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肱骨远端AO—C型骨折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论文_孔祥华

浅析肱骨远端AO—C型骨折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论文_孔祥华

呼兰区第二人民医院 150518

摘要:目的 探讨肱骨远端AO-C型骨折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6例肱骨远端AO-C型骨折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对30例患者进行张力带法固定治疗,对26例应用Y形钢板固定治疗。统计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双张力带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Y形钢板组的80.77%(χ2=8.976,P<0.05)。双张力带组治疗满意率为100.00%,高于Y形钢板组的92.31%(χ2=9.042,P<0.05)。双张力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08%比双张力带组的10.00%要高(χ2=7.485,P<0.05)。结论 对于肱骨远端C型骨折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双张力带治疗效果在各方面均有优势,不仅操作简单、可靠安全性高,适合各类型骨折患者,而Y形钢板适合C1骨折患者开展治疗。

关键词:关节内粉碎性骨折;肱骨遠端AO-C型骨折;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O-C type intra-articular comminuted fracture of distal humerus. Methods 56 cases of AO-C fracture of distal humerus with comminut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3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tension band fixation and 2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Y-shaped plate fixation. Statist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double tension band group was 96.67%,higher than 80.77% of Y-shaped plate group(2=8.976,P < 0.05). The satisfactory rate of double tension band group was 100.00%,higher than 92.31% of Y-shaped plate group(2=9.042,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double tension band group was 23.08% higher than 10.00% in double tension band group(2=7.485,P < 0.05).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comminut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of distal humerus type C fracture,double tension band has advantages in all aspects. It is not only simple to operate,reliable and safe,but also suitable for all types of fracture patients,while Y-shaped plate is suitable for C1 fracture patients.

[keywords] intra-articular comminuted fracture;AO-C fracture of distal humerus;clinical effect

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是骨科诊室中多发疾病,因为闭合复位困难,应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效果不理想,进而诱发肘关节功能出现障碍、骨不连甚至畸形愈合的情况[1]。对此方法主要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对于内固定治疗存在一定争议。该文主要探讨肱骨远端AO-C型骨折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便选择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6例肱骨远端AO-C型骨折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56例肱骨远端AO-C型骨折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60.43±1.32)岁。受伤原因:摔伤20例,车祸12例,打击伤13例,坠落伤11例。患者均为新鲜骨折,根据AO/ASIF对患者骨折类型分类均为C型,C1为20例,C2为26例,C3为10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双张力带组,患者30例,年龄(57.22±2.19)岁;男性16例,女性14例;C1为11例,C2为13例,C3为6例。Y形钢板组,患者26例,年龄(58.09±2.14)岁;男性14例,女性12例;C1为9例,C2为13例,C3为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该次研究,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30例患者进行张力带法固定治疗,对26例应用Y形钢板固定治疗。对所有患者在受伤后3 h~10 d左右开展手术治疗。

张力带法固定治疗:让患者保持侧卧位姿势,在肘后正中纵形做一个切口,将出尺神经进行游离并且做好保护,针对患者实施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对髁间骨折复位固定更改为髁上骨折,在对髁上骨折实施相对应处理,髁间一般从外向内置入松质骨螺钉固定,对于粉碎比较严重的C2,C3应用2 mm的交叉克氏针2~3枚进行固定,选用细短的克氏针对较小的骨折碎片进行固定,对于桡神经损伤不比急于复位固定,可在肱骨前方实施探查,不用另取切口,直视下将肱骨髁间、肱骨干的关系进行复核,可应用复位维持、双张力带发分布在内、外踝向肱骨干方向穿入克氏针,把克氏针置入到髓腔,对侧皮质进行钻透。复位时一定要注意,上肢的提携角和左右肱骨髁的前倾角。克氏针穿好后已经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对于粉碎C2与C3骨折患者,髁上骨的碎骨块解剖对位后還应用吸收缝线环、钢丝进行固定。在对骨干骨折线相近1~2 cm两侧穿入钢丝,从而达到两侧张力带固定的作用。

