。

      结语: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也许中小学的教研可以是“为教而研”,那么幼儿园的教研,必须“为学而研”。以儿童为中心、以实践问题的解决为目标的教研活动,才可能更好的助推教师理解儿童、理解儿童教育,进而获得专业发展。基于此认识,我们倡导在现场、在自然情景中教研,活动室(场、区)即研究室(场、区),教研就应该是对大量鲜活案例的一个个连续观察、体验、自省的过程,教研结果就应呈现在师幼共同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并享受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

标签:;  ;  ;  ;  ;  

新形式下如何开展幼儿教育教学研究工作_学前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