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努力提高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刘江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农民论文

认清形势,努力提高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刘江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农民论文

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为增加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而努力奋斗——刘江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副产品论文,工作会议上论文,农民收入论文,努力奋斗论文,部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不久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强调要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我们这次会议,要在总结去年农村经济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定今年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抑制通货膨胀作贡献。下面我讲三个方面。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农村经济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在去年年初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我们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农村经济工作的两大目标,这就是确保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两大目标的实现情况是比较好的。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棉生产取得较好收成,“菜篮子”产品全面增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快于上年。

粮食总产8892亿斤,仍是个高产年;棉花总产可达8500万担,比上年增产1000多万担;油料总产190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糖料比上年略减。肉类4200万吨,增长9%;水产品2000万吨,增长12%;蔬菜面积1.26亿亩,增长1000万亩。乡镇企业销售和营业收入35000亿元,增长35%;上缴税金1377亿元,增长30%;从业人员1.2亿人,其中新增720多万人就业。农民人均收入1200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5%。农垦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57亿元,增长13.5%,利税增长28.7%;饲料工业生产混配合饲料4200万吨,增长7%。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11%左右的增长速度,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积累资金;基本满足了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支持了国家出口创汇,农产品和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占全年国家出口总额的30%以上,乡镇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300亿元,增长40%。

去年农村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来之不易。从宏观环境看,一些地方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忽视农业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经济结构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仍在继续;农用生产资料涨价幅度过大,在1993年上涨14.1%的基础上,去年1—10月又上涨25.4%,这是多年来没有过的。从气候看,自然灾害严重,据统计,去年全国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8.67亿亩,成灾4.46亿亩,绝收1亿亩,超过建国以来最严重的1991年。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了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提高粮棉收购价格,延长土地承包期,建立粮食风险基金,扶持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改革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等,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落实资金、物资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比如,黑龙江省狠抓一个基地(粮食生产基地),完善一个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三大工程(地力培肥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使粮食生产登上了500亿斤的新台阶。山东省坚持不懈地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狠抓带动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实现了农产品产量、林牧副渔和农民收入三个稳定增长。湖北省狠抓粮棉生产这个基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去年是农产品产量最丰富的一年,农民增收幅度最大的一年,农业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广东省为了遏制近些年粮食生产滑坡,出台了12条措施,建立省、地、县、乡四级粮食生产政绩考评制度,决定在3年内投资3亿元建设50个商品粮基地县。河北省、地、县、三级拿出3亿多元支持粮棉生产,江西省全省安排支农资金4.1亿元,效果十分明显。四川省在组织科技承包、京津沪在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江苏省在抓乡镇企业方面,都有成功的经验。总的看,过去一年各地抓农村经济工作的力度是比较大的,一些省出台的措施是比较过硬的。

去年,各级农业部门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重点,真抓实干,工作很有成效。部里除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提出对策建议,参与重大政策的研究制定之外,重点抓了粮、棉面积的落实,主要农副产品基地建设,“一虫两病”防治,以“丰收计划”为龙头的技术推广,启动了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狠抓基层农技队伍稳定和减轻农民负担等项工作。各地农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精心指导和组织生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去年全国农业系统,既注重抓全面工作,又突出重点;既抓日常工作,又抓基础建设;既从宏观上考虑问题,又注意有效地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

