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性的奥尔夫教学法在京剧欣赏中的实践运用论文_陈晴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省 长沙市 410000)

摘要:京剧是我国“国粹”艺术,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也被誉为“东方的歌剧”。曾经的它“风华正茂”,但如今的它却逐渐遭受青少年一代的冷落。那么,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本文立足于原本性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湘教版教材八年级《梨园百花》为例,论述其在京剧欣赏中的实践运用,以此作为改进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有益探索。

关键词:奥尔夫;原本性;京剧欣赏;教学

1、原本性的奥尔夫教学法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纵观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奥尔夫教学法不仅已成为20世纪全球范围内誉满天下、赫赫有名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现代,也已是极具影响力、普及范围相当大的一种外国音乐教育体系。该体系在创始之初,就有将“原本性音乐”作为自己教育体系的标识,同时以开放的姿态,随世界音乐教育体系不断更新发展、与时俱进。[1]那么,何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原本性”呢?回答此问题,实际上就是回答在奥尔夫心目中,也就是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音乐教学?其特点是什么?这也说明,原本性的奥尔夫音乐思想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奥尔夫曾写到,“‘原本’的拉丁文是elementarius,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人们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2]这段文字中,我们可看出奥尔夫对于音乐的“原本性”的说明,他认为音乐的本原就是产生于与音乐有关的行为方式中,而且这些行为就是原本性的首要特征,并且强调行为在音乐中的参与性。

2、“原本性”与京歌欣赏之契合

原本性的奥尔夫教学法也是广博高深,该如何将这种国外的优秀教学理念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呢?若将此教学法东施效颦运用于课堂中,例如为了让学生参与互动,将各种童谣互动游戏全盘生搬硬套于戏曲歌曲中,想必,效果适得其反。因此,需分析剧种的特点,并结合当代青少年对于戏曲剧种的态度,寻找两者结合的契合之处,从教学法上倡导学生的自然体会。首先,以“原本性音乐思想”为指导就京剧戏曲欣赏备课论述以下二点:

一、原本性的奥尔夫教学法提出“倡导参与、鼓励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人的音乐素质能力、综合能力。因此,京剧的欣赏教学需创设学生喜好的课堂意境,在备课前,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兴趣态度分析(对各戏剧的认识程度以及态度),并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挖掘教材,根据自己平时所积累的资料(视频、音频、图画等),可对课本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调整,自主创生,不对教材生搬硬套,从而实现系统性、综合性的备课,让学生更加轻松自在地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艺术境界。

二、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对于它的“欣赏”并非只进行视觉与听觉的赏析,这不足以让学生感受到戏曲大观园的魅力。奥尔夫教学法同样也是一门综合艺术,提倡在音乐课需融合各类艺术语言。因此,对于教学,教师在备课时也需有计划、有目的将各类艺术手段与教学手段相交融,尤其可将现代艺术元素创新性的融入戏曲中。

3.原本性的奥尔夫教学法在京剧欣赏中的实践应用

京剧是我国“国粹”艺术,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也被誉为“东方的歌剧”。曾经的它“风华正茂”,但如今的它却逐渐遭受“隐居”。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京剧艺术,湘教版初中音乐戏曲单元《梨园百花》中的京剧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得到完善,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要推广国粹,使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决心!以下,本文将《唱脸谱》为例,论原本性奥尔夫教学法在京剧欣赏中的实践运用。

表 1“原本性”与京剧的结合运用

具体实践如下:

一、课前分析、抓住京剧切入点

从“原本性音乐”启程,选取通俗易懂京剧歌曲《唱脸谱》作为代表去入手欣赏,结合初学阶段的学情,只选取经典片段“蓝脸的窦尔敦…”选段进行简单教唱,让学生初步体验京剧艺术歌曲。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外,还需结合生动鲜明的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京剧中有别于其他艺术剧种的艺术特色就为脸谱的造型,因此可提前准备京剧中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脸谱面具或图片。

让学生参与进音乐课堂,可将事先准备好的脸谱造型可让几位学生佩戴,面向全体学生站好,当他们一个个带上趣味性的面具之后,学生注意力将立即被吸引住,接着让他们一个个猜出他们的行当、人物,列举每个行当中所熟悉的艺术佳境,学生的京剧学习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借鉴“原本性音乐思想”所提倡的“培养学生创造力,即兴创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另组织学生课后自行创作绘画脸谱,这也是将美术类艺术语言与音乐类艺术语言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进入普及戏曲常识环节——简述京剧的起源以及声腔的基本分类。将复杂的京剧发展过程用简洁的言语向学生讲述,引导学生课后详细了解,同时培养学习主动性。

二、唱、做相结合

将京歌《唱脸谱》采用唱、做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简易教唱。依“原本性音调”,从语言入手,教师可采用让学生“拍手跺脚”随节奏(从歌曲中提炼出来的基本节奏型)朗诵歌词。如图 2所示,用“拍手跺脚”的形式为歌词伴奏,打破以往平淡无奇的节奏训练,学生在教师的引领指挥下(可用锣鼓拍打曲谱节奏)做出相应动作,在逐步升华,加入旋律,使学生在“游戏”中将基本的节奏旋律印在脑海里,这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京剧演唱的独特之处,这种有别于流行歌曲的戏曲唱腔让学生学唱起来兴致勃勃,无形之间加深了对唱腔特色的感受。随即引导学生表演《唱脸谱》的“变脸”动作,根据每句歌词指导学生完成相应动作。在此,给予学生充沛展现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空间,学生可将自己平时在电视上或舞台表演上所看过的动作运用其中,主动参与京剧学习。在“唱”与“做”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的被吸引步入了戏曲天地!

图 2《唱脸谱》课例片段

总结

综上所述,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京剧欣赏教学的尝试是可行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我们可继续学习与借鉴西方奥尔夫教学法,以此作为改进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有益探索。愿发挥教育积极作用,

让新一代青少年通过欣赏学习领悟戏曲之精髓,并继以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传统。

参考文献

[1]李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7:8,.

[2]卡尔·奥尔夫.学校儿童音乐教材——回顾与展望[DB/OL]. http://y.3edu.net/aef/37986.html,2007-01-29

[3]李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7

[4]李妲娜.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纪念奥尔夫诞辰100周年[J]. 中国音乐教育,1995(4):33-34.

[5]于贵祥.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的教学原则与实践[J].教育科学,2002(02):20-21.

论文作者:陈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  ;  ;  ;  ;  ;  ;  ;  

原本性的奥尔夫教学法在京剧欣赏中的实践运用论文_陈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