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态度与中职学生思想工作论文_刘旭彬

改变态度与中职学生思想工作论文_刘旭彬

刘旭彬(江西省井冈山经贸学校 江西 吉安 331600)

中职学生的生理年龄,是从孩子走向成人的过渡,不仅身体已发育成熟,而且抽象思维能力也出现了明显的发展,同时要求独立的倾向越来越强,对自己本身的兴趣更加浓厚。他们逐渐能够客观地观察自己,从一种依赖状态中走向独立。在这个时期,他们对现存事物的批判、否定、破坏的倾向也是强烈的,往往不能通过简单的说服教育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观点。与此同时,中职学生虽然已经否定了孩提时期的世界,但仍然不具备像成人那样稳固的精神构造,这就给中职学校学生思想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关于中职学生的思想工作,研究者甚多,思想教育工作者们多年来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好的工作方法,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使当代中职学生面临复杂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社会参与、文化渗透、择业等诸多问题,给中职学生带来强烈的外在冲击和刺激,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困惑,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矛盾冲突,容易使中职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偏激心理。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实际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体系。而目前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仅仅局限在工作方法上,并没有从教育者本身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工作单一化、形式化,对待每个学生都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因而影响了教育效果。为此,笔者试图从社会心理角度,从改变态度出发,寻求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合理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就中职学校而言,改变学生原有不正确的态度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者的权威

一般说来,教育者有无权威以及权威的大小对被教育者态度的转变关系很大。而教育者的权威来自于专业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专业性是指教育者有没有工作经验,知识丰富与否。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是受学生欢迎和钦佩的,因而,他们的话往往容易使学生认可和相信,效果最好。可靠性是指教育者是否公正、是否友好、是否诚恳,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教育者是不是从爱护学生的立场出发,真心实意帮助学生。目前,我们思想工作者常陷入的误区就是往往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不考虑其自身的原因,这种工作方法根本达不到改变态度的目的,也不可能对学生有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教师的品格和教育能力也是构成可靠性的方面,一个德高望重的教师会倍受学生尊敬,一个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可使学生心悦诚服。

总之,教育者的权威一方面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本身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使学生自觉改变态度,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教育者的权威能起到强化学生行为的作用,督促学生改变态度,说服力更强。

二、教育者的工作方法

1.参与改变。上世纪40年代勒温提出了参与改变理论,这一理论强调群体的规范与价值,强调在参与群体的活动中改变态度。我们将这一理论运用在中职学生思想工作中,就是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即通过参观、社会调查、劳动、参加集体活动等来改变原有的态度,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过去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只有改变态度,才能和周围环境相协调,才能使自己成为社会所希望的那种人。比如说通过贫困地区考察,学生看到那里生存的艰辛,从而意识到自己应该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学习,在生活上更加省俭,避免奢侈浪费;通过参加劳动,学生会认识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目标;通过参加集体活动,能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提高集体凝聚力,也让一些学生感到只有投身于集体中才不会孤单、寂寞,才能保持正常的心态和平衡。

2.意见沟通。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见解,如果强行让其改变态度,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教育者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应先进行意见沟通。意见沟通就是通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信息交流达到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坦诚相待。双方要进行心理置换,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才能知道对方想什么、是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做。意见沟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比如是已有的思维模式促使他那样做,还是有误解,或者是对管理者的某些做法有不满情绪。二是让学生了解教师,认识到教师这样做是出于公心、是对他负责,改变态度于己、于集体都有利。

作为教育者来说,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说服学生,使学生改变态度,最终让学生改变行为。因此,教育者没有必要盛气凌人,呈现一副教训人的面孔。师生之间完全可以坦诚相待,缩小心理距离,在平等的气氛中解决问题。

三、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会影响其态度的改变。一些研究表明,有的人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信服权威,因而较易接受他人的劝说而改变态度;有的人固执己见,不容易接受他人意见,所以态度较难改变;自尊心较强、自我评价较高的人,过于相信自己和保护自己,所以不易接受他人的劝说和影响;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的人,常怀疑自己而相信他人,就容易接受他人的劝说并改变自己的态度;个体所持有的社会赞许期望高则容易接受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改变自己态度,与他人和社会保持一致;期望低的个体则不在乎周围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我行我素,故其态度容易改变。但具有不稳定性、性格内向的人态度不易改变,而一旦改变就极具稳定性。

因此,教育者要说服被教育者改变态度,就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做到既入情又入理,真正打动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从内心里唤起改变自己的渴望。

论文作者:刘旭彬

论文发表刊物:《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  ;  ;  ;  ;  ;  ;  ;  

改变态度与中职学生思想工作论文_刘旭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