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同志在中央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研讨会上的讲话_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李鹏同志在中央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研讨会上的讲话_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李鹏同志在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计划生育论文,环境保护论文,座谈会上论文,同志论文,讲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九七年三月八日)

刚才江泽民同志作了很重要的讲话,我完全同意。现在,我再补充讲几点意见。

一、计划生育工作年年都要抓紧,不能放松

一九九六年是“九五”开局之年,计划生育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国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十六点九八,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点四二,比一九九五年略有下降,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完成了年度人口计划。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做计划生育工作的同志辛勤努力分不开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去年全国总人口已经达到十二点二四亿,“九五”期间预计每年要净增一千三百万左右。这么多的人口,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形成巨大压力,人口与环境、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地区之间的计划生育工作还不平衡,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还比较薄弱。三是流动人口多,控制人口的难度还比较大。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控制人口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年年都要抓紧,不能放松,要确保二○○○年全国人口控制在十三亿以内。

二十多年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使我国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措施。比如提倡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增强全民人口意识等等。这些政策措施都要稳定不变,并且在执行中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农村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达到“九五”计划生育的目标,必须集中力量首先把农村抓好。要走“三结合”的道路,把计划生育同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以及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结合起来。实践证明,“三结合”的路子取得了好的效果,受到农民的欢迎。在贫困地区,还要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家庭提供优惠,帮助他们率先脱贫,解决温饱问题。这样可以起到推动计划生育的示范作用,收到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的双重效益。

现在,农村流向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人口越来越多。总的来说,这对发展经济是有利的,但也增加了人口管理的困难。在这些人中间,计划外生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当然,现在各地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已经有了一些管理办法,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还做得不够。这部分人还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难点,还要继续努力。我在这里提一个建议,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涉及到人口流出地区和流入地区,两方面都有关系,所以,双方要加强合作,共同管理;但是,我认为在这个工作中,流入地应负主要责任。流入地区的政府要负起责任,公安、工商、劳动、卫生、计划生育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使流动人口的计划外生育得到有效地控制。

目前城市人口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负增长,但工作仍然不能放松。独生子女教育是一个大问题,各级政府要为城乡独生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创造比较好的条件,使家长感到放心,以巩固计划生育的成果。

二、保护环境、生态要加大工作力度

我国人均耕地、水、森林和不少矿产资源不足,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现在经济又处在迅速发展阶段,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使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近些年,环境和生态保护受到各方面重视,增加了投入,加大了治理力度,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工作是有成效的。

但总的来看,全民环境意识不强,环境保护能力比较差,环境质量还在恶化。我们既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要把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带入二十一世纪,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各级政府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相协调,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发展。

根据“九五”计划要求,到二○○○年,要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使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严格管理城市环境,重点治理工业污染。许多城市,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城市,降尘量和总悬浮微粒超过环境标准,大气质量差,有些城市已经出现酸雨现象,危害环境,对建筑物和设备以及农林业造成损害。有些城市饮用水受到污染,直接威胁人民身体健康。我们应树立这样一个观念:人民生活要达到小康水平,不仅包括衣、食、住、行、用等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应该包括环境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加快城市工业污染防治,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污染,还要集中力量治理重点流域和地区的污染。淮河流域是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沿岸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流域四省要同心协力,打好治理污染这一仗。力争在今年年底重点地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把保护居民饮水作为大事来抓,控制和治理水质恶化,提高饮水的质量。

第二,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各级政府都要从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出发,充分估计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对于国家已确定的长江中上游和黄河流域、“三北”防护林工程,要经过不懈的努力,逐年抓出成效来。要把草原建设同防沙治沙结合起来,防止沙漠化面积的扩大。

第三,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城乡建设都要千方百计少占土地,能用劣地的不要用好地,能少占的不要多占。当前最有实效的是认真建立和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这项制度要落实到县,到乡、材和农户。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特别是在西北干旱地区。因此,大力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是十分紧迫、重要的;工业用水合理使用,提高重复使用率,也显得十分重要。我们既要学习国外先进节水农业的经验,也要重视创造和推广适合中国国情的节水经验。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对矿产资源要加强管理,坚决制止乱采滥挖。在生产、建设和消费等领域,都必须节约资源,尽量减少各种资源的占用和消耗。

第四,确保资金投入,发展环境和生态保护产业。保护环境和生态,必须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九五”期间,各级政府对这方面的投入,应有较大的增加,治理污染投资总额将达到四千五百亿元左右,要确实到位。造林工程、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也不少。这些资金一要确保,二要用好,这不仅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植树造林,既促进林业发展,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草原,既有利于防止土地沙漠化,又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治理污染,既有利于保护环境,还会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将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水利工程,既有利于防洪、抗旱,又可以发电和发展水产业。各级政府和企业都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抓住机遇,把加强环境、生态保护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三、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不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这个战略,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各级政府在制定计划时,都要把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重要内容,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还要有配套资金和技改措施。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鼓励发展污染小、效益好的产品,坚决限制和淘汰污染严重、效益差的产品。要优先发展利用本地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和产品,不再上污染严重、消耗资源大的项目。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时候,都应该把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和降低消耗的内容考虑进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完全一致的。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的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加效益的目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有法制作保证。省级以上人大、政府要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立法(起草)工作,有的要提交本级人大审定,有的可先制定行政法规,在颁布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要加强执法司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实行执法监察。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的作用,对坏的要曝光,对好的要表扬。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使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标签:;  ;  ;  

李鹏同志在中央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研讨会上的讲话_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