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简述论文_冶木亥买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简述论文_冶木亥买

青海百鑫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作为土木工程建筑项目中的最重要技术内容,具体的施工实践中必须做到结合实际情况消除可能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例如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在具体的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应该围绕某些可行性施工技术措施解决问题,提高土木工程建筑项目建设整体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前言:在理论视角上,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是一项复杂度、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的施工技术,如果施工时因为技术原因出现了质量问题,会导致整体工程的力学结构受到破坏,相应房屋的安全稳定性也会下降,因此在原则上施工单位有必要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围绕技术要点来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

1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主要围绕常规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流程,对各流程中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1.1混凝土制备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结构质量,而决定混凝土材料本身质量的施工技术就是混凝土制备。混凝土制备施工主要需重视三个重点,混凝土原料选择、混凝土拌和、外加剂添加控制,下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1.1.1混凝土原料选择

混凝土原料大致包括:水泥、粗骨料、细骨料、石子、水等,这些材料是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因此要慎重进行选择。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首先要围绕设计中的强度要求、对水泥、粗骨料、细骨料、石子进行选择,严格控制这些原材料的性能等级、数量以及类型,其次针对水原料的选择,主要根据其他三项原料的用量来控制水的用量。此外,在现代技术背景下,这些材料的类型有很多,而不同类型的材料在性能上各有特点,例如部分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所以在选择时有必要结合实际要求来进行选择。

1.1.2混凝土拌和

在原料制备完毕之后,就需要通过拌和工艺将所有原料融合,由此才能形成混凝土,但在混凝土拌和当中,也要重视相应的技术要点,否则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在拌和过程当中,首先要注意原材料的投放顺序,一般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水,其次在拌和当中拌和的方向必须一致,不能出现混乱,且拌和速度应当均速不可过快,同时水原料需要在拌和当中进行投放,主要控制其用量,最终在拌和时间上,一般需要时长为90秒左右,但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可以延长到180秒左右。

1.1.3外加剂添加控制

因为在混凝土拌和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原料含水量过多,导致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异常等不利于混凝土质量的现象,那么为了消除此类现象的影响,在拌和当中需要通过外加剂添加方法来进行控制。通常混凝土拌和中应用的外加剂为减水剂,主要功能在于降低混凝土拌和的含水量,具有水原料用量控制作用,但在实际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减水剂的用量,否则将导致混凝土干裂或无法融合的问题。

1.2模板施工

在模板施工当中,主要需重视模板制备、模板安装两个要点。在模板制备当中,需要依照工程设计方案,制作相符的模板,例如木模、滑升模板等等,其次将这些模板安装在指定位置,尽可能避免误差,同时需要采用灌浆操作将环氧树脂灌注于混凝土浇筑面,使两者粘合,最终灌注完成之后对模板位置进行精调,进一步缩小误差,同时需要采用海绵条等材料填充,以避免漏浆现象。

1.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分为三个部分,即浇筑施工、压实作业、混凝土振捣,下文将对这三个部分各自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1.3.1浇筑施工

浇筑施工是形成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施工,主要将未凝固的混凝土浇在作业面,待其凝固之后即可形成混凝土结构,因此此项施工对于土木工程而言具有重大影响。那么为了控制浇筑施工质量,在浇筑过程当中,每一次浇筑都应当尽可能一次性完成,如果存在不可控因素导致必须终端,则中断时间不能超过两小时;浇筑完成之后需要对溢出作业面的混凝土进行修整,且保证浇筑面表面平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压实作业

压实作业需要紧随着浇筑工程来开展,作业当中首先要针对浇筑层的厚度来设置压实系数,否则容易导致压实不充分的问题,其次压实作业反复操作2~3次,其中初次压实时应用静压系数,之后复压可以采用强振系数来进行压实。

1.3.3混凝土振捣

在上述两项工艺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混凝土振捣施工,振捣过程当中,首先保障振捣的力度、节奏均匀,否则会出现振捣不充分,易导致混凝土离析现象,其次振捣的深度要得到合理控制,否则容易损坏下方模板,最终因为振捣行为会挤压混凝土,使其内部水分上浮,相应出现泛浆现象,此时施工人员应当及时将溢出浆液清理。

1.4对混凝土水化热现象控制的施工技术要点

为了保证水泥量有效控制,特别是规避水泥的水化热问题,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可采用质量更好的材料作为水泥替代物,确保混凝土热量被有效释放,大幅度降低甚至消除水化热现象。一般来说可选择低热水泥作为混凝土制取原料,该原料可有效消除水泥中的水化热现象。另一方面可考虑采用水泥降温技术措施,在混凝土制取完毕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

1.5混凝土养护

目前国内大部分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养护均采用的是ZY混凝土膨胀剂,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在其表面均匀涂抹ZY膨胀剂并平铺一层草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洒水可保证养护效果达到最佳。一般来说针对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应该做好以下3点:第一,要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时间在28天以上;第二,如果施工用混凝土材料的整体可塑性偏差,则要在混凝土浇筑洒水前利用喷雾进行结构养护。如果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表现良好则可在混凝土浇筑后大约6~10小时左右实施洒水养护;第三,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应该灌输连续养护的基本施工思想理念,即保持对混凝土的养护状态不间断,始终确保建筑混凝土表面具有较高湿润度。

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控制策略

出于混凝土结构质量考虑,施工单位应当围绕上述技术要点,设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否则会因为一些必然因素导致技术要点无法落实,对此下文将对管理体系内容进行分析。

2.1人工管理

人工必然存在误差性,所以在施工当中很可能出现工作失误,导致施工结果不满足技术要点要求,因此需要对此进行管理。在人工管理当中,施工单位应当采用定期巡检以及现场监控设备来进行管理,通过这两项举措,可以确认当前人工是否出现失误,一旦发现需要立即处理。

2.2设备管理

设备同样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重要的施工力量,但设备在应用当中,可能出现故障,所以需要进行管理。设备管理中,首先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尽可能保持设备状态正常,其次在正式施工前2-3天,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发现故障设备,必须更换,以确保施工可以顺利开展。

2.3及时修补混凝土裂缝

造成混凝土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在后期使用中,该现象都是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着该区域的结构应力和整体强度。故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裂缝,需要由专业人员及时排查和控制,适时地采取压实措施对裂缝进行修补,现今的混凝土裂缝修补通常可以采用开凿缝槽、注入沙胶和表面覆盖的方法,完成针对性的修复工作。

3结语

本文主要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分析当中,围绕混凝土施工流程,对其中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点进行了了解,同时介绍了各要点的功能性;为了保障施工满足技术要点要求,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玉飞.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16(3):125-126.

[2]赵彦雄.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8):202.

论文作者:冶木亥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简述论文_冶木亥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