在充分看到去年农村经济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粮食供给趋紧。去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出现了多年未有过的高通货膨胀率,高达20%以上,这是改革开放16年来最高的一年。在诸多商品中,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大。既然去年农村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为什么农产品还会如此大幅度涨价?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第一,是经济体制加速市场化和全社会物价总水平上升拉动的结果。过去,粮油等产品统购统销,价格压得过低,放开粮油销售价格后,粮油及与之相关的产品自然向市场价格靠近,这是对长期以来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产品价格偏低的补偿。由于全社会物价水平的拉动,推动了农资价格上涨,使农产品成本上升。据调查,去年与1993年相比,化肥价格上升25%,柴油价格上升28.6%,农用薄膜价格上升6.6%,导致农业物质费用迅速上升。为此,国家有计划地调高了部分农产品价格,四种粮食定购价提价幅度为40%,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合理的。第二,由于物价管理滞后,流通秩序混乱,农副产品的储备调节体系不够完善,使农副产品销价涨幅高于调价的幅度,去年1—10月粮食价格上涨47.4%,消费者支出增加较多,而生产者并未相应得到好处,这是不正常的。第三,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区域性、结构性供求矛盾有所加剧。加之消费总需求增长过快,使主要农副产品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这进一步暴露了我国农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既受到全社会通货膨胀的拉动,又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诸多矛盾的综合反映,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基建规模过大,消费基金膨胀过快,货币发行过量,从需求拉动和生产成本推动两方面使价格上升。因此,抑制通货膨胀,重要的还是要堵住源头。同时,也要十分重视解决农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我们农业系统的同志,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我国农业发展滞后,与快速增长的需求相比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去年粮食减产200多亿斤,这本属正常波动范围,但由于自1984年以来,我们花了9年时间才登上一个新台阶,增长速度比80年代前半期大大降低,特别是1990年以来,粮食生产一直处于低速增长,年递增率只有0.4%,但粮食消费量却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使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弦绷得更紧了。近两年,我国粮食的区域和品种结构也有了较大变化,一些过去的鱼米之乡现在需要大量调入粮食。从品种看,大米、玉米有缺口。水稻在连续几年减产的基础上,去年又减产40亿斤。玉米去年减产50亿斤,饲料用粮紧张,对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很不利。所以,主要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如果今后几年生产没有大的发展,我们为之奋斗了多年才实现的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格局就有可能被重新打破。

主要农副产品供给趋势,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其原因是复杂的,最主要的是一些制约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长跟不上需求的增长。第一,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使得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从农业流向其他产业。在农业内部,种粮效益更低,又缺乏应有的保护,因此出现了播种面积连年减少的情况。近四年来累计减少近6000万亩,其中去年减少1400多万亩。第二,农业投入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去年粮食减产,固然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也进一步暴露出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灾能力差。近些年,国家用于农业的投资绝对数是增加的,但相对份额数是下降的。比如农业基础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1991年为4%,1992年为3.7%,1993年为2.8%,1994年1至11月为1.7%。农村贷款规模的增长幅度也低于国家贷款总规模的增长幅度。第三,农业科研和推广的问题没有解决好。近些年,农业科技和推广因经费不足等原因,一方面研究领域狭窄,方法手段落后,重大科技储备不足;一方面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第四,切实落实政策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一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但落实情况不够好。这样,农业这个基础产业,就成了国民经济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

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除主要农副产品供给趋紧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亟待深化,土地经营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农村城镇化滞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很大,也都需要我们探索解决的办法和完善的措施。

我国农业发展尽管矛盾和困难很多,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加大农业投入,有关部门已经见诸行动。这对农村经济工作将是强有力的推动。第二,社会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了。现在粮、棉、油、糖、肉都是生产增长慢于需求增长,农副产品是卖方市场,这对农业生产发展非常有利。需求旺盛就是发展的动力,目前农副产品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不存在积压、卖难问题,是发展生产的好时机,也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三,农产品价格看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我们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胸怀大局,自加压力,想中央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努力夺取今年农业丰收,使农业生产尽快登上一个新台阶,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抑制通货膨胀作更大的贡献。

二、明确任务,千方百计确保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今年的农村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确保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两大目标,突出粮棉、“菜蓝子”和乡镇企业三大重点,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一个好收成,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具体目标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总产量力争达到9100亿斤;棉花播种面积争取恢复到9000万亩,总产达到9000万担;油料、糖料、肉类、水产品也要有较多的增加,乡镇企业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有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较多的增长。

按照上述要求,今后农村经济工作要突出三个重点:

