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中的姓氏及其文化意义_神话论文

中国神话中的姓氏及其文化意义_神话论文

中国神话中的姓氏名号及其文化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名号论文,姓氏论文,中国论文,意义论文,神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论是研究神话,还是追寻姓名与文化的渊源关系,都回避不了神话中的姓氏名号、神话中姓氏名号的文化意义这类问题,因为神话中的姓氏名号不仅是我们追溯姓名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也是我们追寻人类历史、人类文化发生和发展进程的起点,更是我们阐释创造神话、创造神话中诸神诸人姓氏名号的先人们所显示出的文化、文化心理的一把钥匙。

我们不能因为是神话,就将它所产生的文化根基、文化背景、它所折射出来的远古社会的真实生活(至少是部分的)全盘抹煞;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神话的历史化问题,就将神话中的一切都作为真正的历史去解释、去论证,神话就是神话。

我们说,神话本身是一种文化,它既是建立在远古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又是独特的浪漫主义夸张的文化产物,因此,我们应该把它放在文化系统中去考察、分析和研究,对神话的姓氏名号的探索也该如此,这,也是本文立意的基点。

中国神话有自己独特的神和人,在万物有灵的远古时代,远古先民们对动植物的敬畏、崇拜,最终导致了原始的图腾崇拜,每个氏族都有自己内部的动植物图腾,对一个人们膜拜的神来讲,人们首先在形体上给他注入了动植物部分,因此,神话中的神常常是人兽合为一体,神话中的圣人往往是神兽集于一身,神与人的姓氏名号也因人上天、神下地、神话历史化等诸多原因而繁杂起来,加之,三代以前,姓与氏分而用之,姓氏与称名也非一体,姓、氏、名的相对独立,也因此注定神话中的姓氏名号的不统一,这不仅给后人理解、解释神话本身带来了很大困难,也给我们整理、研究神话中的姓氏名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就拿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的黄帝来说,黄帝,神话中记载:姬姓,又称有熊氏、轩辕氏。他源出于神话,但后来又被人化、历史化了,仅黄帝这一称呼,人们就给了它许多解释。解释一,黄帝,因“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而称“黄帝”;[①]解释二,黄即皇,二者通用,故黄帝实际上是至高无上的皇天昊帝之称,这一解释,也被许多人接受了;解释三,黄通光,音通义转,光有光明之意,故“黄帝可释作光帝”,那么“黄帝实际就是太阳神”,即黄帝与伏羲是同一人。[②]神话中姓氏名号的繁杂、人们对这些姓氏名号解释上的庞杂可由此略见一斑。

为了从文化的角度阐释神话中姓氏名号的文化意义,我们在这里对神话中的姓氏名号采取了一体的观点,即将姓、氏、名、号放在一个系统中,而不分而治之。

照此,首先,我们将神话的姓氏名号分为如下几个大类。

以德类

包括两类,一类是以五行之说而成德的,炎帝,以五行之中的火德而王,故称炎帝;黄帝,以五行之中的土德而王,故为黄帝。另一类就是以德行而得名的,例如,少皞氏有个“不才子”,因毁信恶忠、“崇饰恶言”[③]等恶行而臭名昭著,于是,人们就把一种状如猛虎、叫做穷奇的猛兽的名字拿过来称呼他,叫他“穷奇”。无独有偶,缙云氏也有个“不才子”,他属于“贪于饮食,冒于货贿”[④]这类不德之人,于是,人们也把一种吃人的叫饕餮的野兽的名字拿来称呼他,叫他饕餮,可见其人之贪得无厌。

以图腾崇拜类

在远古氏族社会内部,几乎每个氏族组织都有自己的图腾,并被氏族组织奉为至高无上的图腾的名字,也往往在需要的时候(如两个氏族之间的交往、战争等等)被冠在氏族领袖们的头上,甚至氏族成员头上,于是就出现了诸多源于图腾崇拜的姓氏名号。

黄帝,又称有熊氏,作为有熊氏族的领袖,有熊氏之称是以氏族图腾为缘起的,黄帝所率领的氏族组织是以熊为氏族图腾的。尧,本字是鸟正面的图形,它表明尧的名字也是源于以鸟为图腾标志的氏族组织的。羿,人们常称之为“夷羿”,《说文》中释:“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羿,又叫有穷氏,有穷氏族原是东夷部族的一个分支,该部族大都以鸟作为部族的图腾标志,那么,“羿”字从“羽”,我们不难推出,该字原来也是以一种鸟成形的,这种鸟是有穷族的图腾,而后才成为氏族领袖或成员的名号。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羿,是有穷氏族的后羿。

