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己想读的书论文

读自己想读的书

文 潘玉毅

人生千条路,书是心安处。读自己想读的书,读自己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书,于一个人而言最有意义。

关于读书,我们在谈论古人的时候常常会用到两个词:“三余”和“三上”。古人为了多读书,惜时如金,不仅会把“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时间用上,甚至连“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也不放过。这一点,现代人同样可以。如果真想读书,等车的空隙可以读书,坐在船上、车上、飞机上也可以读书,吃饭排队的时间可以读书,别人午睡的时间也可以读书。毋庸讳言,跟古人比起来,今天的人无疑拥有更多的自由。衣服在自动洗衣机里滚着,饭在电饭煲里煮着,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何妨把书本抱出来看上一会儿。时间虽不从容,但攒得多了,数量依然可观,收获想来也是如此。

其实,就读书这件事来说,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实在是太幸运了。至少,新媒体的流行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方便。手机,电脑,kindle,阅读的平台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可选的对象范围也越来越广。除了实体书,我们还有库存海量的电子书,想看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办公室、餐厅、咖啡馆、电影院的休息室、公交车的雨棚下……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古人所不具备的。以前读书需有书卷,出门最怕雨淋,再早之前,读书还得抱着竹简,笨重不说,携带还不方便,故而,读书的场地也是相对固定的,非得出门时少不得要套个马车。这在今天是很难想象的。

有如此优势,我们更应该剔除一些无意义的琐事,把应酬交际的时间用来读书。事实上,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谓的“没有时间”不过是一句谎话、一个悖论,不是你真的没有时间,而是你不屑于收集这些时间罢了。因为对你而言,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能做的事情太过有限,也太麻烦,自然也就没有那个必要了——反正大把的时间都挥霍掉了,也不差这一点了,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私心测度,这样的人多半不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碎片有大小,每个人可利用的时间也有多少,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条件如何艰苦,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真的想看书,就一定可以有效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反过来说,你如果总是抱怨时间太过琐碎,没有大块大块的时间供你读书,最后,时间在抱怨里流逝,到某一天幡然醒悟,决定勤奋攻读时已经来不及了。

从思路对比中可看出,十年后所设想的更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经验积累,充分利用图例“两次”来直观理解“2倍”,并建立“2倍”模型,同时延伸至简单乘除法的解决问题;再从“2倍”过渡到“多倍”,通过变式加深理解“标准量”的重要性;最后由“一题”拓展到“一类”强化理解倍的本质——两个量的比较关系,使知识结构化;再延伸至“倍数与因数”,使知识关联化,解题策略模型化。

关于《广艺舟双楫》,曾宪就[22]认为,该书是清代最重要的书法理论专著,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总结了碑学的理论和实践,使碑学成为一个流派,从而影响了整一代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

这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大人的故事有很多,只是他们闲暇的时间却很少,不能由着我们的性子一讲就是三四天。有些贪心的孩子觉得一天只听一两个故事不过瘾,想等大人们完全空下来了一股脑儿听个够。遗憾的是,这一天一直没有等来。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偶尔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发生。只有妥善处理好读书与工作、生活的关系,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发挥的作用才能最大化。

人生千条路,书是心安处。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书籍门类也有差别,选什么书来读,我们只需遵从内心的感觉即可,不必刻意照顾大众的审美,亦不必刻意迎合文学的趋势和潮流。人生在世,没有比读书更有价值的事情了,不管这书是大作家所写还是无名人士所撰。读自己想读的书,读自己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书,于一个人而言最有意义。

(作者单位:宁波慈溪市供电局)

(责任编辑:陈沐垚)

标签:;  ;  ;  ;  ;  ;  ;  

读自己想读的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