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_黄帝论文

黄帝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_黄帝论文

黄帝城旅游开发战略策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帝论文,旅游开发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北京市区西北100公里处,即河北省涿鹿县东部黄土塬上,屹立着我国最古老的都城——黄帝城及与其有关的众多历史文化遗迹。黄帝轩辕氏是华夏各族的文明始祖,他于涿鹿之野战蚩尤、战炎帝的历史名播中外,但涿鹿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重大旅游开发价值,却长期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最近我们应邀作了一次实地考察,认为这是一处有深意、有特色、有气势、有难度、有前途的旅游处女地。它的开发必将对弘扬华夏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振兴中华志气,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和平友好产生重大影响;必将为河北省及北京旅游区增添一处举足轻重的旅游胜地;必将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着无以估量的作用。我们认为,只要紧紧围绕黄帝形象、黄土气息的古悠氛围三大特点大做文章,黄帝城的开发定会产生轰动效应。

一、“涿鹿之野”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1.黄帝城的建立

司马迁通过对百家之言的分析提炼和亲自游历采访,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主要活动在涿鹿一带。先“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又巡视各地,东至于海,西至于空桐,南至于江,北逐荤粥,从而保障了南北大地的安宁。于是黄帝威信大震,被各部族首领尊为天子,并与之“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即而兴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都城。

2.华夏文明的历史丰碑

黄帝在涿鹿之野的活动开创了华夏民族文化发展的新纪元,使其由“野蛮”进入“文明”时代。黄帝统一天下,局势安定,人们逐渐定居,垦田种谷,发展农牧,制做生产生活工具;黄帝始制文字和历史,提倡节材、防火;其妻养蚕、缫丝、织帛、染色,为先民们换掉了树叶兽皮;黄帝还发展医学,创造了指南车,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代名人如孙膑、司马迁、郦道元、李白、贾岛、文天祥、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孙中山、毛泽东、朱德等都对黄帝功绩给予肯定和颂扬,不少帝王还亲临黄帝葬地(涿鹿桥山)祭祀。

3.涿鹿——中华民族的摇篮

长期以来,人们对涿鹿之地未曾给予足够重视,这是历史的误会。据王北辰、曲辰等研究认为,唐代以前史书记载大体一致,以后因涿鹿县治降级乃至废除,地名消失达1280年之久,于是出现涿鹿即涿县,黄帝陵在平谷、在陕西,桥山在上郡(陕西清边)、在阳周(甘肃正宁)等许多混乱说法。其中以陕西黄陵之说影响最大,很可能源于《史记·封禅书》所载黄帝亡日乘龙上天将衣物掉于陕西中部的神话故事。

其实,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根据《史记》记载又经实地考察,将涿水、涿鹿山、涿鹿城、阪泉、黄帝祠、蚩尤泉等地理分布状况清楚地记于《水经注》中。清道光年间保安知州杨桂森又经过核对考察。1982年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侯仁之、徐兆奎、王北辰、苏天钧、俞美尔、马魁枢、王家骅、李宝田、高松风、唐晓峰等现场考察也认定其水道、古城及地理分布与《水经注》吻合无疑。1987年河北省文物局在现场找到五千年前的石(原字石加族)(兵器),填补了以往遗物无战争遗物之空白。笔者此次也看到古城中随处都有新石器时代之陶片,特别是山、水、城、泉之分布确与《水经注》所记一致。如此规模,如此齐全,如此吻合,决非巧合,也决非其他误传地方堪与相比。因此,涿鹿之野无愧为中华民族之摇篮。

