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战略的选择_利率市场化论文

利率市场化战略的选择_利率市场化论文

利率市场化策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利率市场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利率是一种力度很大,对经济金融运行状况的约束力很强的货币政

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间接调控金融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率政策是金

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调节资金供求、在增加存款、聚集社会资

金、扩大资金来源。在压缩不合理资金需求、优化资金配置、促进企业

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在引导资金流向、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

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利率作了十多次的调整,利

率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从近两年的利效调整看,1993年两次利率上

调,扭转了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滑坡的局面,使储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且大量的信用回笼,使货币投放有效地控制在计划的目标内,保

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治理通货膨

胀的作用。1995年初,人民银行对再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利率作了调整

,幅度虽小,却有力度,更重要的是它向整个经济社会传递了中央银行

紧缩银根的信息,起到了政策导向的作用。利率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

革的重要内容,它对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

的影响。我国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对利率体制也作了相应的改革。

其一,赋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以一定的浮动范围,如各银行或非银行金

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可上浮20%或下浮10%,

城乡信用社可分别上浮30%和60%,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的自主权;其

二,从今年1月1日的利率调整看,中央银行利率调整重点从对金融机构

的存贷款利率转移到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上;其三,国债市场逐步

发展壮大,在国债回购等方面,利率市场化初见端倪。

虽然利率改革正在取得进展,但是我国今后的利率改革方向如何,

将遇到怎样的障碍,应采取什么策略,这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这里我们拟针对我国利率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及利率改革的障碍

,对利率改革策略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一)深化利率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的利率体制虽几经改革,但存在着不少弊端和问题,主要有:

