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化学工业跨世纪发展的战略任务_化学工业论文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化学工业跨世纪发展的战略任务_化学工业论文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化学工业跨世纪发展的战略任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工业论文,跨世纪论文,两个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化学工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56年5月12日化学工业部成立以来,在党中央、 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化工战线广大干部、工人、技术人员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化学工业体系,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和支柱产业。1995年化工全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4418亿元(含石油化工、医药和日用化工),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其中化工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2290亿元。一些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其中合成氨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化肥、硫酸、纯碱、染料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纵观我国化学工业40多年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化学工业的增长,基本上采取的是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力求向数量和质量并举的方向转变,使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但从总体上看,仍未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格局,这种状况是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很不适应的。

其一,从“五五”以来,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低于同期全国工业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当超前发展的产业,没有实现超前发展。

“一五”时期,全国工业发展速度为18%,化学工业为28.7%;“二五”时期,全国工业为3.8%,化学工业为12.3%;“三五”时期, 全国工业为12%,化学工业为13.9%;“四五”时期,全国工业为9.3%,化学工业为10.4%。

从“一五”时期到“四五”时期,化学工业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但从“五五”时期开始,化学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低于全国工业的发展速度,使化学工业难以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五五”时期,全国工业为9.6%,而化学工业为9%,“六五”时期,全国工业为12%,化学工业为7%;“七五”时期,全国工业为13.2%,化学工业为7.8%;“八五”时期,化学工业作了很大的努力, 发展速度为9.8%,但仍然低于全国工业17.3%的平均发展速度。当然, 发展速度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反映了一种趋势。

其二,主要化工产品产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人均化工产品产量仍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①。

其三,化学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增加投入的力度,而固定资产投入产出的效率较低,投资效益、生产效率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八五”期间,全国化学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5亿元,是“七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11.3亿元的2.59倍, 而同期化学工业产值的仅为1.6倍。按产值计算,投入产出率仅为64.5%。

1995年,全国化学工业平均产值利税率仅为7%,而1990 年化学工业的产值利税率却为10.15%。

1995年,我国化学工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按产值计算)为5.92万元/人·年,虽然比1990年化学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4.6 万元/人·年,增长了28.4%,但如果扣除同期物价上涨指数,实际增长幅度仍然很小。

根据国外统计资料,1992年日本、美国、法国化学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为47.83万美元/人·年、27.4万美元/人·年和26.31万美元/人·年,我国化学工业劳动生产率同这些国家相比,有着几十倍、甚至近百倍的差距②。

其四,化学工业能源消耗水平虽然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但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们国内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仍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9倍。化学工业是耗能大户,每年消耗的能源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9 %左右,约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耗总量的13%左右,节能降耗的潜力很大。

从以上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靠高投入、高消耗支撑经济增长的路子再也不能走下去了。如果在“九五”期间不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化学工业将无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因此,加速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是我国化学工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不放。

一、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和合理经济规模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经济的增长首先要立足于利用好现有的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上项目与利用现有基础的关系。今后,新建一些能够带动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的重点项目是必要的,但必须主要依靠现有企业,凡是能够依托现有企业通过改组、改造增加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要的,就不再铺新摊子。对老企业的改造或扩建,也不能是简单地的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而要把上质量品种、上技术水平、上合理规模、上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实践证明,合理的结构和经济的规模,会产生新的效益和新的生产力。

我国化工企业规模与国外大公司的差距是明显的。美国《幸福》周刊最近公布了世界上最大的500家公司名单,共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 而我国工业企业却榜上无名,世界上营业额最高的10家公司中有6 家是日本公司。名列前四名的三菱、三井、伊藤忠和住友公司,年营业额都在1600亿美元以上。500家公司中最小的公司年营业额也达78亿美元。 今年我国也评出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其销售总额为12986.1亿元人民币,按现行汇率1:8.3计,折合1622亿美元,仅比世界500强第一名多一点儿。我国化工最大的企业集团,吉化公司年销售额才100 多亿人民币。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大企业集团在世界市场上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当前,国外许多大公司为了取得竞争的优势,加速了公司联合、兼并和重组的步伐。《幸福》杂志认为,目前,世界各大公司实行的改组就像上个世纪的工业革命一样急剧而意义深远。在当前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化学工业是一个重要的领先产业,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化学工业在产品结构加快向高技术、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以跨国公司为核心、以集约化经营为特征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也迈出了令人瞩目的步伐。1994年欧洲开始出现10亿美元以上大型公司的合并。特别是汽巴嘉基和山道士的合并,仅公司股票就上升了200亿瑞士法郎。 日本三菱化成公司和三菱油化公司对等合并,于1994年10月1日成立了三菱化学公司, 在日本化工界引起了轰动。这两个分别位于世界化工公司第17位和第48位的公司合并后,成为销售额超过1万亿日元的国际性大公司,进入世界化工公司前10 强之列。这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集中经营优势产品,增强竞争优势,实现跨国经营,力求控制国际市场。这种调整,使国际分工更趋深化,使技术、产品、市场形成了具有鲜明国际性甚至全球性的结构体系。