神话中以图腾崇拜为姓氏名号的还有许多,诸如夔、帝俊等等。

以地类

神话中以居住地作为姓氏名号的居多,中国古代的姓氏渊源一部分都是源于居住地而成的。神话中的这类姓氏名号有像反映母系氏族社会踪迹的姬姓、姜姓等等,姬、姜二姓都是以居住在姬水附近和姜水附近而成姓的。曾经有争议的“轩辕氏”之称,其中之一的说法就是认为轩辕氏是因为黄帝居住在“轩辕之丘”。[⑤]世传为黄帝陶正的宁封子,由于死后“时人共葬之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⑥]

以事类

有巢氏和燧人氏是由于分别发明创造了“构林为巢”[⑦]和“钻燧取火”[⑧]而被当时的人们尊崇为圣人,拥戴为王,并号为“有巢氏”和“燧人氏”的。被后人尊为后稷的弃,是其母姜嫄踩踏了巨人脚印,与之感应而怀孕生下了弃,由于姜嫄是帝喾的元妃,却在郊游时与巨人的脚印相感应而怀了孕,因此,姜嫄从内心就很讨厌这件事,待生下弃后,母亲认为不祥,于是,就把他遗弃在窄巷口内,以期牛羊过来过去把他踩死,可弃仍奇迹般地活下来了,遂为之命名叫弃。[⑨]同样,以地类中关于“轩辕氏”之称的争议,其中另一说就是因为“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⑩]

以特征类

神话中女子的姓氏名号大都带有与女性特征直接相关的“女”字或偏旁,我们知道,以母亲来确定世系的母系氏族社会组织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那时的姓大多都带有“女”旁,诸如姬姓、姜姓、妫姓、嬴姓、妘姓、姞姓、姒姓等等,就连“姓”的本身也从“女”旁。这些姓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在神话中。从神话中我们也看到,从女娲到炎帝的女儿瑶姬和化作精卫的女娃,从黄帝的妃子嫘祖、嫫母到黄帝的女儿玄女、素女,从后稷的母亲姜嫄到尧之女舜之妻的娥皇、女英,无不或以“女”为偏旁、或直接以“女”为名中一字。

以官名异化类

此类是指一些官名直接代替了神话中神或人的称呼,官名异化为特指的人的或神的称呼了,也可以说官名身兼指官和指人二种功能。后土、句芒、蓐收、玄冥等等都是官名,这些官本身都有自己的名字,可是,他们的名字却鲜为人知,我们熟悉的是他们的官名。句芒,是辅佐东方有木德的太皞的官属,《礼记·月令疏》说:“木初生之时,句曲而有芒角,故云句芒,”由此看出,句芒名称的确立是太与所占的五行中的木德相对应的。蓐收,是西方有金德的太昊的佐官,《礼记·月令疏》说:“蓐收者,言秋时万物推蓐而收敛。”后土、玄冥分别是有土德之瑞的黄帝和有水德之瑞的颛顼的佐官,仅从字面上我们也能像句芒、蓐收一样推知其意。这些官,他们有自己的名字,却鲜为人知,其原因就是神话中官名的异化,有些官的姓名在神话中没有出现过,即使像蓐收,《礼记·月令注》和《吕氏春秋注》中说他是少皞氏的儿子,叫该,我们所熟悉的、人们所常称呼的、神话所常使用的也是他的官名。因此,难怪《墨子·明鬼下》中说:郑穆公有一次白天在一座庙里遇见了一位神,郑穆公于是问道:“‘敢问神名?;曰:‘予为句芒’。”

以上,我们对神话中的姓氏名号作了概括性的分类,通过分类,我们发现,神话中的姓氏名号与远古时代的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远古时代的文化特征已经在我们的分类中有所体现,现在,我们就具体阐释一下。

有熊氏、尧与远古图腾崇拜

中国远古社会是以氏族部落作为社会组织形式的,每一氏族集团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这些标志的来源则大都为与人共处的动植物,因为万物有灵,这是原始人类对宇宙的共同看法,所以,把具有异于人类的动植物拿来作为氏族的图腾,这在原始人那里是不足为奇,图腾就成了氏族的标志。氏族的领袖们也往往以图腾作为自己的称呼,或人们对氏族领袖及其内部成员的称呼,只用该氏族的图腾,比如黄帝与尧。这样,远古氏族(尤其是较强的部落)许多图腾通过姓氏名号保存下来了,我们为此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神话中的神常常是人兽一体的。