1.负利率情况严重,利率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表面上看

,我国的利率虽调高了一些,而且名义利率并不低,但是由于近两年来

我国的通货膨胀态势严峻,仅去年我国零售物价总指数和居民消费品价

格指数就双双突破了120,今年我国零售物价指数的调控目标是115,因

此我国的负利率情况十分严重。由于利率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的供求状

况,使得我国目前的资金需求非常旺盛,国家每年不得不以信贷规模来

控制资金需求,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国家政策虽赋予金融机构贷款

利率以一定的浮动范围,但由于资金紧张,执行起来利率总是在最高限

,个别金融机构还通过收取咨询费、手续费等变相提高贷款利率。且正

道受制,使得民间借贷状况日趋严重,不少地方民间借贷利率远高于国

家公布利率,扰乱了金融秩序。

2.利率结构不合理。这方面突出的问题之一在于存贷款利率倒挂现

象较为严重。从一九九三年两次利率调整后的存贷款利率情况看,半年

期、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分别为9%和10.98%,三年期、五年期基

本建设贷款利率分别为12.24%和13.86%,都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相等

,利差均为零,加之上缴准备金、备付金的低利率及缴纳税款和业务经

营费用等因素,将出现利率倒挂,另外,技改贷款利率不分时间长短,

一刀切为10.98%,也存在严重的倒挂现象。 虽然金融机构有些贷款可

在一定幅度内上浮,并且有贷款产生的派生存款利率低和吸纳居民活期

存款及其他企业存款等因素可供金融机构运筹、平衡,但仍有不少金融

机构步履艰难。这方面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国债利率大幅度高于中央

银行再贷款利率,造成金融机构大量囤积国债,并通过中央银行再贷款

以较低利率得到资金,套取利差,其结果是增加了货币供应量,违背了

发行债券的初衷。此外,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远高于专业银行

同档次利率,甚至高于专业银行的逾期贷款利率,造成有些企业先还高

利率贷款,对专业银行贷款迟迟不还,影响专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这

也是利率结构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

决定,从1995年7月1日起,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平均调高

0.2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平均调高0.96个百分

点,技术改造贷款并入固定资产贷款类并实行新的结息规则,这说明国

家正在采取措施改善利率结构)。

3.利率政策手段太行政化,管得太细,统得过死。从我国的利率管

理体制看,利率制定权高度集中,各金融机构只有执行权,即使赋予金

融机构以一定的利率浮动权,但也规定极细,仍缺乏灵活性。且利率是

相对固定的,“一刀切”的,既反映不出资金供求关系,又反映不出贷

款的风险度,不利于促进资金的合理配置。此外我国利率的政策性历来

很强,左右利率变动趋势的主要因素不是资金供求状况而是经济金融政

策,金融机构难以根据资金供求状况变化而随机应变。

4.利率的杠杆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突出地表现在利率对于企业资

金需求形不成约束力。现行的利率体制中,负利率状况较为严重,贷款

利率偏低,不利于企业从内部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加之企业存在

的机制问题和社会短缺经济的原因,而导致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旺盛。而

且在资金供求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企业注重的是能否得到资金,对浮动

范围内的利率高低并不关注,甚至以高于国家规定的利率吸纳资金,负

利率和企业资金饥渴使得利率杠杆对于企业资金需求的调控作用不能有

效地得以发挥。

5.利率政策不灵敏,利率手段迟滞,缺乏预见性。由于我国利率管

理体制上的缺陷,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整基本上是事后调节方式。如一

九九三年国家利率调整是在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滑

坡情况下出台的,正是由于缺乏预见性,所以利率调整政策出台时,经

济金融形势已非常严峻,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问题已非常突出。另外,中

央银行调整利率需经国务院批准,环节多,也影响了政策的时效。利率

政策不灵敏,不能很好地适时调节,更不能防患于未然,这也是我国利

率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

1.利率市场化已被许多国家实践证明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八十年代

起,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利率管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

求,为此西方多数国家都放松了政府对利率的干预和管理,使利率更多

地由市场决定,形成了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浪潮。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

,较好地发挥了利率的杠杆功能,在促进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方面发挥

了积极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国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改革所

2.利率市场化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

程中,许多物资的价格由政府管制转为放开由市场决定,这已成为一种

发展趋势。市场经济强调的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就有必要使利率市

场化,由市场来决定资金价格,调节资金配置,促进资金的合理流动。

3.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克服旧利率体制的弊端,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

作用。旧利率体制带来了企业的资金饥渴,利率杠杆很难调节企业对资

金过旺的需求。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随着企业现

代制度的建立,当市场利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抑制效益差企业的资

金需求,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产品适销、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中去,使有

限的资金得到最优配置,同时促使企业挖掘潜力、加速资金周转、提高

资金利用效率。这样利率杠杆对企业的约束力就会大大增强。

4.利率市场化是融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和融资工具不断

创新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有各种各样利率上百种,如果各种利率都由

国家政策制订,则执行中难免会有不周全之处,当前我国利率结构不甚

合理正好说明了这一点。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完善,融资主体已多

元化,国家、银行、企业都已分别成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融

资主体。同时融资渠道也多样化,不仅可以向金融机构贷款,而且可以

发行股票、债券、不仅可以在本地区筹资,而且可以到外地筹资,甚至

可以利用外资。加之融资工具还将不断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利率

由政府制订已很难再行得通。唯一的出路是利率市场化,各种利率由市

场决定,各融资者通过市场竞争来获取资金,以保持资金价格——利率

体系的基本合理和协调。

5.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对外开放、迈向国际化的要求。随着我国对外

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国际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些年来,外国银行

先后到我国设立分支机构,开办合资银行,我国银行也开始迈向世界,

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金融国际化客观要求利

率体制也要向国际惯例——市场化接轨。

二、目前实现利率市场化的主要障碍

1.企业还未彻底转换经营机制。目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才刚起步,

企业还未真正能做到产权明晰、责职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

还没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在这种情况下

的企业未必能对利率信号作出灵敏反映,企业的现状使得即使采用利率

市场化,也不能有效地调节资金需求。再者,由于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企业活力不够,有些企业还难以吸纳和消化利率高涨带来的压力。

2.专业银行尚未商业化,尚未形成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

担风险的利益机制,金融机构尚不能完全以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来

经营资金,此时若放开利率管制,必然引起金融业间的无序竞争,金融

机构为了提高占有率,必将不惜成本地揽储,不计风险地发放贷款或投

资,从而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

3.市场发育不健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建立时间不长,功能有限,

无法担负起决定市场利率、引导资金投向的重任。目前,我国已有资金

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外汇调剂市场、债券市场以及股票市场等金

融市场,但都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成熟度不高、可控度低,不能

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因此其稳定利率的难度也肯定很大。加之我国全国

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金融市场传

导机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等因素,利率市场化改革必然受到阻碍。

4.商品价格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价格体系尚不尽合理。譬如我国工

农业存在着严重的“剪刀差”,能源、原材料等基础重点产业多处于微

利保本甚至无利亏损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很难担负起促

进资金合理流动和优化资金配置的能功能,甚至会导致需要紧缩的产业

大量重复投资,一些国家急需发展的重点产业无力获得资金的局面,加

据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使产业政策难以得到贯彻实施。

5.中央银行有效的间接调控体系尚未建立。利率市场化需要中央银

行有健全的间接调控体系来稳定市场利率,目前我国中央银行主要运用

信贷规模、通过制订利率、控制现金投放等行政性手段来直接调控金融

业的发展,而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间接调控手段

,则不能成熟地运用。在间接调控机制不健全的时候搞利率市场化将会

使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失控。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须遵循的几个原则