化工企业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大基地”战略和跨世纪工程的目标,即:“到2000年,培养55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5家,超过50亿元的10家,超过10亿元的40家”这一战略和目标在上上下下引起了很大反响。邹家华副总理在我们的报告上批示“从市场经济规律出发,按自愿的原则走联合的道路,以强带弱,合理兼并,调整结构,形成‘三大’,有可能走出一条路来。我赞成试点。”吴邦国副总理也提出了“产品一定要适销对路,市场需要”的要求。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使我们很受鼓舞,也更坚定我们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大基地战略的决心。

按照化工部分三个档次、发展55家重点企业集团的目标,各地上报的企业集团名单有150多家。经过分析核实,至少有90家能够达到2000年目标,其中销售额可望超过100亿元的有吉化公司、北化集团、 上海太平洋、上海轮胎、上海夭原、深圳石化等6家,可望超过500亿元的有12家,可望超过10亿无的有72家。这也说明,化工部党组提出的发展55家企业集团的目标是实事求是的。经过测算,这90家大型企业集团目前的销售额占全系统销售收入的22.5%,利税总额占全系统实现利税的46.3%,如果实现到2000年的预定目标,将会带动全国化工行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目前,化工企业集团已经显示出规模经营的优势。许多集团实施多角经营战略,企业发展迅速,经营业绩显著。吉化公司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大胆进行股份制改造,H股在港、 美市场站稳了脚跟,开始了攀登第三个发展台阶的创业。 青岛双星的运动鞋在国际市场上叱咤风云,最近双星股票上市,募集资金约1.4亿元, 投入建设后又有新的起色。还有深圳石化的综合商社显露出现代大公司的风采,铜陵化工集团组建后,一跃进入全国工业500强。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化工企业集团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在全国工业500强中的位次下降。 由于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如:母公司的构造问题,资产关系比较清晰、有实权有实力的是少数,多数实力不强,没有实现有效的资产联合,缺乏凝聚力;母子公司的关系问题,不能妥当地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造成“内耗”,影响运行效率和整体优势的发挥;政府部门对企业集团的发展或协调不够,对集团发展缺乏必要的关心和支持,或干预过度,这些都影响了企业集团正常发展。

为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大公司、大集团、大基地”战略,努力实现集团发展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企业集团在发展中的经验和问题,按照“规范体制、壮大母体,搞活机制、超常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加快集团发展的任务和措施。根据“抓大放小”的原则,准备选择60家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集团,作为化学工业的骨干企业,重点予以政策倾斜和扶持。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要侧重于提高质量,凡进入部重点企业集团行列的,除了销售额达标之外,我们研究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是体制要合乎规范,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了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二是实现超常规发展,年销售额和经济效益递增15%以上;三是科技水平在全行业居领先地位,新产品占产品总量的20%以上;四是市场竞争力强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前20名。使这批企业集团真正成为我们化工行业体制新、机制活、技术高、实力强、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入选的企业集团不搞终身制,而是实行滚动管理,两年作一次调整,达不到要求的自动退出,外围的企业集团则可以通过竞争加入。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决心扎扎实实地工作,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全面实现大公司、大集团、大基地的目标。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作用,积极探索企业制度的创新

两个根本性转变,一个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革,一个是生产力发展方式的变革,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依靠改革,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排除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障碍;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又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此保障和推进整个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必须不失机地加快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变。

加快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和保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既是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出发点,又是十分重要的落脚点。