Y形钢板:在手术过程中,应折弯钢板,让其与骨背尽可能的敷贴,确保远端有2枚螺钉固定,若有必要可进行修剪,如果在手术过程中无法确保远端2枚螺钉进行固定,或者术前通过X线显示骨质呈疏松状态,不可勉强应用Y形钢板,应采用双张力带固定,在应用尺骨鹰嘴复位张力带固定。

术后,利用托膏固定7~10 d,等到患处消肿后进行拆除,实施肘关节伸屈功能训练,术后给予患者抗菌素药物治疗3~5 d,对于开放伤患者可延长抗菌素药物应用时间。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比,显效:肘关节可正常屈伸,患者偶感疼痛;有效:肘关节屈伸情况明显得到患者,轻中度疼痛,需要服用止痛药,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没有较大的影响;无效:肘关节屈伸无改善,剧烈疼痛,需每日服用药物缓解疼痛。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同时对患者方法调查表,对此次治疗效果是否满意,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有不良症状发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双张力带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Y形钢板组的8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6,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

双张力带组治疗满意率为100.00%,高于Y形钢板组的9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2,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双张力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08%比双张力带组的10.00%要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5,P<0.05)。

3 讨论

肱骨远端C型骨折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因为关节面受到创伤,其关节囊和周边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撕裂的情况[2],对于此类患者治疗较为复杂。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重建关节面,肘关节长时间制动,会导致肘关节功能丧失[3]。手术治疗也会增加损伤,对碎骨块无法固定,固定效果无法实现早期活动甚至术后出现畸形愈合、骨不连等情况导致肘关节功能受限[4]。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骨科医师的技术也不断提高,内固定方法以及手术入路也不断完善。固定方法包含经皮穿刺橇拔复位克氏针内固定、Y型钢板、双压力钢板以及双张力带法等[5]。但是内固定也存在一定弊端:例如肱骨远端皮质偏薄,实施钢板固定较难,特别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无法达到理想内固定效果,更不可尽早实施功能性锻炼;克氏针、张力带虽然可以对碎骨块进行良好的固定,但是退针存在一定缺陷,易诱发关节活动、感染等情况[6]。

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应用针对不同类型实施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于C1,C2型患者实施内外侧髁、髁上骨块较大的骨折,建议应用钢板固定。对于C1患者可应用Y形钢板、双张力带法,但是对于C2、C3型骨折患不可应用Y形钢板,可采用双张力带方法[7],不仅可对碎骨块进行协调,而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性更高一些[8]。双张力带的固定效果理想,可以满足患者尽早实施功能训练的效果。该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对于骨折疏松的患者应用双张力带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均优于Y形钢板[9],而且Y形钢板医疗费用较高,不适宜在临床普及。

综上所述,对于肱骨远端C型骨折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双张力带治疗效果在各方面均有优势,不仅操作简单、可靠安全性高,适合各类型骨折患者,而Y形钢板适合C1骨折患者开展治疗。

参考文献:

[1] 赵瑛,鲍晓毅,尹志强,等.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74 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42-43.

[2] 李忠,王立江,樊巍,等.垂直双钢板与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 型骨折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15,37(10):1548-1549.

[3] 罗毅,李江,彭一.双侧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河北医药,2010,32(15):1060-1061.

[4] 方文华.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3):408-410.

[5] 王朝晖,唐艳平,何波涌,等.后入路平行或垂直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C 型肱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4,4(1):21-23.

[6] Ciullo JV. Hinged external fixation of the elbow:a salvage procedure[C]// Six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urgery of the Shoulder,Helsinki,1996:S76.

[7] 祝先锋,何大鹏,白正发,等.平行双钢板法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28(4):196-197.

[8] 郭永智,戴鹤玲,赵建文,等.三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5):395-400.

[9] 董洁,刘傥,朱建忠,等.双钢板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应用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2):182-184.

论文作者:孔祥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0

标签:;  ;  ;  ;  ;  ;  ;  ;  

浅析肱骨远端AO—C型骨折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论文_孔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