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救援行动中个人防护装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灭火救援行动中个人防护装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灭火救援行动中个人防护装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和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消防支队,山东 淄博 255400)

摘要: 文章针对当前灭火救援行动中救援人员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措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救援人员化学事故救援中防化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灭火救援;个体防护;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火灾、爆炸、毒害、垮塌和交通运输事故等各类灾害事故不断增多,灭火救援行动也愈加频繁,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各种灾害事故的处置风险不断增加。各种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在灭火救援中应用,成为灭火救援的新课题、新要求。尤其是个体防护器材装备的应用成为灭火救援工作成败的决定因素[1]。我国目前个体防护器材装备总体处于世界落后水平,一些常规器材装备还处“低、老、土”状态。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仍然需要提高和完善,灭火救援行动中的防护技术及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个体防护装备

灭火救援行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如一些危险化学品当受到摩擦、撞击、振动、热辐射、遇水和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因素作用时,会发生燃烧、爆炸、中毒等一系列重大危险,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因此,科学合理的个人防护是顺利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重要保障措施,是保护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方法措施[2]

大数据应用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打破政府部门间数据的垄断,促进各个领域之间的数据融合,构建了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数据共享,推动政府在公共活动中协同治理,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会事务,不断提升效率和质量,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进一步推动政府管理模式改变,使政府治理迈向数据治理,从而极大增强了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社会上各种问题纷繁复杂,大数据能够对复杂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政府通过分析应用各种数据信息,能够掌握社会各种事件之间联系以及内在规律,制定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预防问题的发生,不断降低社会风险程度,提升政府防范风险的水平,为解决社会各种问题提供新的手段,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人员个体防护装备是指从业人员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在经过危险有害辨识出现场危险有害因素后应针对危害选择相适应的防护装备。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结合事故物质的物化特性、毒理学特性和侵入途径,按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程序,遵循实用、适用的原则,提出个人防护技术方案,有效保障救援人员的行动安全。若选用的防护装备低于实际需要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而当选用的防护装备高于实际需要时可能会给救援行动带来不便,甚至贻误战机致使事故后果扩大化。故科学正确的选择个人防护装备是危化品救援行动决胜的前提保障。

如图1所示,理论上四旋翼飞行器实现垂直运动是通过控制四个电机同时增加输出功率,使四个旋翼的转速都增加来增大总升力,当总升力足以克服飞行器总重力时,四旋翼飞行器便会离开地面做垂直上升动作;反之,同时减少四个电机的输出功率,当总升力不足以克服飞行器总重力时,四旋翼飞行器便会做垂直下降动作;当外界扰动量[17]为零,且旋翼所产生升力等于飞行器总重力时,飞行器便保持悬停状态。

(1)存在的问题(这里只对佩戴A级防化服所产生问题进行分析)

2 个体防护器材装备的现状

(1)缺乏自主创新和研究开发。当前国内消防救援器材装备品牌、种类繁多,功能和技术含量参差不齐。但凡世界先进国家有的,我国基本都有。众多的国内生产厂家,大部分是利用国外技术合资生产,国内研发机构和独立生产厂家寥寥无几。因为我国对个体防护器材装备研发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即使少的几家研发单位因缺乏实际经验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的新器材设备的科技含量和实用性都不高,这就造成了我们先进的个体防护器材装备,主要以国外进口为主。

A级防护(俗称重型防化服),现有的最高级别的对呼吸、皮肤眼睛防护。全封闭化学防护服、内层和外层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靴、硬帽。

3 防化服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防化服是我们最常用的个体防护装备之一,其使用已经广泛的涉及到我国的各行各业之中,特别是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根据不同的材质、使用环境、防护等级等多方面因素,按类型我们一般分为气密型和非气密型两种类型:按防护等级我们一般划分为A、B、C、D四级[3]

(2)个体防护器材装备的功能、型号急需统一规范。个体防护器材装备的种类、功能、型号繁多,各生产厂家因其研发和技术的局限性,不可能囊括全部,而国内生产厂家为了占领市场,显示其产品技术的先进,只是引进国外各家设备或零部件进行拼凑组装,然后再冠以自己的品牌推向市场,这样带来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各厂家的器材装备不易组合兼容,在实际使用中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自身多年在救援现场亲身经历发现,当前我们的个体防护器材装备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解决方案及建议

左岸1/4跨剖面应力分布规律与河床中央剖面类似,横河向在下游外侧边墙底部有最大拉应力18.3 MPa,比静应力增大了6.4%,上游外侧边墙顶部有最大压应力-32.8 MPa,比静应力增大了4.4%,廊道在该位置最大动应力及动静叠加后应力均大于河床中央位置。

C级防护和D级防护(俗称简易型防化服)属于低级别的呼吸防护。全面罩空气过滤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内层和外层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靴、硬帽。

保护生物免受核设施的辐射影响,近二三十年中才逐渐受到各国重视。欧美在该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较早,不仅建立了完整的分析方法和体系,还将其编制成软件,供其他国家和组织免费试用。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民众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学习和借鉴国外生物辐射影响方面的软件和方法,可以在我国建设和使用核设施的过程中,评价其对于生物的影响,进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面罩雾化问题。凡是需要佩戴A级防化服的场所,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这就造成了两层面罩,三种不同的温度差别(空气呼吸器与面部之间、空气呼吸器面罩之外与防化服面罩之间和防化服之外现场温度),因救援现场温度和人身体温度的差别变化,造成两层面罩分别形成雾气和水珠现象,影响救援人员视线。在2007年2月13日潍坊诸城的一起液化气槽车泄漏抢险救援行动中,因为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防化服视线不清,最后救援人员不得不冒险舍弃防化服和空气呼吸器,只佩戴防毒面罩轮换进行抢险工作,尽管救援工作非常成功,但对现场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危险。