企业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也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环节。江泽民同志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十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发展。”“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必须全面、准确地领会和贯彻”。这就说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是传统企业制度的简单翻版,而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的制度创新。

应当指出,企业制度的创新,必须适应市场机制作用的大环境,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制度创新后,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的本质,是通过竞争提高效率,实现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实践证明,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以通过大量积聚生产要素,提高市场占有率,迅速得到发展;而技术和管理落后、效益差的企业,则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逐渐丧失生存和发展的余地。所以,我们在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前提下,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作用,对于企业把握制度创新的重点,增加追求技术进步、提高集约化水平的内在动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否成功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企业制度创新上寻求突破。

实事求是地说,企业制度创新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在这方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自己摸索路子。化工部确定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统一认识,加快步伐,大胆实践,务求突破”。其具体要求是:“力争达到一个目标,实现四个创新,做好十项工作”。“一个目标”,即创造出全国同行业最先进的生产效率和一流的经济效益,力争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的技术经济水平;“四个创新”,即在产权管理制度、企业组织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和用人分配制度上实现制度创新,从整体上塑造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十项工作”主要包括核实企业法人财产占用量,落实投资主体,建立符合法定程序、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减员增效和激励约束新机制,全面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等等。总之,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而企业改革归根到底是企业制度的创新。化工企业在这方面的任务很重,许多问题需要探索解决,因此希望专家、委员多出主意、多想办法。群策群力,努力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从而为全行业的企业制度创新提供新鲜经验。

三、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化学工业的发展质量

随着世界经济技术一体化进程,以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技术进步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技术进步从效率和质量两方面对改善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发挥着重大作用。实施“科教兴化”战略是推动化学工业发展“三件大事”之一,对提高化学工业的运行质量和科技整体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的来看,我国化学工业的科技进步还存在不少问题,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尚未形成,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整体水平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化学工业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2%,低于全国平均28.7%的水平,比发达国家低得更多,发达国家在40、50年代,科技进步贡献率应就达到40%,到70、80年代达到60%左右,到90年代某些发达国家已高达70%以上。因此,化学工业加快科技进步的任务十分繁重,努力提高化工科技进步水平,增加化工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科学技术对化工发展的贡献度,是我们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

“九五”时期化学工业科技发展的目标,即力争到2000年,实现科技投入率达到1.5%;科技进步率达到33%;精细化工率达到45%; 化工商新技术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达到10%;投产重大新产品1500个;主要行业新建和改建生产装置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基本立足国内,达到国际八、九十年代水平,实现增长速度、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重点推广水煤浆加压气化等30项科技成果、重点开发年产15万吨料浆法磷铵与20万吨磷石膏制硫酸联产30万吨水泥等8项重大成套技术, 重点组织无内胎低断面子午线轮胎等10项科技攻关技术以及重点突破新催化技术、新分离技术、生物化工技术、计算机化工应用技术、聚合物改性技术、精细加工技术、工程放大技术、 新型节能技术和新型环保技术 等9项关键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高新技术产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发挥科技进步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的重要作用,化工部将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化工科技体制改革,把科研主体逐步由科研院所转移到企业中去。

(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运用现有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把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围绕产品开发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增强产品竞争力,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通过联合攻关、开发、推广、联建技术开发机构等方式,促进国内技术资源的发展与转移;还要积极培育发展技术市场,加强化工行业科技立法与执法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组建完善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四)要努力开辟经费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企业要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要逐年提高科技进步经费,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研究项目要力争列入国家或有关部门的科研计划,积极争取国家在资金方面的支持,效益显著的研究项目要大胆利用社会融资、金融贷款,同时积极开展与国外的技术合作,更多地利用外资,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入的新格局。

四、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培养适应化工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科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从目前情况看,化工行业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高的,但是我们缺乏青年一代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外向型经济人才,这种状况既难以适应“九五”化工发展的需要,也难以适应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因此,化学工业的“九五”计划提出要实施6项发展战略, 其中之一就是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战略,重点培养和造就化学工业跨世纪的学术、技术和管理带头人,包括造就一支职业化的企业经营者队伍,培养一批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加快外向型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工人队伍的技术素质。

