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疗法在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舌根音前置化的效果分析论文_邹亚莉

音韵疗法在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舌根音前置化的效果分析论文_邹亚莉

(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音韵疗法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舌根音前置化音语音治疗需要的时长及效果,对临床语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采用音韵历程分析量表语音评估并进行规范语音治疗,获得正常语音的82例FAD前置化音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音韵历程分析结果将82例FAD舌根音前置化音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音韵历程语音治疗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构音训练分别进行语音训练。结果:实验组语音训练总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训练前后语音清晰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对FAD舌根音前置化在常规构音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音韵历程治疗法可缩短语音训练时间。

【关键词】音韵疗法;功能性构音障碍;前置化

【中图分类号】R76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067-02

功能性构音障碍[1](Functional articulation disorder,FAD)又称为发育性发音障碍(developmentalarticulation disorder)或发育性语音不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言语障碍,常因吐字不清影响儿童言语交流。

1.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以发音不清在本院语音治疗室就诊的FAD舌根音前置化患儿82例,均符合日本听力言语学会制定的FAD诊断标准[2],排除由唇、腭裂等所致器质性构音障碍及脑瘫等所引起的运动性构音障碍,随机分为2组。①实验组40人,其中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7±0.41)岁;②对照组40人,其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9±0.37)岁。实验组及对照组构音错误均为舌根音障碍,其中实验组舌尖中音替代舌根音28例,双唇音替代舌根音12例。对照组舌尖中音替代舌根音29例,双唇音替代舌根音11例。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传统构音训练 对照组采用包括口腔功能锻炼、触觉训练、音素/t/训练、音节训练,熟悉掌握后再训练音素/d/、音节训练、语言训练。语音师每周训练1次,每次30min,家庭训练内容由治疗师布置相关作业,由患儿家长执行,每天30~40min。

1.2.2音韵历程治疗 ①建立舌根构音行为的概念。患儿舌尖中音替代/d/→/g/、/t/→/k/。认识构音位置前后的声音,语音师分别示范/t/、/k/两个声音,并和患者讨论舌前部声音和舌后部声音的差别,每当语音师发/t/时,让患者咬咬自己的舌尖,每当语音师发/k/时,让患者指指自己的脖子。当正确辨识后语音师示范/k/(单音)让患者模仿,当患者正确发出时给予增强,若患者出现/t/替代时,语音师模仿此声音并使用口语提示说明这是舌前部的声音,强调位置前后的对比并再次示范/k/。在训练中每五次尝试中有四次正确发出目标音,则不给于示范让患者尝试自发性发出目标音,若没有达到正确的发音,语音师模仿患者的发音,患者可以正确辨识语音的构音动作,以加强自我监控的能力。②建立舌根音节/k/的构音行为。结合/e/、/a/、/u/元音,直接以音节示范,若患者无法正确模仿时,语音师在示范时先发/k/再发/e/,等患者熟悉此动作后,再示范目标音节/ke/,当患者模仿音错误时,告诉“要用舌后部的声音”,并再次示范目标音/ke/,当患者正确发出时给予增强;若没有达到正确的标准,患者可以正确辨识语音的构音位置,以加强自我监控的能力。语音师准备好命名图片,利用最小配对(构音位置前后之对比)的词汇,如/ku/裤和/tu/兔的图片,训练患者分辨出构音位置前后的对比。以上方法类推至其他音节的练习上。③类化至舌根音/k/的词汇。利用有目标词汇的图卡,让患者练习命名目标词汇,开始之前语音师先提醒患者:“等一下都要用舌根的声音”,在命名图片的过程中若出现舌尖中音替代,语音师则使用比喻法提醒患者,并再次示范目标音让患者模仿;若患者说出目标词汇,语音师要给予正向回馈以增强其正确的构音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④目标词汇在一堂课训练总次数中正确率超过80%可拓展到说故事、看图说话自发性的言语样本训练。语音师每周训练1次,每次一对一训练30分钟,家庭训练内容由语音师布置相关作业,由患儿家长执行,每天30~40分钟。

