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体制内涵及应用初探_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经营系统的内涵及其应用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及其应用论文,内涵论文,城市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是先有城市经营的做法,然后才有城市经营的概念。国外有关城市经营的做法客观存在,但没有“城市经营”完善的概念,其理论涉及城市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1] (P33-37)而国内城市经营概念的提出还是近几年的事,尚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

一、基于系统观的城市经营内涵

城市经营的说法在我国还比较新,对城市经营的概念也没有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饶会林认为,经营城市就是运用市场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和人力作用资本及其相关的延伸资本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从中获取一定的收益,再将这笔收益投入到城市建设的新项目中去,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新路子,促进城市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2] (P2-6)郭鸿懋认为,“所谓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进行整体经营,就是营造城市区域内地上和地下空间范围内的市容环境”。[3] (P12-14)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汪道涵认为“城市经营就是城市政府需要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引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理念,既要学会做一个城市发展的监管者和引路人,又要像经营一个企业那样做一个合格的决策者和经理人。前一个角色是为了使城市的发展尽可能做到规范、有序;后一个角色是为了使政府和社会能够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有发展后劲和可持续性。”

这些定义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城市经营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它们都没有从系统观的角度提出城市经营的含义。城市是由经济—社会—环境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联系。从系统的角度为城市经营下定义,可以充实城市经营的内涵,有利于从多角度理解城市经营。

根据经营的本意,综合各位学者对城市经营的理解,我们提出城市经营的如下定义:

城市经营是指以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城市进行整体策划和管理。以城市规划为先决条件,充分挖掘城市可经营资源,对其进行资本化的市场运作,实现城市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有效获取城市建设资金,同时兼顾生态、环境、文化、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达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的目的,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城市经营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

(一)城市的系统性决定了城市经营的系统性

城市是一个包含生态—社会—经济子系统的极其复杂的复合巨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和时空动态性的特点。城市系统因城市化过程而建立、形成,并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和深入而不断完善、不断变化与发展。城市系统不仅有着复杂的构成要素,更有着极其复杂的运行机制,其发展过程、动力、变化速率等均不是线性函数,而是一个非平衡态下的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形象地说,城市系统就是一个形态不断变化着的反应堆,城市外部的能量、物质信息通过城市的界壳和界门,不停地输入城市这个反应堆中,经过反应堆的吸收、转换、分解,以及放大、加速、旋转,引起城市的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的不停振荡和涨落,促使城市功能的强化或减弱、城市范围的扩张或收缩、城市经济的蓬勃或萎缩,并将这些效应向周围区域扩散与辐射。城市经营行为实质上就是人介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干预或驾御城市系统运行过程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使城市系统运行效益化、效率化和秩序化。城市经营与管理者须树立系统的、整体的观念,处理和解决城市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使城市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使城市发展保持健康有序的状态。

(二)城市经营系统性的特征

城市经营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首先,实施城市经营必然需要与外界进行人才、物质、信息、能量等资源的流通和交换,这是城市经营能够顺利进行、获得良性循环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条件。其次,城市经营系统还必须重视对内对外的开放。对内的开放主要是指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开放;对外的开放主要是指对国际城市分工体系的开放。虽然市场本身是无疆界的,然而,在转轨经济中,政府的开放姿态和政府为促进本地区的开放所作的努力却是极其重要的。

城市经营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必须将其放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中考察城市的市场化经营。其动态性主要表现在:经营对象的动态性和经营目标的动态性。城市资源可以分成不可经营性资源和可经营性资源。其中城市经营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可经营性资源。但是可经营性资源和不可经营性资源的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将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使不可经营性资源变为可经营性资源。这些外界环境变化可能是由于制度的变迁、管理理念的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等而引起。另外,通过城市经营提高城市竞争力这个大目标、大方向具有一贯性、连续性,不具有可变性,但是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城市自然社会条件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的城市功能定位,如此必然导致具体阶段目标的不同。也就是说,城市经营应该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及时调整城市经营策略,以更好地实现阶段性目标,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4] (P116-120)

