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创新翅膀,激发思维灵光论文_廖玉仙

放飞创新翅膀,激发思维灵光论文_廖玉仙

——也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福建省尤溪县第五中学 365100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所谓情境是指问题情境,它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形成。而情境教学法主要特点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以生动的文字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教材提供的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执教《岳阳楼记》,先通过演示范仲淹的头像及有关文字,使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展示有关岳阳楼的画面,使学生先有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展现洞庭湖这一特定情境,把学生带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完成对表象的认识,再让学生看画面,听声音,想问题,再加上画龙点睛的讲评,就能使学生理解面对洞庭湖的阴晴之景而产生的不同感慨,对理解文章的抒情重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奠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法,可以融视、听、感、悟、思于一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让学生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到设置的课堂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自主、积极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二、鼓励质疑,放飞创新翅膀

思考是哲人智者的一种享受。亚理斯多德曾经说过:“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质”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推动思维发展的开始。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质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苏格拉底深沉的思考激发了古人对自然探求的欲望,爱因斯坦对牛顿定理产生怀疑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诱发学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中学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幻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有目的地设问,创造性地解疑,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予以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这样他们的创造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学生在辨疑、析疑时,教师也不能以自己思考问题的范围给学生“画地为牢”,叫学生“就范”。学生思考问题通常有一种习惯性的思路,如怎样根据种种事实下判断,怎样进行分析、进行归纳等。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习惯性的思维的羁绊,闪现出创造性的火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种种因素,培养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重视思维训练,突出创新灵魂

1.多向思维训练。所谓多向思维训练,就是训练学生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寻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正确认识,寻求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正确方法。进行多向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多种正确思路的能力。进行此种训练,不能满足于已经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而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寻求新的正确答案,直到想尽为止。如让学生造句,就可以请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造,而且所造句子不能重复。这样,一个词就可以造许许多多的句子,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

2.变向思维训练。 变向思维训练,就是训练学生变方向、变角度、变途径地思考问题,改变习惯思路,摆脱思维常规,寻求超凡脱俗的认识。变向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摆脱思维定势影响的能力。进行此种训练,其关键是引导学生跳出通常的思考范围,改变通常的思维方式,重在求“变”。如以“事后诸葛亮”为话题,很多同学把着眼点放在反面,大多批判事前的准备工作,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也学会要充分肯定事后的反思、经验教训的总结等,学会从正面肯定其好处及其深远影响。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思维冲破习惯禁锢,超越常规限度的时候,创造性的成果就随之而生了。

四、以活动为载体,拓宽创新空间

1.作文写作。实践证明,作文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利于创造性学习、思维和实践。学生在确定作文主旨时,可以从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进框,不落套,不师云亦云,不邯郸学步。而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找与众不同的角度,切入话题,从而构思出独特新颖的文章。例如,在分析“对牛弹琴”时,我们在不断批判听众——“牛”的无知、麻木时,学生也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弹琴的人,正是因为弹奏者选错了听众对象,才造就了此千古奇冤。就有学生写下文章《对牛弹琴怪谁?》来为“牛”鸣冤。

2.课前五分钟 “即席演讲”。每天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或说一条格言谈心得体会,或根据学生自己的经历、兴趣爱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或朗读充满文化底蕴的优秀诗篇和精美文章,引领走向中华文化的知识殿堂等。之后,教师或学生做点评。通过这些途径,不但为课堂气氛活跃做了准备,而且有机地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当一段段优美的语句从他们口中产生,在他们中间流传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3.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

总之,语文教学中创新是灵魂。只有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了,语文课堂也就充满了知识的灵光。

论文作者:廖玉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  ;  ;  ;  ;  ;  ;  ;  

放飞创新翅膀,激发思维灵光论文_廖玉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