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表明,为什么日本在投降后仍然坚持帝国制度_波茨坦公告论文

历史事件表明,为什么日本在投降后仍然坚持帝国制度_波茨坦公告论文

史事纵览 日本投降后为何仍保持天皇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皇论文,日本投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试图以武力吞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发动这场战争的许多罪犯,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都受到严惩。但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天皇,为什么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天皇制为何得以保存?难道日本天皇不负有发动和进行侵略战争的责任吗?

一、是天皇召集御前会议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日本是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按照日本宪法,天皇是日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握有颁布法律、任命大臣、决定战争与和平等大权。1931年,在天皇授权下,日本驻辽东半岛的关东军在沈阳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接着强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和热河省的大半,进窥华北。1932年又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妄图侵占上海。1936年2月,日本法西斯军人在东京发动暴乱,6月军国主义分子近卫文麿出任内阁总理大臣,侵华呼声日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挑起事端,11日近卫文麿和参谋总长闲院宫晋见日本天皇,陈说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意见,得到天皇裕仁的赞许。天皇当即召集有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外务大臣和大藏大臣参加的内阁御前会议,通过了《陆军部议案》,同时发表战争动员令,下令“立即增兵华北”,调动大批日军进入平津地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8月13日,日本派遣大量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及空军,在上海发动了侵略战争。到1938年10月,日军已先后侵占了中国13个省的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北平、天津、上海、青岛、武汉、广州等数十个大城市沦陷。1941年7月2日,天皇在东京召集御前会议,决定在继续扩大侵华战争的同时,以海军为基本力量,集中陆军15个师团和空军发动太平洋战争。这年12月7日,日军发动了偷袭珍珠港事件;在偷袭之前,天皇裕仁多次详细地询问了作战计划。事件发生后的12月21日,天皇在东京召集御前会议,讨论制订了《为完成大东亚战争而决定处理中国问题的根本方针》,公开打起“大东亚共荣”的旗号,企图实现其霸占世界的野心。可以说自“九·一八”事变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10多年时间内,日本每次大的侵略性军事行动,都是在裕仁天皇的授权下,或是由御前会议决定进行的。每次大的军事行动结束后,日军指挥官都要回到东京向天皇直接面陈军情,并受到天皇的赏赐。据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自述,他曾多次在作战结束后到天皇那里去报告战况及受奖:1932年6月,冈村宁次在指挥进攻上海战役结束后,第一次向天皇报告军情;1933年春,冈村宁次在参与对中国热河的军事行动后,于3月28日回到东京晋见天皇;这年8月8日,冈村再次向天皇面奏大连会议内情及侵华决策,天皇甚表满意。1940年3月26日,冈村在晋见天皇后,天皇为“表彰”他侵华战争中的“功绩”,“御赐”银质带有皇室纹章的大花瓶一个,现金300元;皇后赐给银杯一只,现金700元;过后又有皇太后“赐宴”,赠给银质烟盒一只及现金300元。类似这样的接见和赏赐屡见不鲜,说明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天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东京审判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韦伯说:“证据表明,天皇确实批准了开战,因而对战争负有责任”。

二、日本投降前为保持君主制竭尽了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至1945年,形势大变。这年4月,苏军攻占柏林,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德国投降,日本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加上日军在太平洋上的节节失败,海空优势全失。美军开始向冲绳进袭,日本本土日夜遭美机轰炸,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已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4月初,日本小矶内阁垮台,由枢密院议长,年近80的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接任首相职务,组成了由米内任海军大臣、东乡茂田任外务大臣、阿南惟几任陆军大臣的新内阁;同时组成了由首相及外务、海军、陆军大臣另加陆军总长梅津和海军总长丰田参加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铃木和东乡都认为日本的经济正在枯竭,城市正遭到空袭摧毁,如果战争再拖延下去,其结果必然导致日本毁灭,从而引起君主政体的垮台。天皇裕仁选中铃木任首相、东乡任外相的目的是,企图通过他们跟苏联谈判,求得苏联帮助,“体面地获得和平”——起码能保住天皇的继续存在。6月18日,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召开秘密会议,一致同意通过苏联出面调停以谋取和平,力争取得同盟国方面关于保存君主政体的许诺。他们的意见立即得到天皇裕仁的赞同和支持。22日天皇召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成员进宫,确定了这一方针,并决定尽快和苏联接触。7月12日,东乡电示日本驻苏大使佐藤,要他转告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只要能够避免无条件投降,天皇愿意和谈”。次日苏联方面告诉佐藤,莫洛托夫将去德国参加波茨坦会议,不能接见。