鉴于利率市场化在目前所存在的障碍,我们在推行利率市场化时应

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分阶段推进原则。

诚然,推行利率市场化,取消不合理的利率管制和干预,是我国利

率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要求政府一步到位取消和放弃中央银行对利率

的监督和适度干预,将利率迅速推向市场化,则是不合适的,甚至是有

害的,而分阶段推进利率市场化则是符合当前实际的。由于利率市场化

的条件具备需要有个过程,所以国家放松利率管制也是逐步的,当前保

持对利率的管理和适度干预也是完全必要的。不然的话,金融业将处于

一片混乱,促进经济发展就更无从谈起。此外,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正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正处于由国家管理经济向市场调节

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模式的过渡时期,因此利率由国家管制向市场化推

进是我国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的方向,但由于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需要

有个过程,因此利率市场化也只能是渐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2.配套原则。

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其他许多政治、经济、金融改革互为条件、

互相促进,因此利率市场化不可能单项冒进,而需要进行综合配套和协

调,这样才能达到改革的目标。

与利率改革配套的改革至少应包括:

一、政府转变职能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配套的措施之一。当前各

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并未实现从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向国有资

产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的转变,政府对银行及其他金融企业的干预依然

存在,有些地方政府从本辖区的利益出发,千方百计地使辖内企业享受

利率优惠,而且往往是效率差的企业得到的优惠多,起了保护落后的消

极作用,这是与政府行政干预密切相关的,因此,转变政府职能是利率

市场化的关键之一。

二、将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把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

银行,把其他金融机构办成真正的金融企业,这也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

条件。中央银行是利率调控的主体,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中

央银行必须能够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资金供求状况的转变,

及时、灵活地干预、调控利率,这就需要人民银行有足够的权力、地位

和威望,以不受制于各方的压力。同样,只有把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

业银行,把其他金融机构办成真正的金融企业,才能正确、畅通地传导

利率信号,调控资金流向,优化资源配置。

三、只有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

,才能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根据利率信号作出灵敏反映,及时调整自

己的经营行为,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环。

四、我们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只有建立完整、

有效、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才能够根据资金供求状况形成合理的利率

,只有建立完善的商品市场并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才能确保利率杠杆

功能的正常发挥。

3.稳健原则。

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保持稳健的步伐,利率改革必须与金融体制改

革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保持一致,金融体制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步

伐迈出多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也迈出多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

伐也迈出多大。利率改革既不能单项冒进,也不能落后,西方国家推行

利率市场化的从利率管制到利率放开过程中的逐渐过渡、稳步推进的经

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四、利率市场化策略选择

根据利率市场化应遵循的几个原则,笔者认为推进利率市场化应分

为三个阶段。

1.利率市场化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需完成的工作是提高利率水

平,改善利率结构。具体的做法是:(1 )适度提高中期存款利率(主

要指一、二年期),稳定或适当降低长期存款利率;(2 )扩大贷款利

率浮动范围,提高贷款利率上限;(3)精简差别利率体系, 建议保留

期限差别利率和资信差别利率,取消其他差别利率;(4 )消除银行与

其它金融机构的利率浮动差异。

适当提高中期存款利率,稳定长期存款利率的主要理由是因为通货

膨胀状况是制定利率需考虑到的几个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通货膨

胀控势十分严峻,中期存款的负利率状况十分严重。为了稳定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集中资金支援经济建设,有必要适当提高中期存款的利率水

平,又鉴于我国政府已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部

署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从远期看,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将明显下