培养人才,基础在教育。要大力发展化工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适应化学工业“九五”发展的需要,增加人才数量,提高人才质量。要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尤其是部属院校要加大改革力度,在普遍提高办学水平、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基础上,争取一、两所高等学校进入“211”工程,一批高等专科学校、 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成为国家级示范学校或重点学校。到2000年,化工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要达到12万人,化工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达到7万人, 技工学校年招生能力达到4万人。要大力加强化工职业教育,加快培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化工行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通过强化在职教育和调整高、中等学校逐步形成比例协调、专业配套、相对完整的化工教育体系。

化工专业技术干部队伍,是“科教兴化”的主力军。化工部正在着手制订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的“九五”计划,主要目标是增加专业技术干部的总数和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提高专业技术干部的学历层次,加速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化工专业技术队伍,培养一批跨世纪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为此,一是要加强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工作,建立科技人员正常进修学习制度,通过研修和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学术交流,办好图书馆、阅览室等,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提供良好条件。二是要改善专业技术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健康疗养以及住房等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对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凡是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都要认真、尽快地解决,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努力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通过改革科技人员管理体制,形成一套用人公平竞争、人才合理流动、收入与效益和实绩挂钩、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科技干部管理制度。

培养化工跨世纪的优秀拔尖人才,关系到我国化学工业能否抢占新世纪的技术制高点。为此,“九五”期间,我们要在加强科技队伍整体建设的同时,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在世界科技前沿拼搏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要放手使用中青年人才,让他们参加重大科研课题、学科建设课题和工程项目,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提供经费支持,建立青年科技专项基金。要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对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要大力宣传表彰科技人员中的先进人物,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要吸收青年拔尖人才进入各类学术团体和机构,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

培养一批职业化的企业管理人才,不仅是“九五”化工发展的需要,而且对搞活国有化工企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有一流的企业经营者,才会有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效益。一个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可以努力创造一个好的经营环境,建立一套好的经营机制,培养一支好的职工队伍,使企业兴旺发达。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今天,培养和造就优秀的企业经营者队伍已成为我们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带有紧迫性和全局性的课题。我们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企业经营者队伍形成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按照职业化、市场化的方向,探索新的条件下企业经营者的培养和管理办法,改善经营者的分配办法和考核奖惩制度,制订考核评价标准,建立资格认证制度;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自身素质,如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加强学习,增强党性原则,优化知识结构,摆正自己和群众的位置等。

化工部技术委员会成立以来,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围绕化学工业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超前的、宏观的研究,如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课题研究等,及时向部党组提出建议,在许多重大问题决策过程中起到参谋和咨询作用。各位常委在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课题中帮助有关部门做技术组织协调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去年部党组决定将技术委员会更名为经济技术委员会,希望拓宽工作范围和视野,加强经济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此我在这里对经济技术委员会提几点希望: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决策咨询研究的水平。经济技术委员会要把决策咨询研究作为经常性的重要任务,有针对性地超前研究一些化工发展中的战略问题,一方面可以选择“九五”规划和2010年设想中的战略重点和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世界化工发展动态的监测,针对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咨询报告或建议,供部党组决策时参考。

二是要进一步发挥群体优势。经济技术委员会人才荟萃,包括了我部系统中的全部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以及各化工专业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专家。经济技术委员会要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在各个岗位上工作的委员的作用,还要特别注意发挥专家网络专业组的作用,把各方面的专家团结起来,集中他们聪明才智,共同为化学工业发展献计献策。

三是更广泛地发挥作用。经济技术委员会要面向全行业,主动介入化工经济、科技发展的各个重要领域,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机关各司局和企业事业单位,对经济技术委员会的工作,也要给予更多支持,提供更大的方便,更善于借助经济技术委员会的力量,搞好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

注释:

①我国化肥产量占世界化肥总产量的13.8%, 但人均产量仅占世界人均产量的0.69。纯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6.7%,人均产量仅占世界人均产量的0.84。烧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7%, 人均产量仅占世界人均产量的0.49。乙烯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1%, 人均产量仅占世界人均产量的0.26。化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3%; 而人均产量仅占世界人均产量的0.32。

②1990年化学工业万元产值总能耗为13.75吨标煤,1994 年降低为5.29吨标煤。

标签:;  ;  ;  ;  ;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化学工业跨世纪发展的战略任务_化学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