三、城市经营系统的实施过程

要进行城市经营,首先必须明确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定位以及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以此为依据,进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经营的先决条件;其次应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在政府引导,宏观调控以及中介组织的协调和公众参与下,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实施城市经营。城市经营的内容很多,很繁杂,无法面面俱到,这里主要把对城市发展影响比较大的要素作为重点经营内容,如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城市土地的经营、城市生态的经营和城市形象的经营等。[5] (P62-67)但即使这样划分,仍难免有交叉,因为这四个重点经营项目本身都是一个子系统,有的要素既可以作为这个经营子系统,也可以作为另一个经营子系统。如环境的美化既可以作为城市生态经营的部分,也可以作为城市形象经营的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也涉及城市生态和城市形象问题等。考虑到各要素经营的最终目标的一致性,这里并不对其中的具体要素作刻意的区分,只是在后面经营内容的阐述过程中,城市生态经营将以绿化和环保为主,城市形象的经营则重点强调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内涵方面。

城市经营系统的实施过程如下图所示,其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经营效果越好,城市的集聚功能和扩散功能就越强,寓示着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具体见图1。

附图

图1:天津市城市经营系统的实施过程

以上只是城市经营系统的一个笼统的实施过程,下面以天津为例,结合天津实际,具体研究天津城市经营系统的实施。

四、城市经营系统的实践研究——以天津为例

(一)天津市城市经营系统

天津市城市经营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天津市的城市竞争力,以城市规划为先导,其外部环境是政府的职能创新。城市经营的平台在天津的具体体现为在有形资产的运营和无形资产的创造,在这两大平台下天津城市经营的基点为基础设施的产业化、城市土地的市场化、城市环境的景观化、城市形象的鲜明化、城市品牌的个性化。天津市的城市经营主要体现在海河的开发与改造,海河的开发与改造不仅涉及到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景观的治理改善,而且也涉及到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品牌的树立。因此,天津市城市经营应以海河的开发与改造为主线,在五大基点上实施城市经营战略。如图所示,天津市城市经营系统是以城市规划为先导,通过政府的职能创新,以海河的开发与改造为主线,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为两大平台,立足于基础设施产业化、城市土地市场化、城市环境的景观化、城市形象的鲜明化、城市品牌的个性化这五大基点;通过有形资产的运营和无形资产的创造,以达到提高天津市竞争力这一最终目标。

附图

图2:天津市城市经营系统的实施过程

(二)天津市城市经营系统的具体组成

1.天津城市经营的最终目标: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以城市竞争力为城市经营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城市经营,加快城市各项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提高城市价值,使城市能够跨越行政区划甚至国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努力建设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环境,使天津成为对外经贸繁荣、国际联系广泛、高度对外开放的区域和经济中心。

2.天津城市经营的先导: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在本质上是组织城市的空间和土地使用,它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天津市城市的基础设施、生态、土地、形象等的经营都必须以系统整体的规划为依据。只有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才可能实现城市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3.天津城市经营的外部环境:政府的职能创新。天津市城市经营,作为天津市城市管理的演变和创新,其执行和发展是以政府的创新为基础的,需要政府从观念上进行创新,还需要政府控制或引导下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相应的政府职能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

4.天津城市经营的主线:海河的开发与改造。天津作为一个近代崛起的由漕粮转运的枢纽演变为近代大都市和北方的经济中心,区域环境与资源对城市的发展无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主导的环境要素——如海河,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都是天津发展的主要制约条件。海河开发与改造是天津市今后几年来的龙头工程,是天津市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体现,是一项广大市民盼望已久的民心工程。海河开发是以城市经营为理论指导,是城市经营在实践上的主要体现。它将带动天津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境景观的跨越式治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海河的开发与改造不仅是有形资产的运营,更是无形资产的创造,它以海河为背景,弘扬海河精神、打造海河品牌,将天津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天津。

5.天津城市经营的平台之一:有形资产的运营。天津市城市有形资产的运营就是把天津市的可经营实物资产推行全方位的经营。通过经营权、使用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的市场运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广泛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城市的自身建设和城市发展,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城市自我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6.天津城市经营的平台之二:无形资产的创造。城市无形资产的创造就是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性产品来经营,主要目的是把城市塑造成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知名品牌。如同企业实施品牌营销一样,城市经营的品牌策略需要与城市识别系统的导入结合进行,这是一项涉及许多内容的系统工程。[6] (P15-17)城市形象的设计和城市品牌的建设也十分有助于天津市的自我推销和魅力提升,这些都需要城市政府树立经营的观念,从宏观上对城市的软环境进行经营。

标签:;  ;  

城市管理体制内涵及应用初探_城市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