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论文_于丽娟

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论文_于丽娟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 158300

摘要:目的 探讨并研究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差异性。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经我诊断并治疗的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7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动态检测组和常规检测组,各38例。动态检测组给与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检测组给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分别记录两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查发现率及检出时间,并比较。结果 动态检测组检查发现率明显高于常规检测组,且上午检出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效果显著,更适合应用于临床诊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CG) and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ECG) in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in the elderly. 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76 cases of senile asymptomatic myocardial ischemia which I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5 menstruation from May 2015 to 2017.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the dynamic test group and the routine test group, 38 cases eac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24h) was given by dynamic test group, and routine test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examination. Two kinds of asymptomatic myocardial ischemia detection rate and detection time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dynamic detec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test group, and the proportion of detection in the morn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time periods,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s effective in diagnosing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s more suitabl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Keywords: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asymptomatic myocardial ischemia in the elderly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患者检查出各项指标显示心肌缺血客观依据,但是患者自身没有心肌缺血相关表现。一般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好发于晨起跑步,晨练等条件下,平时无明显临床表现[1]。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好发于上午,常常出现心率增快,胸闷,气短,血压升高等临床表现,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会严重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是因心肌缺血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或者猝死等严重后果[2-3]。现在临床应用常规心电图治疗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效果一般,而且常规心电图很容易会出现漏诊等情况,作者采用动态心电图作为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依据,效果明显,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经我诊断并治疗的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动态检测组和常规检测组,各38例。其中动态检测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59~76岁,平均年龄(67.78±8.52)岁。常规检测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8.15±7.6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病史情况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常规检测组给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并由专业医师给与诊断。动态检测组给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给与记录。分别记录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查发现率及检出时间,并比较。

1.3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检查发现率比较 分别记录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查发现率,并比较。可以发现,动态检测组检查发现率明显高于常规检测组,χ2=8.769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检出时间比较 分别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检出人数中的检出时间,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上午检出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主要好发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等患者。大部分老年人无实质性的病变,一般这类疾病无明显症状,会在患者晨起活动,跑步等条件下发生患者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胸闷、气短,有些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等临床表现[4-6]。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心肌供氧量不足与需氧量失衡造成的,由于患者剧烈运动是单纯冠状动脉供血量减少,心肌耗损氧流量增多而导致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状态,而此种心肌缺血状态一般无明显症状。一般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病时具有时间节律性的以及发病时间长等表现。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会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因患者心肌缺血引起急性期心肌梗死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猝死。由于这类疾病临床表现并不明显,现在临床检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一般依靠常规心电图,血常规等检查方法[7-9]。

其中常规心电图检查是将相应的机器应用予体表,记录心脏每一个心动周期波动状态以及心室传播一门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心脏是一个独立立体的结构,常规心电图是为了全面立体的反应心脏各个方面产生的活动, 将电极放置于人体各个能够反应心脏活动的部位,并且记录心脏活动。常规心电图虽然可以检测出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并且可以诊断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疾病,但是常规心电图往往在检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却不是很明显,往往会因为患者在没有发生病情的时候检查不出来,从而导致患者因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急性期发作而死亡[10-12]。

动态心电图不同于常规心电图的短时间监测,是一种可以对心脏活动进行长时间不间断检测的心电图变化。动态心电图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可以检测出心悸,头晕,昏厥,颅内压增高等症状是否与心脏类疾病有关,能持续24h检测动态心脏以及静止状态心脏的改变,是检测心肌缺血标准化方法之一。动态心电图用途广泛,主要用于有无一过性的心绞痛,心肌缺血以及发作是的诱因和发生时间,是检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等疾病,而且可以有效的检测出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以及还能观察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频率,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ST段水平或者下移,而且持续时间≥1min,两次发作之间至少间隔1min,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的防止老年人患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时无明显的症状,预防了患者因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死亡以及及时发现患者发病时间等效果[13]。

本次研究通过记录并比较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查发现率及检出时间,对比了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结果表明:动态检测组检查发现率明显高于常规检测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可以看出,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效果显著,更适合应用于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冯雅君.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性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7):64-65.

[2]徐敏,苏俊生.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14(2):101-102.

论文作者:于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  ;  ;  ;  ;  ;  ;  ;  

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论文_于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