7月26日由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签署的旨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发表,通告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同时还规定了盟国接受日本投降的条件: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领土进行军事占领,解除日本军队武装,惩办战争罪犯,禁止军需工业等。《波茨坦公告》的发表给日本统治当局极大的震动。27日,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在东京开会,讨论《波茨坦公告》内容,外相东乡认为,同盟国虽然要求无条件投降,但事实上还是提出了有条件的和平,如果拒绝接受,将给日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于公告中的条件,可以接受。但陆海军方面的首脑认为:接受这个宣言,就意味着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解散军队,军人势力就此完结。天皇则认为这个公告原则上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没有提到铲除日本的君主制度。还有人提出修改其中某些内容后可以接受,如“允许日本军人回到家乡过和平生活”等有碍士气的词句要删除。会后,日本当局仍寄希望于苏联出面“调停”,派人频频和苏联外交部接触,并“许以重大的妥协条件”,甚至说“准备为苏联的调停付出高昂代价”。当时日本还不知道苏联早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已秘密答应在战胜德国后对日宣战;《波茨坦公告》的内容也是苏联参与拟定的。因而日本政府在未得到苏联的正式答复之前,对波茨坦公告始终不予表态。而日本军方的强硬派,则通过各种新闻媒介扬言,“按既定方针把大东亚战争进行到底”;1945年7月30日出版的《昭南新闻》,甚至发出“如果敌人想结束战争,那么他们就向日本投降”的叫嚣。

6月22日,美军完成了对冲绳的战斗,日军被歼10万。美国的海军逼近日本本土近海,空军利用冲绳基地和航空母舰直接对日本本土进行昼夜不停的轰炸。美国杜鲁门总统及军方考虑到冲绳战役中遇到日军顽强抵抗,美军牺牲太大,如果仅凭常规武器进攻日本本土,也许还要花3至6个月时间,以及牺牲10—20万美军生命,认为必须找到更新的办法尽快结束战争。就在杜鲁门从波茨坦归国途中,在军舰上作出了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决定。8月6日上午,美国在广岛投下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颗原子弹,使这座美丽的城市顷刻间化为灰烬;9日,又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尽管日本军方严密封锁原子弹的消息,但许多日本人已从无线电中听到了美国的广播。日本人开始害怕了。8月8日莫斯科时间下午5时,日本东京时间午夜11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向他宣读了苏联对日宣战书,宣布“自8月9日起苏联政府将认为它与日本处于交战状态”,使佐藤向日本当局发个电报也来不及,苏联红军在中苏边界上发起了对日本关东军的全面攻击。

8月9日是个关键时刻,天皇裕仁把许多大臣召到宫内商讨战局,大部分人主张立即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停止战争。上午10时,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开会讨论最后决策,外相东乡提议“原则上接受《波茨坦公告》,其条件是“保证维护日本皇室”。全体人员表示同意,但陆军大臣阿南和陆军总长梅津、海军总长丰田提出了另外3个条件:1.盟军不能占领日本本土;2.应由日本自主将武装部队从占领地撤回,由日本自己解除武装和遣散军队;3.由日本政府自己审判那些可能被指控犯有战争罪的臣民。显然,会上争论激烈。午夜天皇在宫中防空洞内召开御前会议,内阁成员和陆海军首脑要人均参加,再次进行激烈的辩论。铃木宣布请天皇作最后裁断。按照日本宪法,天皇是从来不参加两派大臣辩论的,这次发表意见了。他说:“同意东乡外长关于接受波茨坦公告的主张,唯一的条件是不废黜皇室”。天皇接着说:“他不忍看到忠诚他的军队被解除武装,也不忍看到那些对战争负有责任的人受到惩罚”。

8月10日,日本政府通过瑞士临时代办格拉斯利向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发出了乞降书,宣布“日本政府准备接受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于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在波茨坦所发表其后经苏联政府赞成的联合公告所列举的条款,而附以一项谅解:上项公告并不包含任何有损天皇陛下作为最高统治者之特权的要求”。

8月10日美国政府就收到了日本的照会,杜鲁门总统当即召集国务卿、陆海军部长等进行讨论,同意了日本政府的意见。11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通过瑞士驻日临时代办格拉斯利转递美国的复照:《波茨坦公告》“不包括任何有损于陛下作为最高统治者之特权的要求”,但“自投降之时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须听从于盟国最高司令官”。

8月13日,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开了一整天会,讨论美国的复照。以铃木首相、米内海相、东乡外相等人为一方,主张接受美国复照条件。以陆相阿南、陆军总长梅津、海军总长丰田及议长平沼4人为一方,表示不能接受美国复照条件,平沼说:美国复照中所提条件是“旨在推翻君主政体的颠复活动,用心险恶”。他们主张继续战争到“求得体面和平”。在争执不下的情形下,铃木等人 提出最后由天皇裁决。阿南等人坚决反对由天皇最后裁决。显然日本军队强硬派要在最后时刻夺取国家大权,拼死一战。在这最具关键的时刻,铃木、东乡等人当即通过各种渠道向天皇裕仁陈述了继续战争的利害关系。8月14日上午,天皇突然召集全体阁员及陆海两军总长入宫举行御前会议,双方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由天皇裕仁作出决断说:“朕同意外相看法,(美国的)答复是可以接受的,望诸位都同意朕的看法。如果在这关头还不结束战争,我国独有的国体将遭破坏,民族将被消灭。如果我们能够保全这一点,不论是如何微小,就还有希望将来重建国家”。8月14日晚,当即在宫内起草了一道昭告全国的诏书,由天皇裕仁亲口宣读,并录了音,准备于次日通过电台向全世界广播。

