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_政治论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_政治论文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过程中论文,试论论文,稳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治参与是指公众为了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围绕国家政权展开的活动。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稳定的政权性质、合理的国家权力结构和有序的政治过程三个不同层次的范畴。

在剥削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社会财富,为了维护自己既有的剥削利益和更加残酷地剥削被统治阶级,他们把建立绝对的政治稳定作为自己的目标。为了政治稳定,统治阶级对公众实行了严厉的政治控制,排斥公众政治参与的要求。这种以牺牲社会发展和进步为代价的稳定,是极其脆弱的稳定,一旦专制统治和停滞的经济超过了社会承受的极限,一个貌似稳定的社会必然被公众高涨的政治参与(如暴动、起义等)所瓦解。

社会主义第一次实现了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国家的主人是全体人民,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人民群众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方面要求参与政治,管理国家事务;另一方面要求政治稳定,保证自己参与权利的实现和利益的获得。

在社会主义的历史上,也出现过政治发展中的高度集权以及独断专行的政治体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发展。同时,在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下,国家作为唯一的利益主体,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利益分配和利益调节。这样的利益格局和利益机制容易把党和政府推上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风口浪尖,使自己置身于矛盾的焦点,在驾驭和协调利益矛盾冲突中不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氛围。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对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生活中要求体现等价交换的平等原则和按劳分配的公平原则,以及在相互合作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竞争原则。经过改革发生了变化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势必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在选拔人才、任用干部等方面,理应体现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民主原则。对政治决策,公众理应有更多参与机会。同时公众还要形成对政府人员的监督机制以防止政治腐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社会的动荡。没有参与监督,无疑会挫伤一大批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会引起人民群众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打破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外资企业、私人企业和个体经济。各种经济利益主体在政治上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政治上必须要求有表达他们愿望的正常途径。对他们正常的要求,要在政治和法律上肯定,从而保障他们的正当权益。对他们的不正当的要求和愿望应加以限制和制止,从而避免他们无理要求的扩张和泛滥,使政策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防止忽左忽右,以利于政治的稳定。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会带来利益市场化的结果,这一结果对*3尾斡牒驼挝榷ǖ挠跋煲埠艽蟆>咛褰怖媸谐』饕腥龇矫*

:其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表达的自主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筑过程也就是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它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打破了社会利益平均化的状态,造成了公众之间的利益差别,于是,各个利益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积极介入政治,希望通过政治参与来影响政治生活,以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这样必将促进政治参与的不断发展。同时,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市场经济尊重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同层次的利益主体能够清晰自主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既要对自己实际利益有一个客观估计,又要对其它利益主体状况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利益主体就可顺畅地表达其要求,这对政治稳定起着“安全阀”的作用,使社会中矛盾和冲突的能量不断有序的排放而不致积累。其二,利益差别适度化、公开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力之一,就是用利益差别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利益差别太小或者呈隐性态势,就很难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差别太大或失控则会激化矛盾,影响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利益差别产生的后果:一是有适度的差别。在共同富裕的前提下,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种先富刺激后富易引起人们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和水平。同时先富帮助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又保证差别不致出现两极分化,保持政治稳定。二是有公开化的差别。公开化的差别,有助于激发利益群体之间、劳动者之间的积极性、减少相互之间猜疑、攀比,把利益竞争导入合理有序的参与规范内,成为促进政治参与的推动力,有序的政治参与又可以成为政治稳定的保证。其三,利益分配、调节手段的经济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利益分配、调节过程中,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实行货币分配形式。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实际上是对劳动者付出劳动热情和劳动成果的一种鼓励和确认,这种“劳动本位”必将破除“官本位和权力本位。”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市场和社会的承认,获得相应利益,体现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才有了取之不尽的动力源泉。

应当承认,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一方面,有效的政治参与离不开政治稳定。只有保持动态有序的政治稳定,才能有秩序有步骤地建立有效的政治参与机制以适应人们不断增强的参与要求,离开政治稳定,只会使政治参与建设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动态有序的政治稳定也离不开有效政治参与的发展。只有通过政治参与不断向政治体系输入公众的要求,才能使政治体系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输出相应的政治产品,满足公众的要求,有效的政治参与可以兼容并蓄各种利益集团、政治团体、利益个体的政治经济要求,避免由非法参与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反之,离开有效政治参与的政治稳定,由于得不到公众的感情支持,这种稳定必将是脆弱的和短暂的。