第一,稳定增加粮棉总产。

确保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是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而粮食生产又是重中之重。早在八十年代,小平同志就指出:“九十年代中国如果出问题,可能出在农业上”。“农业,主要是粮食问题”。“农业要有规划,首先要增产粮食”。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都不能说粮食已经过多了,吃不完了,农业已经过关了,不但九十年代下能说这个话,而且下个世纪的前50年,也不能说这个话。”这些极富远见的论断告诫我们,任何时候对粮食生产都不能掉以轻心。

从长远看,我国粮食生产的压力始终很大,因为我们面临着三个不可逆转:一是耕地的减少不可逆转。我国耕地面积逐年缩小,人均占有已由建国初期的2.7亩降到不足1.3亩,今后还将减少。二是人口的增加在几十年内不可逆转,我国每年新增人口超1500万。三是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可逆转。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消费农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其中绝大部分需要粮食转化。因此,必须把粮食生产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根据《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和国家“九五”计划总体思路,就是到本世纪末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部里已提出了一个初步规划意见。尽管再增产1000亿斤粮食难度很大,也要努力实现,就是实现了,总量仍不宽裕,还是低水平。今年,各地都要制定到本世纪末粮食上新台阶的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在政策、投资、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保证有效实施。

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着很多困难,在面积恢复、水毁工程修复以及化肥、农药、农膜等主要农用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实现粮食增产目标的潜力也很大,1993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达到551斤,去年下降为546斤,如果通过加大投入、狠抓中低产田改造和重大增产技术措施推广,使单产恢复到1993年的水平,面积稳定在16.5亿亩以上,就能实现今年粮食增产指标。今年粮食生产的指导原则是:恢复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增加总产。在作物构成上,突出玉米和水稻,稳定小麦。在地区布局上,提高东部,主攻中部,开发西部。在主要措施上,以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测报防治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重点,狠抓增产效果明显的重大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复种指数,扩大面积。为了保障国有的商品粮源,还要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目前在建和已建成的共508个,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0%,提供的商品量占全国的40%以上,要对这些地区增加投入,并逐步扩大商品粮基地范围,使之成为重要的商品粮来源。

为了实现今年和到本世纪末的粮食增产目标,必须上下统一认识。目前有三种思想倾向:一是认为我国粮食问题并不那么严峻,看不到我国粮食生产基础脆弱,以及由此带来的周期性波动和阶段性徘徊。二是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应当什么赚钱种什么,看不到粮食这种特殊商品的特殊性。粮食是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低的产业,既受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绝不能用简单的效益原则来对待粮食生产,不能完全让市场自发调节粮食生产。三是认为有钱就可以买到粮食,看不到国际国内粮源偏紧的趋势。从国内市场看,紧平衡的态势今后不会有多大改变。现在不少粮食主产区只求自我平衡不愿多种粮食,造成粮食调出省份在减少、调入省份在增加。从国际市场看,进口粮食的约束因素不少,粮源偏紧,价格较高,我们绝不能成为粮食进口大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战略必须立足于国内基本自给。所以,在粮食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提出的“稳定面积、稳定产量、稳定库存、总量平衡、区域平衡”的原则,东、中、西三大区域都要为增产粮食作贡献。

去年棉花生产花了很大力气,有了一个较大恢复,但供需仍有缺口。今年要按照恢复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要求,继续抓紧棉花生产。在区域布局上,要稳步发展长江流域棉区,尽快恢复冀鲁豫棉区,积极扩大西部棉区。目前棉花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已有,关键在于大面积推广。在这方面,今年要突出抓好统一供种、推广地膜棉和棉铃虫防治,积极发展粮棉油间作套种等,实现一地多收。

第二,继续抓好“菜蓝子”产品生产。

今年畜牧业生产重点是抓生猪生产,特别要突出疫病防治、良种繁育和饲料生产三个方面,稳住千家万户,推进规模经营,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同时要加快发展节粮畜禽和草食家畜。

渔业生产要贯彻“快速发展养殖,稳定近海捕捞,积极扩大远洋,狠抓流通加工”的方针,增加数量,提高质量,要在荒水、荒滩开发、稻田养鱼、病害防治和渔政管理方面有新的突破。