这样的决定,当即引起军人主战派的强烈反对。当晚深夜,军队中的一批强硬分子联络部分皇宫卫队发动兵谏,挟持内大臣木户等冲进宫内,搜寻诏书录音设备,阻止停战诏书的发表。但叛乱很快被平息,发动叛乱的军官都自杀,参与叛乱的军队被缴械后送离东京。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也在当晚自杀身亡。8月15日午,日本的广播电台播发了天皇的录音诏书,同时通过瑞士方面向盟国转达了《停战诏书》(投降诏书)。诏书说:“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至此,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当天,铃木内阁深感难以控制日本局势,害怕本土和驻外军队的变乱而辞去首相职务,天皇裕仁当即任命由皇族东久迩亲王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亲王内阁”,处理投降事宜。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内的美国军舰米苏里号上举行了正式投降签字仪式。

三、保持日本君主制是美国人的抉择

尽管日本在无条件投降前为保持君主制作了最大的努力,但真正的决定权不在日本,而在于盟国。以当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力量而言,美国是盟国中第一号强国,因而美国是抉择日本政体的主宰者。美国在主宰任何国际事务中,总是以是否符合美国的利益为其前提,对于日本投降后是否要保持君主制也不例外。

太平洋战争在盟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中国、英国等许多国家强烈要求将日本天皇列入甲级战犯名单内,美国人民也对天皇切齿痛恨,唯有美国政府不做声。7月下旬美、英、苏三国首脑聚首德国柏林郊外的波茨坦西席林霍夫宫讨论二战结束后国际事务。美国总统罗斯福新逝,新总统杜鲁门刚上台赴会,就注意到对日本天皇的处置问题。据美国人小克莱·布莱尔所著的《麦克阿瑟》一书中说:“经过与政府高级领导人多次磋商后,杜鲁门决定将这件事交给邱吉尔、斯大林和蒋介石去决定”。事实上蒋介石没有参加波茨坦会议,邱吉尔又在会议期间因落选去职,由艾德礼接任参加,对于日本君主制的去留问题主要由杜鲁门和斯大林商量;斯大林也因当时苏联尚未对日宣战,尚无大的决定权,还是由杜鲁门说了算。据英国人写的《1942—1946年的远东》一书披露,《波茨坦公告》原先的草案中有这样的内容:“如果日本讲和,日本的君主政体可以保存”。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在去波茨坦前夕曾对人说:这个意见是经国务院、陆军部和海军部的高级官员讨论同意的,只是后来有人认为不能这样明确,怕会引起混乱而后来删除。美国人为什么一开始就确定要让天皇制继续存在下去?在波茨坦会议之后,杜鲁门主要听了麦克阿瑟的意见。麦克阿瑟认为:“日本国民对天皇奉若神明,重建(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日本,就要利用天皇在日本国民中的这种影响;把天皇作为战犯交付审判,就会出现动乱。为了对付日本举国上下有组织的抵抗,美国必须投入远比目前进驻日本军队巨大的兵力”。当时日本虽说是无条件投降,其实是有条件的,唯一的条件是日本要求保持其君主政体。如果盟军不答应这个条件,日本的好战派军国主义分子必然竭尽全力死战到底,其结果有三:1.美军将再付出10—20万人的生命代价才能攻占其本土。2.美军占领日本后,也许会在较长时期遭受军事袭击,难以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政府。3.如果战争继续下去,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军事胜利很快会发展到整个朝鲜半岛直至日本本土,战后的日本将由美国和苏联甚至中国共同占领,这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因而当8月10日日本当局通过瑞士向美国发出保持君主制要求的求和信号后,美国很快就答应了日本的要求。在日本投降后,尽管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提出审判天皇裕仁的要求,都被麦克阿瑟否定了。1945年8月30日,麦克阿瑟以胜利者的姿态到达日本,当了事实上的日本“太上皇”。一天有人向他提议把天皇召来司令部,但被他拒绝了。麦克阿瑟认为“这样做会伤害日本人民的感情”。不久,天皇却主动要求和麦克阿瑟会面。1945年9月27日,天皇在两名随员的陪同下来到麦克阿瑟的官邸。据麦克阿瑟在他的回忆录中所说:那天天皇身穿燕尾服,头戴大礼帽,麦克阿瑟到门口迎接了他,一起坐在客厅里谈话。麦克阿瑟给天皇递上一支三五牌香烟,在给他点火时发现天皇的手在紧张地颤抖。天皇对麦克阿瑟说:“我之来见您,麦克阿瑟将军,是要把我在战争中做出的一切政治、军事决定和采取的一切行动承担全部责任”。麦克阿瑟听后非常感动,他感动的是日本人终于在山姆大叔面前屈服了!同时他深深地感到做对了一件事:保持日本君主制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标签:;  ;  ;  ;  ;  ;  ;  ;  ;  ;  ;  ;  ;  ;  ;  

历史事件表明,为什么日本在投降后仍然坚持帝国制度_波茨坦公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