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论文_戎娟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院 江苏南京 210003

【摘要】目的:针对小儿在七氟醚麻醉后可能于苏醒期出现的躁动,尝试探究联合使用右旋美托咪定后小儿所受到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患儿,均以七氟醚作吸入诱导麻醉并行气管插管。按照联合使用药物的不同为患儿分组:联用生理盐水的40例患儿归入对照组,联用右旋美托咪定的40例患儿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躁动发生率。结果:就血压和心率而言,研究组在各时间节点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统计学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则在插管时和进刀时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统计学有差异(P<0.05)。此外,研究组的躁动发生率为5%,对照组的躁动发生率为25%,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使用七氟醚进行诱导麻醉的基础上加用右旋美托咪定除了可以更有利地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还能降低躁动发生率,可见右旋美托咪定在小儿麻醉中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影响。

【关键词】右旋美托咪定;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影响

七氟烷为小儿常用麻醉药物,多在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中应用,其具有苏醒快、诱导过程平稳的特点,但是有利必有弊,七氟烷却会导致术后躁动,即使医护人员为患儿预先使用咪唑安定或阿片类药物也无法使躁动发生率有效降低,因此临床尝试使用右旋美托咪定这种具有抗焦虑功效的镇静镇痛剂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选择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儿,试探究右旋美托咪定给苏醒期躁动带来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患儿,均以七氟醚作吸入诱导麻醉并行气管插管。按照联合使用药物的不同为患儿分组:联用生理盐水的40例患儿归入对照组,联用右旋美托咪定的40例患儿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1岁,平均(8.18±2.32)岁。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0岁,平均(8.22±2.47)岁。两组患儿就年龄分布与性别比例等基线资料而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术前禁食禁水并注射阿托品,术中先为患儿监测生命体征、开启静脉通道,随后使用面罩将8%七氟烷与氧气混合,以5L/分钟的流量为患儿作吸入麻醉;同时,将地塞米松、芬太尼以及顺式阿曲库铵等静脉推注给患儿,待其吞咽反射与睫毛反射均小时后行气管插管,辅以呼吸机来控制呼吸,待呼气压达到35mmHg后使用4%七氟醚作维持麻醉。

基于上述操作,对照组将10mL的0.9%生理盐水在5分钟内静脉滴注给患儿,研究组则将300ng/kg的右旋美托咪定与10mL的0.9%生理盐水在5分钟内静脉滴注给患儿。待手术启动后维持氧气供应,停用七氟醚,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注射阿托品,待吞咽反射出现后拔除气管插管。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在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2)对比两组患儿在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的患儿其临床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包—— 检验。躁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以t值检验。两组实验数据经统计学计算为P<0.05,便表明分组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躁动发生率

在苏醒期,研究组患儿的躁动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的躁动发生率为25%(10/4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X2=6.275,P=0.012<0.05)。

2.2 血流动力学

见表1,两组患儿麻醉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其他时间节点,研究组一直没有出现过于明显的变化,虽然在插管时与进刀时因应激反应而有所上升,但始终都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统计学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在各时间节点上都出现了比研究组更加明显的变化,统计学有差异(P<0.05)。

3 讨论 麻醉尤其是全麻会使患者在意识和行为上产生分离,出现兴奋、烦躁以及定向障碍等鲜明的表现,而小儿手术患者通常采用全麻方式,其苏醒期会因意识与行为之间的分裂而采取无意识的动作或言语——躁动,临床不得不因此为患儿加用止痛药,以免患儿产生术后并发症或不良反应[1]。而七氟醚虽然可以确保患儿快速苏醒,但是也会增加患儿术后发生躁动的几率,为了避免躁动的发生、预防术后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产生、减少止痛药的使用,临床需要使用右旋美托咪定进行辅助应用[2]。而在结果中,使用右旋美托咪定的研究组患儿其躁动发生率仅5%,远远低于对照组25%的躁动发生率,并且其血流动力学在不同时间节点也非常稳定(P>0.05)。其原因在于右旋美托咪定是一种肾上腺素激动剂,具有较强的镇痛镇静作用,其所具有的高选择性更是可以抗焦虑,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抑制患儿躁动行为的出现[3]。

结语:

七氟醚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可以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患儿可以在麻醉失效后快速苏醒,但是此药可增加小儿发生躁动的风险,因此临床需要使用右旋美托咪定等药物来发挥镇静作用,而本研究结果恰好可以证明右旋美托咪定给苏醒期患儿带来的积极影响,即患儿用药后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几率大大降低,术后可不必或少用止痛药物。

【参考文献】

[1]贾继娥,陈佳瑶,李文献.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39(03):293-296+323.

[2]陈裕强.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7):202-203.

[3]郭树波.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8):5558-5559.

论文作者:戎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  ;  ;  ;  ;  ;  ;  ;  

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论文_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