二、得天独厚的寻根祭祖旅游胜地

1.规模宏大的黄帝史迹遗址

据目前所知,有关黄帝在涿鹿史迹大致分布在150平方公里范围内,其中较集中范围约8平方公里。

黄帝城坐落于涿鹿山下黄土塬上,呈不规则正方形(约500米×500米),城墙仍存3-5米高,城内灰、黑色陶片(间有红陶)随处可见,已发掘出仰韶和龙山文化遗物多件,尤以后者为典型。城南2.5公里为涿水之源张公泉(七旗泉),近年枯竭。城东1公里有阪泉,因黄帝“濯浴龙体”又称黄帝泉或黑龙池。水自流,量大,为优质矿泉水,已开发。泉东南0.5公里有指南车定车台。城南3公里有蚩尤泉,泉两眼,水量充沛,为承压喷泉;附近有古松、柏、榆数株。再南有土城埂,为蚩尤城遗址。泉西及西南突兀的黄土塬台地上分别有蚩尤三寨,城垣仍存,长宽在百米左右。

黄帝城西北25公里处有釜山。山麓有两古城,东城为明清遗址,西城颓为土埂,形迹远古;城内有泉,一涌一枯,其水文状况也与《水经注》相吻合。

黄帝城北8公里为桥山,山顶天生桥如故,前有黄帝庙遗址,山下有古城,为历代帝王祭祀黄帝之温泉行宫所在,现一片瓦砾。温泉屯村有两株拥抱于一起的奇特古树“槐抱榆”,十分有趣(著名作家丁玲曾在此体验生活写下了名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生动有趣的传说故事

长期以来,涿鹿一带大量流传着有关黄帝、蚩尤、炎帝等先民的故事,仅涿鹿县组织编写的《轩辕黄帝的传说》一书即选入故事69个,这些源于上古时期的口头传说,能够历经沧桑流传至今,足见伟大世祖汗马之功,扎根于民,深受广大民众之爱戴。同时,涿鹿一带之所以集中如此之多的故事,本身就可证明“涿鹿之野”的历史遗存。这些故事从战争到和平,从生活、生产到创造发明,无所不包,从其形象、细微的描述可以看出决非今人可以任意想象和生造。它是未成文的重要历史文献,更是我们今天修复古城,整饰内外环境,充实深刻内涵,开展趣味性、文化性、严肃性、参与性旅游活动的广博素材和历史依据。

3.广泛分布的黄土景观

黄土与中华民族之发祥休戚相关,深深地萦怀于广大华裔的心目之中。黄帝城所在之地是我国黄土分布之东北缘,那里有十分典型的黄土地貌景观,千沟万壑,奇丽多变,有的沟深达数十米,有的沟窄如一线天,有的大小相套尤如迷宫,有的弯弯曲曲神秘莫测,还可能找到像人、像塔、像桥、像井等中小型造型地貌。这里黄土地貌景观的开发意义决非一般,它将为黄帝城增加浓厚的黄土风采,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趣叶性、科学性活动内容。

4.夏季凉爽的气候条件

郭康对我国避暑旅游气候的研究指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7-24℃之间的地方即为避暑旅游之佳地。黄帝城一带7月平均气温约在22.8℃左右,比北京低3℃之多。游客夏季到此尚可避暑消夏,一举两得。

三、旅游开发战略策划

开发黄帝城这样一处在人类发展史上影响极大的旅游胜地,必须建立有远见、有胆略的系统开发指导思想,搞出有规模、有层次、有气势,有丰富内涵的跨世纪工程来。

1.资源与环境的系统化开发

(1)主体系统

①核心系列。黄帝故城是开发建设的核心,包括古城和阪泉两大项目。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反映出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基本建筑布局、生活方式和民俗特色来;第二,以一定气势、体量和规模,创造出轩辕黄帝崇高、威严、甚至富有威慑力的感应气氛,使游人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第三,阪泉应以现有泉池为基础与古城水库融为一体开辟为“粗犷园林”。古城水库可按传说故事更名为“黑龙湖”或“金马湖”。

