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实验指标的计量诊断研究论文_郭峰

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实验指标的计量诊断研究论文_郭峰

郭峰

(牡丹江市林口县古城镇中心卫生院黑龙江牡丹江15762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实验指标的计量诊断。方法:通过血脂、脉图、舌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心功能以及面部血流容积图等各种方法对36例心阴亏虚证、30例心阳亏虚证、58例心血瘀阻症、37例寒凝心脉证、36例心气亏虚证、32例气滞心脉证、43例痰阻心脉证患者以及66例健康人进行临床实验测量,所有测定结果、数据资料的统计检验、判别分析都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来进行研究分析,然后筛选判别指标,构建各个证型的判别函数(Fisher);最后对各证型函数的判别效果进行评价检验。结果:从各类实验测定的32项指标中选出了外周阻力系数、动脉顺应性、快速充盈系数、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管硬度系数、舌微血流速度、三酰甘油等八项,构建了冠心病七类症候的判别函数(Fisher)。本次判别函数的前瞻性检验总符合率达到了86.25%,回代符合率则更是达到了93.2%。结论:此次所构建的函数可以较为正确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冠心病七类症候,所入选的各项指标对冠心病症候的深入研究有非常大的启示。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症候;实验指标;计量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199-02

近几年以来,我国医学相关研究人员对冠心病中医证候展开了深入地研究,然而研究结果却没有很好地应用到临床实验。本文按照中医“开窍于舌”、“心主血脉”以及“其华在面”等典型中医理论,选用了外周阻力系数、动脉顺应性、快速充盈系数、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管硬度系数、舌微血流速度、三酰甘油等对心病辨证比较稳定和成熟的微观指标,研究与分析了冠心病常见的7类临床证候的计量诊断,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所有参与本实验的患者都是源自本次研究项目的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病学调查中,从1266例冠心病患者中筛选出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以及1979国际心脏病学会所制定标准)以及冠心病辨证标准(中国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患者272例,与此同时,筛选出另外66例健康人,他们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和患者相比无较大的差异性。

冠心病患者共有272例,其中有男性128例,女性144例,年龄处于46~72岁之间,平均为(58.1±7.9)岁。按照以上辨证分类的划分标准,这272例患者又进一步分为:(1)36例心阴亏虚证,其中有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平均为(57.9±9.4)岁。(2)30例心阳亏虚证,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平均(57.9±7.5)岁。(3)58例心血瘀阻症,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平均(59.9±9.5)岁。(4)37例寒凝心脉证,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平均(56.9±8.3)岁。(5)36例心气亏虚证,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平均(57.9±9.5)岁。(6)32例气滞心脉证,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龄平均(55.9±6.7)岁。(7)43例痰阻心脉证患者,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平均(58.3±8.5)岁。

健康人共有66例,其中有男性32例,女性34例;年龄处于43.3~69.5岁之间,平均为(56.1±8.1)岁;所有人都排除了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脂血症等有关疾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冠心病各证型在年龄、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健康人组同冠心病辨证各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也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的逐步判别分析法对全部的数据资料进行检验及分析,筛选出判别指标,然后构建各证型的判别函数(Fisher)。采用前瞻性检验以及回代性检验来评价构建的各个证型函数的判别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各症候Fisher函数的构建

其中,X6、X8、X11、X23、X24、X26、X28、X32各项指标分别表示为动脉顺应性(Ac)、三酰甘油(TG)、全血粘度高切变率(RBV-H)、快速充盈系数(Hb/Tab)、外周阻力系数(He/Hb)、血管硬度系数(Tw/Tag)、舌蕈状乳头横径(DFN)、舌微血流速度(BFV)。冠心病七类症候的Fisher函数公式具体如下:

2.2冠心病判别函数的检验

2.2.1前瞻性检验选取已经进行临床辨证的70例冠心病患者以及健康人10例,70例冠心病患者是由7类证型各10例组成的,将这一批受检者的脉象、颜面、心脏。血液以及舌象等8项临床实验检测指标测试值逐一带进上述的八个判别函数方程中,结果和临床辨证相同的有69例。因此,前瞻性检验总符合率达到了86.25%。

2.2.2回带性检验把272例冠心病患者以及66例健康人的检查数据及资料逐个带进上述的八个函数判定方程中去,然后对原临床辨证以及回代判别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有338例受调查者中共有315例的判别结果和临床辨证相同,符合率达到了93.2%。

3.讨论

中医治疗的典型特点就是辨证论治,其关键点就是辨证的计量化以及标准化,为了有效保证诊断的标准化,我们通常是通过数理诊断技术来进行诊断的。我国第一台研制成功的中医辨治模拟电脑程序是于1965年完成的[1],目前有很多专家采用逐步判别分析、Bayes判别分析以及距离判别分析等方法来进行中医辨证学的计量诊断研究工作的开展。

中医学以为“开窍于舌”、“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所以血液、舌象、颜面、心脏以及脉象等临床检验指标是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冠心病症候计量诊断的主要指标。该种说法体现出了中医心病症候的特点并且很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目前已经有关于“高脂血症痰瘀证候”、“肺气虚证”、“心病气血辨证”以及“气血阴阳四虚证”等计量诊断的研究,这些报道给中医辨治的计量化研究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经验,非常有利于中医辨治的进一步发展。本次研究通过“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反映血液)、“心功能”(反映心脏)、“面部血流容积图”(反映颜面)、“脉图”(反映脉象)、“舌微循环”(反映舌象)等方法,从多项检测指标中选出了外周阻力系数、动脉顺应性、快速充盈系数、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管硬度系数、舌微血流速度、三酰甘油等八项有研究意义的指标,构建了健康人以及心阴亏虚证、心阳亏虚证、血瘀阻症、例寒凝心脉证例心气亏虚证、气滞心脉证、痰阻心脉证七个证型的判别函数,经过检测判别函数的前瞻性检验总符合率达到了86.25%,回代符合率则更是达到了93.2%。

【参考文献】

[1]袁肇凯,田松,李杰,黄献平,胡志希,卢芳国,谢梦洲.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实验指标的计量诊断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2013,25(04):26-29.

论文作者:郭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

标签:;  ;  ;  ;  ;  ;  ;  ;  

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实验指标的计量诊断研究论文_郭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