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_郭海玲

新生儿黄疸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_郭海玲

天津市河北区鸿顺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000

摘要:新生儿黄疸属于常见儿科疾病,对患儿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因素相对复杂,临床治疗方法也较多,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中西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解的目的,从多角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临床上,新生儿黄疸就是指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诱发的黏膜、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的临床疾病。研究证实,新生儿黄疸会对患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构成严重的威胁。文献报道,胆红素具有显著的神经毒性。对于新生儿黄疸而言,由于体内胆红素水平发生显著升高,会造成脑神经受损,严重时会诱发残疾。目前临床上,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需要对发病原因进行明确,结合患儿临床症状、胎龄以及出生体重等因素,对患儿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因治疗方法较多,治疗效果也各异。本次研究中,以对新生儿黄疸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解的目的,从多方面展开了综述,结果汇报如下。

1 中药汤剂与西医联合治疗

曾有文献报道,对45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展开了分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并给予鲁米那口服,每次5mg,每天1次。观察组患儿接受中药汤剂治疗,组方为:茵

陈(8-12 g)、车前子(4-5 g)、茯苓(4-5 g)、栀子(4 g)、黄连(3 g)、黄芩(3 g)、甘草(2 g),随症加减,加水煎服,每天1剂。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1]。另有学者对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展开了分组治疗,对照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并给予苯巴比妥、尼可刹米注射治疗,口服妈咪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茵陈丹参汤随着加减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2]。

2 口服中成药与西药联合治疗

有学者对11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展开了分组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西医治疗,包括肝酶诱导剂等。针对存在感染症状者,实施抗感染治疗,针对肝功能损伤患儿,对其展开保肝利胆治疗。若是新生儿存在窒息情况,则对其展开脑活素、吸氧、纠酸等治疗。观察组患儿则是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黄疸茵陈口服液治疗,每天10-20ml,温热频服等。结果发现,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单纯西药治疗的效果更佳理想,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3]。有研究对西医治疗与中西医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对照组患者接受光照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光照治疗基础上,给予金双歧口服治疗,同时应用小儿消极口服液。通过观察证实,观察组患儿的日均胆红素值、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临床效果更佳理想[4]。

3 中药外洗与西医联合治疗

曾有学者对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展开了分组研究,对照组患儿接受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则是在对照组患儿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退黄洗液泡浴治疗,退黄洗液组方为:大黄、茵陈、黄芩、柴胡、麦芽、栀子、枳壳、鸡内金,在治疗过程中,若是患儿出现病情加重等情况,并且符合光疗指标,则可对其展开光疗,不同适龄黄疸患儿,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专用光疗患儿数量较对照组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去除光疗因素后,对两组患儿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可知,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5-6]。

4 中药直肠给药与西医联合治疗

曾有学者对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中药灌肠治疗,中药组方为:车前子9 g、茵陈9 g、丹参6 g、金银花6 g、大黄1.5 g,同时对其展开中医辨证加减治疗。中药灌肠治疗过程中,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可给予其维生素C、鲁米那口服治疗,最终发现,80例患儿中,治愈76例,好转4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7-8]。

5 按摩与西医联合治疗

有学者对1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展开了分组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抑制溶血、抗感染治疗,并给予蓝光照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抚触治疗,首先对患儿脐部展开起伏按压,操作时注意动作缓慢,并展开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黄疸消退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9-11]。

6 小结

近几年,针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方法逐渐增多,多是以患儿病情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保证有针对性的治疗。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效果也十分理想。相对于单纯西医、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黄疸症状以及生化指标水平,值得关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备,马国.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6):1515-1519.

[2]李俊芳.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新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4(01):22-24.

[3]莫敏聪.浅谈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8):294-295.

[4]王玉蛟,王立新.中医防治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6,6(01):26-30,34.

[5]朱小冰.C 反应蛋白和甲胎蛋白在新生儿黄疸中的表达意义 [J].重庆医学,2015,10(14):1968-1969,1970.

[6]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等 .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J]. 广东医学,2013,31(23):3154-3155.

[7]朱晓萍,凌静,何晓英等.腹部环形按摩联合扩肛法促进排便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12(3):278-279.

[8]黄安安,徐敏,董敏等.催产素产前使用剂量与产妇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及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5):658-660.

[9]罗嫚丽,曹文芳,刘豫军等.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J].山东医药,2016,56(8):79-80.

[10]冯伟伟,阮为勇,王宇军,等.中药泡浴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2(32):3618-3619.

[11]黄艳春,彭曙辉 . 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比较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35):3944-3946,3974.

论文作者:郭海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黄疸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_郭海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