蔬菜生产要巩固城市郊区菜田面积,狠抓淡季生产,增加反季节蔬菜品种和数量,保证市场均衡供应。对于“菜篮子”产品流通,要积极参与,不能当作份外事。

第三,促进乡镇企业高效、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乡镇企业发展要紧紧抓住“质量、效益、环保、安全”八个字,在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上下功夫。今年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把“东西合作示范工程”作为一场硬仗来打,在示范小区、示范项目以及合作内容等方面要有实质性突破。二是逐步优化乡镇企业结构,狠抓产品质量,同时注意合理布局,鼓励集中连片发展,发挥聚集效应。三是加强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提高整体素质。

今年农村经济工作除了突出抓好以上三个重点,其他各方面工作也都要有新的进展。农垦企业要加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稳定增加职工收入。饲料工业要注意调整结构,提高饲料产品合格率,搞好质量监督。农机部门要重点抓好农机宏观管理、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和以化肥深施为主要内容的节本增效工程技术推广。要加强农业资源动态监测,完成土地资源遥感调查。加强农村能源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抓好百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和50个生态农业县建设。

今年的农村经济工作,要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到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全局性问题。按照2000年实现小康目标的要求,九十年代,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必须达到5.8%,但由于1990—1993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只增长3.8%,后7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必须达到6.6%,才能确保小康目标的实现。去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快于前几年,主要得益于国家大幅度提高粮棉收购价格,今年农产品不可能像去年那样大幅度提价,农民收入要有较快增长难度很大,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第一,要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上做文章。我国农村70%左右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民收入中50%以上来自农业,对于多数地区和多数农民来说,发展高产农业还是增收的一条现实路子。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稳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优质和高效上做文章,在加工和流通上有所突破。第二,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和多种经营,有条件的,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民积极进行综合开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第三,继续发挥乡镇企业在增加农民收入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的重要作用,使农民增收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第四,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切实继续做即扶贫工作。从全国看,增加农民收入的难点和重点在中西部地区,全国没有稳定解决温饱的8000万贫困人口,也大都集中在这两大地区,必须从政策和投入上继续加大支持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力度,增加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作为农业系统,当前要重点抓好贫困地区“温饱工程”的实施,做好对口扶贫工作。

以上是今年的主要工作,从长远看,要努力实现到本世纪末再增加1000亿斤粮、1000万担棉、1000万吨肉、1000万吨水产品的目标,农民生活要达到小康标准,以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已对增产指标进行了区域和品种规划,并已分解到省、区。从现在起就要狠抓落实,为实现这两大宏伟目标全面打基础。

三、真抓实干,确保增产增收措施落到实处

发展农业靠什么?去年江泽民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保护,五靠工作。按照这个要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农业系统实际,今年我们在工作措施上要突出抓好“五个切实”。

(一)切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护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深化农村改革,今年要重点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推进:

一是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逐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根据中央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的政策,我们要加强对土地承包期延长工作的指导,从实际出发,引导各地妥善处理人地矛盾。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加快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适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近年来,一些地方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采取多种形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对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防止农业萎缩,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在具备条件的地方,不失时机地加以推进。对各地以拍卖使用权方式,综合开发利用“四荒”资源的做法,要积极支持,正确引导。各级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要加强对“四荒”使用权拍卖合同的管理,注意研究和总结使用权转移后出现的新问题。

二是深化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胆进行经营方式创新。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方针,要认真总结各地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集体资产存量转让、小微亏企业租赁经营与拍卖等经验,适时地加以引导,该规范的及时规范。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中,对集体资产和资金一定要加强管理,防止流失。

三是推进流通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多,我们重点抓两条:一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点是要扶持农民购销组织、生产者合作社和各种专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尊重这类组织发育的规律,为其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使它们在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农民专业协会的试点,今年拟在安徽、陕西两省进行。关于市场体系建设,主要是扩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加快产销直挂的步伐。

四是促进贸工农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组织,促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五是加快小城镇建设。要以县城、乡镇为依托,把乡镇企业的集中发展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项工作一定要加强领导,搞好规划,对现有的小城镇要注意利用和改造,新建小城镇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绝不允许没有规划或不按规划乱占滥建、浪费土地。要通过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使小城镇逐步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和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主要场所。