②重点系列。以黄帝城为中心形成内外两个旅游圈。在内圈保留和适当整理蚩尤城残垣,以便永续保存。保留蚩尤南、中两寨原状,修复北寨,恢复当年兵寨氛围(但要逊于黄帝城)。蚩尤泉作重点复修、改建。第一,利用水头制造自然喷泉或趵突效果,并扩大水面;第二,形成前池后庙并与农村街景融为一体的山村景观格局。修复定车台、张公泉、蚩尤墓等景点。

在外圈上严格保护保岱两座古城残垣。第一,仿建黄帝与各氏族首领举行联盟会议之会堂,整修潘泉等周围环境;第二,在山上兴建盟誓仪式之堂、殿及游览亭台等,供登山游人观赏和小憩。在桥山修复黄帝庙、黄帝陵;中远期考虑修复温泉行宫,以壁画、雕塑、碑文、画屏等多种形式颂扬黄帝业绩,记述历代帝王、将相、名人祭祀黄帝之行迹,陈列吟咏桥山、温泉、涿鹿之野的诗词书画。

③背景系列。绿化涿鹿山,开发黄土沟。除发掘黄帝城附近自然黄土地貌景观外,要采取人工手段,配合黄帝之战和先民生活,创造一系列“人工黄土地貌”,如连通城内与沟谷的地下战道、地下仓库、窑洞、水窑、旱窖以及黄土桥、黄土塔、黄土林等似人似物的观赏景观。

(2)辅助系统

①购物系列。关键是创造特色产品。提示三项主体内容:一为仿古黑陶、红陶制品和石器制品,要花样多,地方特色明显,镌刻“中国黄帝城”字样;二为“黄帝城墙土”及部分陶片,以不同规格,精装为高级纪念品;三为以黑陶、红陶和大理石(当地产)为原料制成黄帝、炎帝等人物雕像及有关表现涿鹿之战、华夏文明曙光(如黄蚩之战、指南车、嫘祖养蚕等)的艺术产品。

此外,应大量开发地方土特产品和工艺产品,如矿泉水、杏扁、酒类、皮画等,特别是轻便易带、既有纪念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产品;还应创造一系列仿古食品和菜肴,以满足游人的怀古之心理需求。

②服务系列。根据景点分布特点和方便管理的需要,主要服务设施集中于黄帝城东3公里的矾山镇和距釜山、桥山较近的涿鹿县城两地。要建不同档次的宾馆和餐厅。近期在矾山镇建少量高级客房(三星级以上)和大面积餐厅(以方便北京方向来的一日游客午餐之用)。其它小型服务点视情况设于各景点附近。同时,还要考虑成立旅行社。

③环境系列。环境问题是制约黄帝城开发的主要问题之一。据县领导介绍,公路交通和通讯设施很快即可解决,这里也没有污染性厂矿。主要问题是植被覆盖和农村卫生环境太差,故此,必须引起地方足够重视,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旅游兴致,从而影响旅游事业的正常发展。

④纪念系列。为海内外旅游者及华夏后裔提供一处举行留念活动之地,如刻石、植树、赠送礼品等。

2.客源市场的动态开发

我们认为客源市场主要是远地市场与近地市场之分,不一定都要有依托城市,名声越大,对市场依托性越小。黄帝城的客源市场更应以动态开发的思想来对待。

(1)初期市场面对京畿

京畿是我国最大的国内市场腹地,尤以北京居民意识最高,往往闻风而动。因此开发初期的目标应瞄准京畿之地,包括暂住北京的外国人和海外华人。

(2)中远期目标是全国和国际市场

黄帝城的建设目标是国家级甚至国际级旅游胜地。在开发具有一定规模时即应面对全国,特别是国际市场。向海外广大华裔市场开拓是最终战略目标。

3.景观结构上的比较性开发

(1)景观结构策划

中国古籍中没有周代以前的著作,很多具体问题只能是推测。《易经》中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传说黄帝时有草生于庭,以及巢于凤凰阁,游于麒麟圃。可以想象当时建筑形式、格局已有一定水平。从黄帝时已制出冠冕衣裳,服装制度也相当完备,也可推知其建筑物体规模。从《墨子》中“尧堂高三尺,土阶三等”又可推知黄帝时建筑也可能已在一定高台之上。