然而,政治现代化的理论告诉我们,在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并不存在必然的相互促进作用。尤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盲目扩大政治参与只会导致政治动荡。就我国目前的状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由于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尚未彻底转变,对实现广泛政治参与的艰巨性认识不足,对所要建立的新体制心中无数,公众在政治参与中易产生盲目的破坏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有人就认为以前存在的统统不合理,都应当否定,推倒重来,把政治参与看得简单化、理想化,导致对参与的期望过高,希望通过政治参与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幻想在短期内使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走向科学化,立即消除腐败、分配不公,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和政治地位。过高的期望值一旦得不到相应满足就产生社会挫折感和对政府的不满,有的甚至不顾法律、法规,感情用事,破坏社会秩序,引发政治不稳定。

其二、各利益主体政治参与愿望增强与制度化参与渠道相对匮乏会引起政治不稳定。一般来说,政治参与可以使政治体系及时调整公众的利益要求,缓和社会利益集团对于社会分配的不满情绪,增加公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感,但是它并不必然导致政治系统的稳定,因为“任何政体的稳定都依赖于参与水平和政治制度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要保持政治安定,就必须在政治参与发展的同时,一个社会政治制度的复杂性、自主性、适应性和凝聚性也必须随之提高”〔1〕。 如果政治体系不能向公众提供畅达的利益表达通道、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和个体政治参与的渠道,社会公众就会转向制度外的渠道如暴动、罢工、骚乱等方式表达其利益要求,向政治体系施加外部压力,酿致政治不稳定。目前,我国也正处于这种困惑之中,一方面社会利益关系调整造成的利益群体和个体在分配上的不均衡极大地触发了社会公众利益表达的愿望和政治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政治体系改革的成果还不足以使政治体系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达到能容纳各种社会利益群体进行广泛政治参与的要求。两者作用的结果是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政治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政治参与的高指向和低指向的反差易引发政治不稳定。就当前我国公众的政治参与而言,参与往往指向国家决策,而对参与主体身处其间的基层社区、单位反而注意不够,参与不足。由于国家层次的政权机构运转复杂,决策与施政受多方面因素制约,许多公众参与经验不足,初涉政坛,就跻身这种高水平的参与时容易产生无所适从感,造成秩序的混乱。在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过程中,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阶层、思想水平、认识能力、价值观等各不相同,因此看法也不尽相同,事实上大多数人不愿表露自己的主见,而是随大流。在某种政治环境和外力的强制下,还可能违心地“赞同”以至支持某种错误观点。这种随大流无主见,忽东忽西的大规模参与,往往会引发惊人的动乱。

以上分析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一方面要求人们辩证把握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关系,因为两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条件和政治动力;另一方面,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也有某些自发、盲目的因素,不能不成为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障碍因素和制约因素;而这些因素是不可能仅仅靠市场手段加以消除和减少的,还必须以政治、法律、文化等手段来加以克服和避免,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协调发展。具体讲,当务之急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其一,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改变了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必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众的生活水平。“严重贫困的群众根本无法获知公共事务的足够信息,对公民事务进行有效的讨论。”〔2〕只有使公众获得相对的生活满足,才会关心政治。 同时,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较大改善后,在其生活相对安逸富足的基础上,公众就不会再把政治愿望,利益要求寄托于急风暴雨式的政治运动,转而支持政府改革方案,谋求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力图通过合法民主渠道满足自己的要求。反之,如果抑制市场经济,以中断发展的代价来换取稳定是不可取的,只会导致经济萎缩、政治停滞。

其二,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扩大引发的政治不稳定,主要原因是社会中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难以吸纳社会中突然增加的政治要求。为此,必须加强政治参与方面的立法,把公众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其规范化,消除非理性参与可能导致的动乱因素。当然,制定有关的法律制度只是实现稳定的第一步,如果这些制度得不到很好贯彻,政治稳定仍然只是一句空话,因此,还应加强法律、制度的操作性建设,尤其应对违反和破坏制度者给予必要的惩罚,防止制定的法律、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为此必须训练一批高水平的执法队伍,用执法者的严肃执法保证政治生活的有序进行。

其三,营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政治文化,为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创造良好的政治心理背景。大致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需要的文化氛围:一是普遍的平等观念;二是广泛的自主意识;三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四是法制原则。但是,传统政治文化的积弊不可能彻底消除,尤其是政治冷漠和政治急躁两种政治情绪对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危害极大。政治冷漠和政治急躁是传统社会小农经济与专制政治共同作用的产物。政治冷漠使人们只注意个体的实利,政治参与缺乏感情支持,政治急躁则使人们过分热衷于政治,而当某些不合理的政治参与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则容易诱发政治偏执感和政治过激行为,导致政治不稳定。为此,必须加强公众的政治文化教育,培养理性的公民,逐步使公民树立制度意识、守法观念、政治责任感以及理智的判断力。对公民政治教育采用灌输、说服诱导和一定程度的惩罚手段是必要的,应动员学校、企业、机关、团体以及其它社会结构共同发挥作用。

注释:

〔1〕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79页。

〔2〕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11页。

标签:;  ;  ;  ;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