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业对外开放。虽然中国复关谈判因少数缔约国阻挠未能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前完成,但这丝毫动摇不了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农业对外开放的信念,对外开放将一如既往地向前推进。今后农业对外开放的重点是:从双边、多边、官方、民间等方面、多渠道引进外资,扩大利用规模,提高利用效果;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等智力成果;大力发展外向型农村经济。

(二)切实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今年国家对农业投入将有较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落实。在增加农业投入上,我们要有坚韧不拔、不厌其烦的精神,积极主动协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增加农业投入的具体落实工作,敦促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还要引导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增加投入和劳动积累。二是要管好用好农业投资,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农业部管理的投资,要按照相对集中办大事、加强管理增效益的原则,优选项目,充分发挥国家投资的导向作用。今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安排,要把稳定粮棉生产放在首位,重点用于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体系等科技投入,以及农副产品商品基地、“菜蓝子”工程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在上述重点中,优先安排续建项目和应急项目,未进入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

在重视农业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重视农业的物质投入。要精心组织好种子的生产和供应,把好质量关;大积大造有机肥,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协同有关部门搞好化肥、农药、农膜、柴油、农机等农用生产资料的产、供、销衔接,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农资价格和市场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保证农业生产需要和维护农民的正当利益。

(三)切实加强基本农田和环境保护,努力增加粮棉面积

实现粮棉增产目标,稳定面积是关键。落实面积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一级抓一级。粮食面积滑坡比较严重的地区,今年要把恢复扩大粮食面积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黄淮海地区,要正确处理好粮棉争地矛盾,实现粮棉均衡发展。凡有条件的都要通过发展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努力提高复种指数,扩大农作物播种面积。

稳定面积的基础是保护基本农田。如果把基本农田比作农业生产的“皮”,增加农产品产量就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前几年,开发区和房地产热占用了大量农田,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措施,这种势头已初步得到遏制。凡占而未用的,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恢复种植。需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视的另一个问题是,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乱占耕地栽果树、挖鱼塘等,毁坏了基本农田,加剧了耕地减少。如果不尽快制止这种盲目性调整结构的做法,其后果不亚于开发区占地。发展果树生产要上山、下滩,发展水产养殖要面向荒水、荒滩。发展多种经营不能以占用有限的耕地和减少粮棉面积为代价。乡镇企业也要本着集中连片发展的原则,尽量少占耕地。其他各类用地都要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严格限制占用已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同时要加大宜农荒地开发力度,增加农田面积。

在抓好基本农田保护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环保工作。目前全国累计遭受污染的耕地已达1.5亿亩,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直接威胁到农牧渔业生产和产品品质的提高。各级农业部门要从加强立法和执法监督入手,强化监测体系和手段,抓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生态农业建设,重视乡镇工业污染的治理,控制并逐步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

(四)切实依靠科教兴农,提高农村经济的技术含量

农业的发展最终要靠科技,增加农业投入首先要增加科技投入。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滞后,突出表现为突破性重大成果少,科技储备少,技术推广体系不稳定。对此,农业部党组十分重视,已经从中国农科院抓起,通过调动中国农科院1万人的积极性,进而把整个农业系统12万科研人员和102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这方面,今年重点是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抓实用增产增收技术的推广。今年要以“丰收计划”为龙头,重点推广粮食作物优化立体种植及高产高效新技术、棉花高效益多熟制及配套技术、农业节本增效技术等十项关键实用技术,特别要重视把成熟配套的增产技术向中低产地区推广。推广应用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稳定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是关键。李鹏总理在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必须有稳定的科技队伍和必要的经费作保证。总的要求是,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稳定,队伍要充实,手段要加强,经费要增加。对此,各级政府都要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帮助农业科技部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李鹏总理提出的要求,各地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春节后,我部将与国家科委等单位联合召开农业科技推广表彰会,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农技推广工作。