①保留原址与仿古建筑相结合

为给游人造成既可怀古凭吊又可体察上古真实情况之环境氛围,建议保留现有古城并对城内进行抢救性文物发掘,收集、库存裸露文物;保留和适当加高城墙及房屋台基;保留部分果木,部分改为杂树,部分荒芜,以制造远古感应气氛;开辟步游小路,以防游人到处乱踩。同时在古城帝仿建一座等大黄帝城、按发掘、文献和传说推测布置城内外殿堂、民舍、会议、祭祀、歌舞、军阵、操练、图腾、作坊、烧窑等设施。为达到渲染黄帝伟大、尊贵、威严、可敬之目的,建设内容可以适当夸张和延伸。

蚩尤北寨可采用日本经验,在原址基础上复修地上部分。因北寨地势高亢,可做为黄帝攻城表演场所。

定车台全部复修,创造真实状况。

其他故城残垣主要是配合发掘进行现场整理,适当修复景物,以达到保存和游览怀古两满意。黄帝陵要作为重点工程。桥山和釜山下建筑和环境问题,视开发情况逐步决定开发规模。

②创建“远古园林”

从《诗经》即可知周文王时已有宫苑,不过造园主旨、意趣还很淡漠。黄帝城帝之阪泉可能主要为城内外军民饮水之用,也难免为黄帝休憩、沐浴和款待各氏族酋长之地,因此有可能为中国园林之雏形,其主旨、意趣更为淡漠,建筑更为粗犷。建设按我们最近提出的在山野性风景区多营建“粗犷园林”的思路,在此创造一种“远古园林”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从全局上看是“虽有人作,尽如原貌”;用材粗豪,做工不可过细,就地取材建成石桌、石凳、石台、石柱、茅亭、木栏;建筑物结构简炼,色调淡雅,林木花草也多用地方乡土品种,湖中行独木舟、木船、木筏等。关键问题是切忌城市园林化倾向。

③黄帝陵、纪念堂等应富丽堂皇

我国历代帝王之陵寝个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作为伟大民族之祖的黄帝陵和反映历代帝王、名人祭祀怀古活动的纪念堂以及进行文化交流之建筑,更应有一定气势、一定规模,应当富丽堂皇。

④突出城、寨、台、泉、旗五大特色

黄帝城保留之城、寨,历史最古,规模成群,地势高亢;其泉水量大,水质好,也成群;《史略》中有夏后氏修造王宫瑶台,《史记》让夏桀乃召汤而囚之夏台。故黄帝城南之定车台又可能是台之雏形;七旗泉因黄帝在此训练各部兵将,树起熊、罴、貔、貅、(原字貘的左边加区)、虎及自己(龟)的七杆图腾大旗而得名(现在,保存到1491年的黄帝兽皮画图腾,已从迁徙到北美的黄帝后裔易洛魁人那里找到,与《山海经》、《史记》等所说之大龟图腾徵完全一致)。故此,紧紧抓住以上五大基本特色在深度和力度上做文章,下功夫,定可创造出惟我独有的垄断性旅游产品来。

4.以寻根祭祖为主体的多样化旅游活动

华人后裔返回祖国大陆祭祀,欧洲人跑到非洲寻找人类文化之源,这些活动都是高层次的文化旅游。黄帝城的开发必将以寻根祭祖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如一年一度的黄帝祭日,两年或五年一次的华夏庆典,不定期的文化节,以及专门为京畿大中学生和居民安排的避暑消夏旅游活动等等,并可借这些大型活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洽谈和商贸活动。举办以上活动关键是要创造出严肃、深厚的主体内容,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要的旅游环境来,从而把黄帝城办成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本稿收到日期:1994年5月10日

标签:;  ;  ;  ;  ;  

黄帝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_黄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