通信问题;佩戴A级防化服后,救援队员与外界的联系就只能通过无线对讲机来进行;我们现在配备骨骼式无线通信方式以及喉结式无线通信方式,在佩戴A级防化服后通信质量差有的根本无法使用;骨骼式对讲机分两种,一种是与头盔组合式,一种是单独佩戴式,然而这两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一是单独佩戴式因不好固定,容易脱落造成通话质量不高,二是头盔组合式通话效果好,但是与佩戴空气呼吸器面罩产生冲突。喉结式无线通信方式因佩戴方式要求(送话器必须紧贴喉结两侧)同样也是与空气呼吸器面罩产生冲突,二是长时间紧紧地固定在人的脖子上,易造成因供血不足使人眩晕[4]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网络教学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高校的重视网络,网络与教育相结合的呼声日益高涨。《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主修设计课程之一,是一门概念抽象且注重实践性的专业课程。对于该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程讲解起来不易理解,如何将泛雅平台应用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成了各大高校的重中之重。

佩戴人员的操作问题。除了两层面罩还有一个两层和三层手套的问题;救援现场除了酸碱腐蚀之外还有高温和低冷的问题,处置高温低冷事故还必须佩戴防高温和防冻手套,这类的手套一般都比较厚,比较硬,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佩戴空气呼吸器着A级防化服,戴上防冻手套,我们的手指头的弯曲度还有多大?充其量最多也就是关闭个阀门,至于其他的缠绕、堵漏、拆卸安装设备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PDCA循环管理则是从计划、执行以及反思、解决四个阶段展开护理管理操作,针对2017年8月的临床检验工作制定改进策略。

现场有毒与可燃气体检测问题;佩戴A级防化服后进入易燃易爆和有毒现场救援时,要时刻掌握现场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的浓度变化,也就是说救援队员进入现场除要携带堵漏器材、照明、等多种工具外,还必须携带气体检测仪,本来着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就很笨重,弯腰、转身都不方便,再加上这么多器材工具,不利于现象应急救援工作的展开[5]

B级防护(俗称轻型防化服),其与A级同样的化学防护服呼吸防护,皮肤防护稍差,处置危险品时最低的防护级别。防化学物,防溅服装、内层和外层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靴、硬帽。

针对国内个体防护器材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推广、销售以及进口等乱象问题,国家应出台专门的管理制度予以规范;

成立由国家相关部门(也可以依托国家救援中心或现有的骨干个体防护器材装备生产企业)组织成立的专门研发机构,根据国内灾害事故的实际需求,设计生产符合我们国内使用的个体防护器材装备;统一器材装备的生产标准(如连接接口),严格生产厂家的审批和产品质量。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对空气呼吸器面罩和防化服面罩,进行有效的防雾防水处理,现在市场上这类产品很多,但究竟质量如何,有望国家权威部门切实把关并推广应用[6]

对现在使用的骨骼式与喉结式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改造;一是对面罩进行设计使其具备无线通信功能,二是针对消防应急救援实际需要,研发设计集通信、防护、图像传输、照明于一体的多功能应急救援专用头盔。

为解决佩戴防化服不便于展开救援与侦检的问题,对现有的防化服进行设计改良,变移动式侦检仪器为固定式。一是在防化服的左右两侧中、下部位各设两个监测口,也就是在防化服的固定部位设置有毒或可燃气体传感器,并在手腕固定部位安装显示面板;另一种是将数字化显示屏设计为防化服面罩设,能对事故现场的温度、有毒和可燃气体浓度、含氧量等信息均能实时显示在防化服的面罩上,使救援队员对现场应掌握的情况一目了然,更有利于救援队员在现场的开展救援工作;三是设计并使用机械手臂实施对狭小空间和高温低冷环境中的应急救援工作[7]

灭火救援行动安全是关系救援人员人身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的个人防护方案是保障救援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先进的、适用的、实用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实现灭火救援行动安全的必要条件,科学、规范、合理的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是当前应急队伍需要重视和不断完善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智,金京涛.消防官兵化学事故救援伤亡分析[J] .2011(2):156-158.

[2] 周俊良.浅谈石化企业火灾中消防员可能遇到的危险及预防措施[J] .广东化工,2016(4):87-88.

[3] 王岩,刘妙,王小东.化学防护服的分类及选用[J]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0(1):32-37.

[4] 柳素燕.消防员躯体防护装备使用现状分析及建议[C] .2016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2016:340-342.

[5] 曹永强,李瑜璋,马皎皎.消防防化服材料防军用化学毒剂性能的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5):606-608.

[6] 吴志强,张玉升,杜春发.健全防护体系实现系统防护——关于我国消防队伍灭火救援战斗中个人安全防护系统建设的思考[J] .2010(6):19-21.

[7] 王清.加强气防培训应对突发事故[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5(9):41-45.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personal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rescue personnel in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operations,especially,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emical protective clothing for rescue personnel in chemical accident rescue,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 words: fire and rescue;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 张和平(1965-)男,汉族,山东单县人,大学,山东省危险化学品鲁中应急救援中心指挥部部长,工程师,研究方向:事故应急救援、消防安全。

标签:;  ;  ;  ;  ;  

灭火救援行动中个人防护装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