1.2.3完成治疗的标准 所有患者错误辅音及其音节都能正确发出,相应词汇有80%以上发音正确为训练完成标准。患者训练前后均进行录音对比,录音内容如下:实验句(哥哥喝可乐);汉语拼音字母表;语音清晰度字表。按以下公式计算语音清晰度,语音清晰度= (正确的音节数/ 所读音节的总数) ×100%;训练总时长以每例患者完成训练的小时为单位。

1.2.4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对两组患者训练总时长及训练前、后语音清晰度进行分析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表 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后语音清晰度差值和训练总时长对比表

分组 语音清晰度差值(%)训练时长(h)

实验组(n=80)20.05±3.34 1.95±0.67

对照组(n=80)19.90±3.79 3.16±0.60

P***

2.结果

82例FAD患者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语音治疗后,语音清晰度均明显提高。实验组语音清晰度由治疗前的64.7%提高到治疗后的98.3%,治疗总时长平均为3.9h;对照组语音清晰度由治疗前的65.2%提高到治疗后的97.9%,治疗总时长平均为5.6h。经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语音清晰度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治疗总时长,其中实验组训练总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 具有显著性临床意义。

3.讨论

多年以来,语音病理学家普遍认为构音错误是单一音素或单一音节的错误问题,都偏重于个别音节的治疗矫正。语音治疗师对FAD矫治的出发点是从新的语音动作开始,一次教一个音,然后逐步建立语音的稳定和类化,因为构音错误被认为是儿童做不到发出某语音的动作,所以治疗的方法和教学活动也都是站在训练发音动作的基础上,认为一旦儿童能发出正确的音,并且在不同的语言层次(如单音、字词、句子)上练习该语音的动作顺序,新的行为即可逐渐类化,这就是传统构音训练方法[2]。70年代后,语音病理学家们逐渐认识到FAD其实不是普通单一音节的错误,而是一种有规律的错误,于是关于儿童音韵发展和音韵分析的研究相继出现,思考的方向渐转移至儿童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错误的语音,以及儿童是如何习得自己语言中的音韵系统,David Ingram在其出版的Phonological Disability in Children[3]首次提出了音韵分析在临床上的运用,对语言治疗有着重要影响。以音韵理念为基础的治疗认为儿童的语音错误是因为未学会区别使用某些语音,或者字的音节结构。

本研究提示通过音韵历程治疗有助于提高FAD语音训练效果。音韵历程治疗常需要运用一些策略[4],如对比治疗步骤、音韵概念建立与循环训练。对比治疗步骤就是最小音组的比对,本研究中利用如肚子与兔子,裤子与兔子等词汇,前者是因为构音方法的差异,后者则是构音位置的差异,这样的有意义比对明显而易懂。本研究中音韵概念建立在有意义的意象[5],对患者是最直接的方法;循环训练则是训练一个音韵历程所有的错误音,但依据语音错误程度,引发性等做顺序排列;音韵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要记录患者练习目标音的次数:正确/错误的次数,不经提示/经提示的次数,自我修正的次数,以及患者在自发性言语中,语音类化的次数。不只记录目标音的学习进度,语音师还要记录其他错误语音的变化,有时目标音学习,会类化到其他的语音,有效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从本研究结果看到传统的构音治疗法仍然有相当的成效[6],不论语音治疗师采取哪一种理念或技巧,我们或许可以提出的问题是:若针对同一个患者,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这将是我们以后语音治疗工作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Broomfield J,Dodd B.Is speech and therapy effective for chil-dren with primary speech and language impairment? Report of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J].Int J Lang Commun Disord,2011,46(6):628-640.

[2]杨健.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语音错误类型与内在表型相关性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4.

[3] Ingram,D.(1989).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Method,Description,and Explan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verstiy Press.

[4]李胜利,陈卓铭.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1,99-11.

[5]梁卫兰.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0):876-877.

[6]徐亚琴,梁沂,胡小沙,等.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21个词首辅音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5):472-474.

论文作者:邹亚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  ;  ;  ;  ;  ;  ;  ;  

音韵疗法在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舌根音前置化的效果分析论文_邹亚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