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教育重心转移与农业职业教育出路_农业论文

农业职业教育重心转移与农业职业教育出路_农业论文

农职教重心的移位与农职中的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重心论文,出路论文,职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两个现象——一个结论:农职教重心已经移位

随着职教事业的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出现了两个新现象。

现象之一:目前,不少以农口专业为主的农职中都面临着新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学生招进难、留不住,分不出。尤其是农科种养专业的学生招进难,留住难;即使留住了,毕业后普遍不愿回乡务农,“跳槽”的很多。这一现象说明,农职中呈现出严重滑坡的趋势。

现象之二:自从“燎原计划”实施以来,有力地推动着农村中学教育改革的深化。近几年来,农村初中普遍在普教中引进了职教因素,为社区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批适用人才。农村初中引进职教因素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专业的设置大多是围绕着种养业而展开的。如遂昌县后江少数民族初中就明文规定:凡是该校学生,在读初中的三年中必须学会1至2门实用技术才能毕业。利用渗透式、“3+X”、“3+1点”、“2+1”等形式扎扎实实地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该校在近四年中,仅利用“3+1点”(1点是指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大学中的1点),就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了畜禽养殖、兽医、柑桔栽培、农作物管理、食用菌、果树栽培等专业的结业学员195人。其中,第一、二两届结业的77名学员中有40人被县农职评办公室授予农民技术员或助理技术员职称,占比例65%。目前,该校根据镇政府规划在学校属区范围内建立蔬菜基地的实际,已在积极着手开办蔬菜专业。这一现象说明:农村初中农口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呈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表现出上升的趋势。

以上现象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农口种养专业为主的农职教已呈现出两极走向:在农职中表现为滑坡趋势;在农村初中表现为上升趋势。这表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重心已发生了移位,即传统农口种养专业的重心已移向农村初中。

两种表现——一个结果:农职中种养专业滑坡

农村中学,尤其是一些生源等条件较差的农村初中,在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浪潮中也曾奋力拼搏过,但结果总是“广种薄收”。在饱尝了“片追”的苦水之后,农村初中的领导和教师认识到,普教不能再走那种“只顾少数,丢了多数”的老路了。于是逐步从“应试教育”转到了“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由此,农村初中的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兴起。但是,由于受现行农业体制的经营方式——家庭经营的导向以及受农村初中现有办学条件的限制,在开设专业方面,使得绝大部分农村初中的职业技术教育被局限在比较可行的农口的种养专业上。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农职中没有及时预测到农职教重心已发生“下移”的情况,开设专业时,不能依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专业,仍然把设置专业的重点放在农口种养专业上,致使办学陷入困境。笔者认为,导致农职教滑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农职教重心的移位是农职中滑坡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学生招进难,留不住。由于许多农职中在农口专业的设置上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种养专业,而农村初中的职业技术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又紧紧围绕种养专业而展开。因此,农职中培养农口种养专业人才的任务已在一定程度上被农村初中所取代,这是农职中生源绝对减少的根本原因。

另外,由于农村初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起,目前的初中毕业生基本上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职业技术教育,许多初中毕业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种养技术,可以应付他那现有农业体制下家庭经营的几亩田、几亩山。如果进了农职中后,仍然叫他们单纯学习种养知识,学生就会觉得乏味。因而导致家庭劳动力欠缺的学生抱着“不如回家自己干”的思想而流失,家庭劳动力充足的学生随着“打工族”的出现,趁机流向了那“打工族”的行列。

其二,毕业生“跳槽”。一方面,农职中培养的是中级技术人才,这些学生毕业之后,由于受到现行农业体制中的弊端等因素的制约,想搞农业规模经营受到条件限制,搞家庭经营又不太甘心;想进乡镇当科技人员,目前乡镇一级的农业科技人员又趋向饱和;想在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中去开发,又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大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兴起,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急需大量的劳动力。因而一些农职校毕业生明知学非所用,由于受比较利益的驱使,最终还是走向那经济效益较为显著的非农产业。

两条出路——一个目标:农职中尽快摆脱困境

现代职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经济的发展与发达,就没有职教的发展与发达。世界如此,中国也是如此。现阶段,一些纯农职中普遍出现滑坡现象,已成为公认的客观事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农职中就没有生命力了,也不是农业技术人才太多了,更不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倒退,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已对农职教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主要由农职中承担的培养农业初级技术人才的任务已历史地落到了农村初中的身上,或者说农职中所担负的传统农科种养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被农村初中取代了。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重心的移位是职教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只能正视它,而不能回避它。只有正视现实,才能使职教符合教育应适当超前于经济的客观要求,才能寻找到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职教不是一列在固有轨道上运行的列车,而更象一艘在海洋中斩波劈浪的远洋巨轮。笔者认为,农职中要摆脱困境,在专业设置等一些重要的办学环节上,一定要根据变化着的外部环境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革。在专业设置方面,目前可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开发。

1、开发第二、第三产业。一方面,我国土地面积大,由于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经营方式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农村劳动力富足,农副产品丰富且价格低廉,农业的商品化前景好。因此,开办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专业很有潜力,如农业贸易、农副产品的贮藏与加工、农机应用及维修等。因为,农职中是一个农业技术人才密集的地方,对开发与农业有关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专业有一定的优势,也容易走出“产教结合”的路子来。

2、开发特种种养专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走上工业化道路需要一个过程。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种养技术又是科教兴农的重要基础。然而,前面分析的农口种养专业的重心已移向了农村初中的职教之中,这又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农业就不需要种养专业的中级技术人员了,更不能说明农村初中就可以包揽一切种养专业。只要农职中树立起大农业的观念,加强农科类专业的建设,还是很有前景的。例如,特种种养专业,绝大部分农村初中就没有开发这种专业的技术优势,而农职中开办这方面专业就比较容易。特别是诸如特种药材、新品种的培植与推广。奇花异草的培植,特种动物的养殖等方面的人才都比较缺乏,开发这方面的专业既可行,也有潜力可挖。当然,农职中在开设这方面的专业时,一方面要从适应城乡用人的多层次、多类型、批量小的特点去构思,另一方面又要致力于把一、二、三产业拉通,才能前景广阔。

标签:;  ;  ;  ;  ;  ;  ;  

农业职业教育重心转移与农业职业教育出路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