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论文_马丽丽

在生物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论文_马丽丽

山东省莱阳市团旺中心初级中学 265217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在爱护环境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责无旁贷,作为一个生物老师,更是应该起到先锋作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和保护环境,让学生认识到爱护环境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师要随时渗透。

一、认识“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学发展的前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人与生物圈”的课程新体系。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环境的方方面面。所以引导学生认识“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使中学生提高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做到学生行为和环境相协调,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人与生物圈和谐共处所必备的知识和观念,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新课程生物教材的十大主题中,“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和“生物的多样性”等几个主题都是体现“人与生物圈”主线的主题,也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最容易入手的部分。比如,通过“生物与环境”主题的教学,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中通过分析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可以减少水的散失、绿色肥大的茎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储存水分;北极熊不仅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而且毛皮下厚厚的脂肪能够抵御寒冷的环境;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型,用“欺骗”的方式保护自己免遭捕食者的侵害得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这样好动脑、爱思考的同学就会提出:发黑、发臭的水中水生物还能生存吗?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人和动物中毒吗?由此可以提出:生物对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应该时刻做到保护环境,保护空气、水不受污染是我们保持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引导学生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人作为一种最高等的生物对整个地球环境的影响方面考虑,来进一步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重新审视和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和消费观念,包括人类乱砍乱伐,随意排放有害气体,制造白色污染等,都是进行环保教育很好的反面教材。从而让学生明白了自己所生存的环境需要人类加以保护,才能维持人和生物圈的和谐发展。

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进行环保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等理念逐渐进入人们的大脑。“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对于中学生来说,“低碳”既熟悉又陌生,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及“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这两节里,首先与学生做完“探究光合作用与有机物的关系”这一探究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光。由此也得出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放出氧气的过程。讲到这里可以让学生来思考:光合作用的过程对空气的成分还有怎样的影响?同学们很快就会得出答案: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同学们自然就能想到要低碳,一方面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多种绿色植物也可以使一部分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氧气。通过银边天竺葵滴加碘液后不同部位颜色不同的探究实验得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在叶绿体中含有能够吸收光能的色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叶绿素,叶绿素使植物呈现绿色。叶绿素以及其他色素就像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为计算器、热水器提供能量,而叶绿素获取的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讲到这里同学们会豁然开朗:难怪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家庭越来越多,新装修的房屋几乎全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使用多年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的家庭也在逐年改成太阳能热水器:对环境来说能减少燃烧煤、气、电后排放的大量烟、二氧化碳气体,对家庭则既节约煤气、电的费用,又使热水的使用很宽裕,既节能环保又经济实用。

三、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生物学中开展宣传活动课,教师组织,学生具体实施,这正是思想教育与学生特点绝妙结合的教学形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1.绿化美化校园。在植树节前后,开展“创建绿色校园”等活动,组织兴趣小组进行一次甬道树、花卉全面修剪活动,给有关植物挂树名、种树牌,利用板报刊出有关植物的介绍等,并对植物进行常规管理,进而陶冶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操。

2.吸烟有害健康。通过5月31日的“全国无烟日”进行宣传教育减少空气污染。

3.卫生活动,结合传染病流行进行宣传教育。

总之,作为生物教师要充分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作用,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有意识地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这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

论文作者:马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在生物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论文_马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