降,若不稳定或适当降低长期利率,届时我国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

将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再则,我国的利率体系中,对长期(指三年期以

上)存款利率附加保值贴补措施,即使有利率上的差异,也可用保值贴

补来弥补。

扩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提高贷款利率上限的主要理由是:首先,

前面已提到,我国目前的利率结构有不尽合理之处,主要是存在着明显

的利率倒挂,提高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贷款

利率浮动上限提高后,将出现适当的利差,这有助于改善金融机构的经

营状况,增加经济效益。其次贷款利率浮动上限适当提高,多数企业也

能够承受。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

益来消化利率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能得到的利率较低的贷

款,因受规模限制,其数量也是有限的,随着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不少

企业已尝试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内部集资甚至民间借贷来筹措资金,弥

补自身生产经营资金的不足,这些筹资的代价——利率已是远远高过国

家制订的贷款利率,因此可以说企业对较高的利率也基本上能够承受。

精简差别利率的主要理由是:虽然差别利率对克服旧利率体制弊端

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差别利率存在着制订上过于繁杂,执行中难

以把握等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条可行的途径则是精简差别利率。因为,

我们可以运用其他经济杠杆,来替代差别利率,支持亟需发展的行业、

区域和企业。如可以对需支持的行业、区域和企业予以税收优惠和财政

补贴,对需抑制的作业、区域和企业采取增加税收等调节手段。此外,

目前政策性银行已相继成立,以利率优惠为特征的政策性业务统一移交

给了政策性银行,这也为精简差别利率创造了条件。我们认为,目前宜

保留的差别利率是期限差别利率和资信差别利率。期限差别利率是根据

贷款期限长短而制订的有差别的利率,保留期限差别利率主要是考虑到

通货膨胀因素。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实际利率应随通货膨胀率而变动

,这样才能保证长期贷款不因融资期限长而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而招致损

失。资信差别利率是根据融资对象资信好坏而制定的有差别的利率,保

留资信差别利率主要是考虑到贷款的风险因素。融资对象资信状况好,

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则小,故应适当降低利率,反之,融资对象资信差

,则贷款风险大,金融机构宜适当提高利率,以弥补可能出现的风险损

消除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利率浮动差异,使各金融机构的利率在

同一范围内浮动,可以维护金融业的公平竞争。前面已提到,利率浮动

差异已影响到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因此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

2.利率市场化进展阶段。这阶段利率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以基准

利率为核心,法定利率、浮动利率和有限度的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体系

。人民银行根据资金供求状况、通货膨胀态势、货币政策要求、企业资

金利税率情况及其他因素制定出基准利率。基准利率除包括再贷款利率

和再贴现利率外,还可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指导利率,以起到导

向作用。政策性银行应执行法定利率。政策性贷款业务,其利率优惠幅

度,应事先由中央银行按政府要求制订,政策性银行具体实施,以确保

对重点行业、区域和企业的支持。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国家基准

利率的指导下,执行浮动利率,即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除扩大

利率浮动范围和幅度外,中央银行应逐步下放利率浮动权,使金融机构

能自主地根据贷款期限和贷款对象资信状况来确定利率。考虑到利率涉

及国计民生,因此在利率市场化进展阶段的起始时候,应控制住存款利

率,而先放开贷款利率,使之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待时机成熟,

再逐步放开对存款利率的管制。金融市场则实行有限度的市场利率。我

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初级价段,市场发育不健全、不规范,市场信号不灵

敏,且多有波折,因此金融市场还未能有效地担负起决定市场利率、优

化资金配置的重任。在这个时候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引导和限制,

如规定同业拆借利率不得超过金融机构贷款的浮动利率上限,对企业债

券利率也要进行适当的限度管理,国债利率要适应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化

,国家可以予以适当干预,同时,要大力增加商业票据,提高商品交易

票据化程度,着重发展债券市场和票据贴现市场,为中央银行间接调控

利率提供市场条件。俟条件具备时,首先放开同业拆借利率,使之根据

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形成短期资金市场基准利率。先行放开拆借利

率,其涉及面小,影响程度轻,因此成功的把握较大。在此举成功后,

可再依次放开贷款利率、国债利率及存款利率,将利率体系逐步推向市

场化。总之,这个阶段以利率放开和管制相结合,以管制的利率指导放

开的利率,放开的利率又及时地反馈资金的供求状况,进而影响管制的

利率,同时利率逐步由管制趋向放开,迈向市场化。

3.利率市场化成熟阶段。待各方面条件具备时,利率市场化就进入

成熟阶段。这个阶段应建立起完全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并由市场调节的

利率机制,实现利率由多轨制(基准利率、法定利率、浮动利率和有限

的市场利率并存)向完全市场化的利率体系的转变,这个阶段是在前两

个阶段目标已经达到的基础上实施的。具体地说,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

金融运行状况、货币政策要求、企业资金利税率、国家产业政策及金融

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形成最基本的基准利率(如再贷款利率

和再贴现利率),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参照基准利率,根据金融市

场资金供求状况变化及其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期限、风险及其他因素

,灵活地制定出各自的挂牌利率。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利率市场化后,

国家对利率并非放任不管,而是仍旧保持适当的干预和调控,只不过调

控手段由以直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法宝”将成为中央银行干预金融市

场、调控利率的有效武器。

课题组负责人:王国武

课题组成员:王国武 贺绎奋

张光民 方锡林

执笔:张光民*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利率市场化战略的选择_利率市场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