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中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论文_王蕊

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 山东枣庄 277100

【摘要】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7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按照相同的比例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研究组,分别采用西药和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81.08%),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利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活血化瘀;缺血性脑血管病;作用

前言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进展性卒中、完全性卒中、边缘区梗死、腔隙梗死[1]。对于这类疾病,临床上主要有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内科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治疗、控制高血压和治疗血液成分异常。我院为了研究活血化瘀中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展开了以下的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抽选出74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病例数均为37例,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7例;患者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2.48±2.67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5例;患者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2.75±2.7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在饭后用温水服用,每天1片,必须整片服用。在皮下注射0.4ml低分子肝素钙,维持三天,并维持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研究组在手术前后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制作成中药汤剂,配方为:党参20 g,茯苓、丹参、半夏、白术、胆南星、毛冬青、天麻、红花各15 g,当归10 g,炙甘草5 g。对于中风日久患者,或者舌质暗紫或者边有瘀斑者,肢体乏力麻木者,再加川芎、赤芍、全蝎、水蛭、桃仁;对于面色苍白、舌淡红苔薄白、全身乏力、脉细患者,再加黄芪、山药、五爪龙;对于大便不畅患者再加枳实和大黄;对于言语不利再加郁金、石菖蒲、远志。

1.3疗效评定

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基本痊愈、明显进步、进步、无变化。基本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可以自理;明显进步: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肌力恢复4级以上,语言功能恢复,能够进行部分的生活自理;进步: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肌力恢复3级以上,语言功能稍微恢复,能够进行部分生活自理;无变化: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无明显的变化,生活无法自理[2]。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明显进步率+进步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文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来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的形式表示,用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08%,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n(%)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很复杂,单独采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制比较明确,能够多层次、多途径地保护缺血性脑损伤[3]。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也逐渐增多。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要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更好,可见与常规的西药治疗相比,活血化瘀中药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更高。活血化瘀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丹参、川芎和当归是主要的活血化瘀中药。目前,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里,最为常用的为丹参和川芎。在中医理论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是气血逆乱而引起的血瘀证,在《内经》中,王清任提出“瘀血学说”;在《素问·调经论》中说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4]。因为血瘀症状贯穿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整个发病过程,因此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的中药配方由丹参、川芎和赤芍等药物组成,其中的有效成分可降低人体中丙二醛的含量,还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自由基的产生和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和清除氧自由基的生成,同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缺氧损伤[4]。丹参和水蛭素可有效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抑制微循环通透性增高,从而改善凝血酶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川芎能够抑制平滑肌细胞分裂,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川芎嗪可抑制平滑肌细胞I、II型胶原基因转录,避免再狭窄的形成,对内膜增生有着抑制作用[5]。在活血化瘀中药中,抗血栓作用的药物主要有丹参、赤芍、当归和红花,其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的效果。活血化瘀中药配方里,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均有着抑制作用,丹参、红花等药物能够延长部分凝血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使血清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据研究,川芎嗪可经血脑屏障进入大脑部位,对血管起到扩张作用,从而改善微循环,并且对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红花能够起到抗凝血、抗血栓、降血脂和扩血管作用。多种中药一起结合使用,能够发挥诸药的协同作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活血化瘀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显著的疗效,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刘艳,段国贤.中药对脑缺血的影响及干预机制[J].医学信息,2014,27(12):630.

[2]张燕婷,黎劭学,白小欣等.益气活血化痰法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08):1444-1446.

[3]陈长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中药应用频次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3):126-127.

[4]石景洋,付卫云,毛秉豫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中药应用频次及临床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0):2464-2467.

[5]宋张杰.活血化瘀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8):146-147.

论文作者:王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  ;  ;  ;  ;  ;  ;  ;  

活血化瘀中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论文_王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