中国远古时期,除了氏族部落有自己的图腾标志外,还发生了对太阳的普遍崇拜对象,首先一个太阳神就是著名的伏羲,伏羲又称太昊,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说他是“继天而生,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像日之明,是称太昊。”由此可见,伏羲位在东方,东方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他具有太阳的光辉,所以,又被称为太昊。昊,也被写作皞、皓等等,无论怎么写,昊都含有“光明盛大之义”,[(11)]于是,伏羲也就成了神话中最早的太阳神。因此,神话中许多姓氏名号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太阳发生了关系,像少昊、炎帝、帝俊等等。

有巢,燧人……与远古文明进程

仔细研读中国远古神话,我们完全可以从神话中的姓氏名号的排列中理出一条中国文明发展进程的线索来。

往古开化之初,人类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我们的先民为了生存下去,不仅要抵挡各种各样禽兽恶虫的袭击,还要躲避因“腥臊恶臭”而引起的诸多疾病的侵蚀,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挣扎的先民们,渴望能有“圣人”帮助他们,于是,“有巢氏”和“燧人氏”应时而生了,他们或“构木为巢”,使先民们有了温暖的巢穴;或“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使先民们摆脱了“腹疾”的熬煎,于是,先民们一致拥戴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二位圣人为王,尊为“有巢氏”、“燧人氏”,[(12)]也于是,人类真正开始了自己漫漫的文明发展历程。

接着,“代燧人氏继天而王”的太昊,开始“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庖厨,”人们尊称他为“宓牺氏”、“庖牺”,[(13)]宓牺氏、庖牺氏,为我们展示了远古人类在渔猎时代的生活图景。继太昊庖牺氏之后,神农氏又“斫木为耜,揉木为耒,”[(14)]“始教民播种五谷,”[(15)]人类文明的进程,从庖牺氏到神农氏的进程,也就是从渔猎时期进入到农业社会的进程。其后,后稷“教民稼穑,对艺五谷”[(16)],人类开始了全面的农业文明历程。

从渔猎社会步入农业社会的漫长旅途中,我们的先民又有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人类的文明程度也越来越高,从帝俊时期“作下民百巧”[(17)]的巧倕,到尧时的皋陶,中国的手工制造业进入了辉煌时期。

粗略地说,有巢氏→燧人氏→宓牺氏和疱牺氏→神农氏→后稷→巧倕→皋陶,是中国社会文明进程的一条灿烂耀眼的红线,由此,我们也看出,对于这些文明进程中的代表,人们去记录,去称呼他们时,也是紧紧把他们的发明创造联系在一起的,这也就使得我们今天有寻着姓氏名号的轨迹去探索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的可能。

浑沌,盘古与宇宙开辟观念

屈原在他的《楚辞·天问》中曾经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懵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开篇就提出了关于宇宙开辟的问题。

茫茫宇宙,究竟是由谁开辟的呢?在中国神话中,人们就塑造了浑沌和盘古二位宇宙开创神。作为开天辟地神,浑沌和盘古的出现,反映了我们古人对宇宙的初步观念。

关于浑沌,庄子在他的《庄子·应帝王》中说:“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继庄子后,除了也有因名生义,说浑沌是帝鸿氏的“不才子”外,人们逐渐接受的更是《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描述的,浑沌“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无面目”即浑浑沌沌的样子,而天地开启于一片浑沌之中,正是人们对宇宙开启的一种认识,于是,浑沌也就成了华夏第一位宇宙开创神。

但是,今天,我们更熟悉的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的开天辟地神——盘古。因为从盘古的名字里,我们容易联想到苍远的邃古之初,作为一名神,盘古比浑沌更让人具有真实感,而在浑沌神之后产生的盘古神,也确实在内容上比浑沌更具体了,而且注入了一个更重要的内容,就是,天地源于浑沌一片,盘古将这片浑浑沌沌的宇宙开启了,试看“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18)]这里,浑沌已由宇宙开创神降而为宇宙最初之形。

那么,中国神话中从浑沌神到盘古神的嬗变,反映的就是人们对宇宙创生的一种由模糊、浑沌到清晰的认识变化过程。

注释:

①见《史记·五帝本纪》。②见《诸神的起源》第二章,何新著,1986年,三联书店版。③见《左传·文公十八年》。④见《史记·五帝本纪》。⑤见《史记·索隐》。⑥见《搜神记》卷一。⑦、⑧见韩非子《五蠹》。⑨见《列女传》卷一。⑩见袁珂《中国神话资料萃编》1985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1)见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198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2)见韩非子《五蠹》。(13)见《史记·补三皇本纪》。(14)见《周易·系辞下传》。(15)见《淮南子·修务篇》。(16)见《孟子·滕文公上》。(17)见《山海经·海内经》。(18)见《艺文类聚》卷一。

标签:;  ;  ;  ;  ;  ;  ;  ;  ;  ;  ;  

中国神话中的姓氏及其文化意义_神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