二抓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农业科研工作要以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主,重点围绕良种培育、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种养新技术、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等进行联合攻关,重点突破。今年要切实做好国家和部科技攻关“九五”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工作。对重点研究项目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优先支持。要一手抓攻关,一手抓引进。

三抓科研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大胆探索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新途径,加强科技开发,推动成果转化,增强科技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发展中等教育的同时,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要全面推进“绿色证书工程”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外要主动协调,组织好农科教统筹工作,对内要做好农业系统内部的“三农”结合。

(五)切实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今年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一,狠抓农业执法,依法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业法制的不断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的任务越来越重。农业上现在有了《农业法》和《农技推广法》等六部法律,还有一些条例,过去在宣传、落实方面也是有成效的。如一些地方通过抓“两法”的落实,争取到了资金、稳定了农技推广队伍。安徽省人大制定了《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细则》,把原来全部下放到乡镇管理的各站改为“双重管理,以条条为主”的体制,稳住了机构,保住了基层站的财产。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蔬菜基地保护条例》和《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建立了“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和规定提取“基本农田保护费”,并明确由农业部门掌握。但就总体而言,我们农业系统执法力度还不够,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问题仍相当严重。因此,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把农业执法工作当做一项硬任务来抓,依法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在这方面,凡属于体制方面的问题,要积极反映情况,力争尽快理顺关系;属于自身工作方面的原因,则要从本部门做起,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者素质和执法水平。

第二,加强调查研究,主动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目前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许多问题虽然不是农业部门一家可以解决的,但我们可以主动提出建议,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重大经济政策研究和产业政策制定工作,力争每年能拿出几篇高质量、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及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供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第三,主动争取多部门配合与支持。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善于借“外脑”、借“外力”。农业系统的力量有限,不可能包打天下,必须借助和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业发展。一年来,部里的几位领导同志,多次走出去,向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通报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争取他们的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部里去年搞“百题”调研,就是靠组织、调动一大批包括非农业系统的干部、专家学者来做,已初见成效。从我们系统来说,不论中央、地方、不论政、事、企、社,都要形成合力,发挥全系统的整体优势。此外,要注意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引导、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第四,稳定农口机构,办好农口企业,壮大自身实力。

今年地方机构改革工作将陆续完成。各级地方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也要相应加强力量,不能削弱”的指示精神,要稳定和加强基层农业行政管理机构与队伍。

农口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增强企业经营自主权,搞活企业经营机制;改善企业组织结构,走规模化、集团化的路子;还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农民的联系,发挥示范和“龙头”作用。

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基层农技部门围绕服务办实体。基层农技部门办实体,是支持农技推广事业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农技推广费用长期不足,国家财政拨款满足不了农技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兴办实体,开展有偿服务,是增加推广活动经费的一个重要补充。对各地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兴办为农业服务的经营实体,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帮助他们创造条件,争取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不断增加农技推广部门的事业经费,切不可因兴办了实体,就对他们实行“脱钩”“断奶”或削减经费,更不能将他们变为“实体”,推向市场。乡镇农技推广部门是国家在基层的事业单位,兴办实体要坚持“立足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抓好服务促发展”的原则,牢固树立服务农业、农民、推广技术为主业的思想,防止出现削弱服务力量、人员改作他业,挤占推广经费、资产流失、影响农技推广服务等问题。凡存在上述问题的,要正确引导和切实纠正。

乡镇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乡镇以下,但主管乡镇企业的乡级机构目前还未解决,要主动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

在自身建设方面,去年我们提出的抓好信息体系建设、搞好“四项储备”等工作,今年要继续抓好。

第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在抓农村经济工作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当前主要是认真贯彻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会议精神,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继续加强反腐倡廉和农业审计工作,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去年年底,我部先后召开了农村政策法规工作会议、农业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优秀乡镇企业家表彰会议,与有关部委联合召开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希望各地认真做好这几次会议精神的落实工作。

做好1995年农村经济工作,对于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抑制通货膨胀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从我们农业系统自身做起,努力抓好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夺取今年农业丰收,为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  ;  ;  ;  ;  ;  

认清形势,努力提高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刘江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