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兼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_银行论文

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兼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_银行论文

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兼论我国银行业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银行业论文,发展观论文,牢固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树立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入WTO后,银行业是我国重点开放的行业。随着2006年底向外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承诺日渐迫近,面对来自国外的大银行,特别是美欧日银行业的日趋激烈的强大竞争,如何提升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摆在我国银行业面前的首要课题。笔者认为,我国银行机构与国外大银行相比,最重要的差距体现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经营理念和经营作风上。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是发展的先导,我国银行业要想真正成熟起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关键是要进行观念上的更新,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一、要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资金、业务量,还是人力、物力,在国内银行业中都占据压倒的优势。如果单从排名看,早在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均已进入全球25家大银行之列(中国建设银行排名29位),其中中国工商银行曾以227.92亿美元的一级资本居于全球第7大银行的位置,在规模上堪与世界级的跨国大银行一比高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业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规模上看虽然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银行的资本规模并不等于银行的实力。我国的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弱点并不是规模,而是盈利水平不够高。据报载,我国各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一般在千分之一以下,资本利润率在1%左右,而国外的好银行这两个反映经营效益的利润率指标分别为1%和10%左右。相比之下,差距不小。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过低,使之缺乏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加入WTO后,面对国外大银行今后日趋激烈的竞争,我国银行业怎么办?惟一的出路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开放的思维,创新的观念,寻找和开辟更快发展的新路子。“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真正实现赶超。虽说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仍然是发展,但科学的发展观却是注重规模、质量、效益三方面协调有序的发展。

多年来,我国银行业习惯于运用存贷款规模作为衡量业务发展的标准。在传统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银行业有着很强的总量偏好和规模扩张的冲动。这种追求规模扩张的冲动,主要来源于竞争的压力和内部的激励机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银行资产运用以贷款为主,银行利润主要依靠利差收入,收入总量要增长,就得靠扩大资产规模,因而使得我国的银行机构普遍存在着重资产、重存款规模的心态。对商业银行而言,适度的规模是必要的。倘若没有一定的规模就没有利润增长的空间,不仅难以发展,也难以化解不良资产。但是,扩大规模并非是商业银行的惟一选择。

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等同于规模增长,而是规模的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的有机统一。从某一家银行来看,如果仅是量上的扩张,而没有质上的提高,那么,这家银行要推出自己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不可能的。银行的好坏并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主要是取决于资产的质量、资本实力和盈利水平。现代银行业竞争的最终胜利者,并不一定是谁最大,而是谁最强,谁最好,规模已不再是决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惟一要素。例如,资产规模中等的英国标准渣打银行,由于其单位资本金和资产额的盈利能力最强,2000年被评为全球业绩最佳银行。又如,据报载《亚洲货币》在1999年底对亚洲最重要的88家银行进行评比,在被评为最佳的5家银行中,有4家资产规模远小于位居88家参评者前列的所谓十大银行。在被评为15家最佳银行中还有几家中小银行。由此可见,银行的孰优孰劣并不在于其规模的大小。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的影响,下决心走出单纯追求规模增长的误区。过分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方式,其结果必定会导致资本充足率不足,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不强。因此,要讲求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在这三者之中,效益是银行经营的目的,规模是银行实现效益的手段,而确保资产质量则是银行经营的前提。

银行作为负债经营的企业,支撑其规模扩张的应当是市场环境、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已告别了资金绝对短缺的时代,并已进入了资金相对充裕的时期,银行业追求规模扩张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客观上需要在发展的理念上进行调整。我国的银行业应当由传统的追求资产规模高增长战略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新战略,由过去以资产规模增长为中心,转变到提高资本收益率为中心的目标上来。

我国的银行业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效益作为各项经营活动进退取舍的核心标准,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经营体制和内部机制,不断提高盈利水平,并妥善处理好规模、质量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国银行业只有在保证资产质量和提高资本运营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做到既大又强。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惟有如此,也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在全球金融业的版图扩张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国有朝一日成为金融强国创造条件。

二、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始终是银行业改革和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要牢固树立“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观念。“以人为本”,把人才建设列为头等大事,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在我国,银行业虽然拥有一支庞大的员工队伍。但是,精通现代银行业务并熟悉国际金融惯例的人才却十分缺乏,取得国际认可的特许金融分析师屈指可数,在国际金融界享有声誉的银行家更是凤毛麟角。从总体上讲,我国银行业的人才是短缺的,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更加缺乏。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这已成为影响我国银行业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原因。

那么,我国的银行业如何做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工作,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呢?具体说来,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快人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公平竞争,注重实绩,建立健全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和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2)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不拘一格引进和选聘提拔对业务发展能起重要作用的优秀人才,并委以重任,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施展才能营造良好的环境;(3)建立完善的培训、轮训和考核体系,通过对从业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学科的知识培训,强制充电,严格考核,以实现员工队伍知识结构的创新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要树立金融创新的观念

商业银行作为从事金融业务的企业,其金融创新理应以业务创新的为重点。我国银行业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业务比较单一,以存贷业务为主,缺乏金融创新,缺乏“拳头产品”。加入WTO后,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不彻底进行业务调整是难以适应的。因此,我国银行业必须高度重视金融业务的创新,特别要高度重视和发展中间业务,以拓展业务领域,寻求更多的生长点、收益点。

中间业务由于不占用或少占用银行资金,只是依托银行自身在资金、技术、机构、人才、信息和设备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为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或佣金,因而具有成本低、风险小、流转快、利润高等特点,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受到银行业的青睐。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银行业在激烈的国内外同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金融创新的主要领域。我国的银行业应当树立金融创新的意识,转变经营理念,正确认识中间业务在银行经营中的地位,改变中间业务是“副业”的看法和做法,要把拓展中间业务与吸收存款、收贷收息一样等同看待。

中间业务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系统工程。(1)要制定中间业务发展计划和总体思路,分阶段落实,稳步推进。在目前的起步阶段,应先从传统的中间业务开始,积极为客户提供代理、咨询、担保、结算、清算、汇兑、信用卡、票据业务和私人理财等业务,并通过对现有的中间业务品种进行梳理、丰富和完善,形成具有特色的“精品”。然后,再在积累经验和创造一定条件的基础上,试行国际新型金融工具,如期权交易、债权转让、远期利率协议、可互换债券和外汇期货等等高档次、高技术的中间业务,以使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发展逐步接近国际银行业的先进水平。(2)要设置专职机构,专门负责中间业务的研究开发,新品种的设计推广、宣传推销、管理以及人才培训、选拔,并逐步建立中间业务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3)中间业务作为一种新业务、新技术、新手段,发展之初,在人财物上要加大投入力度。与此同时,还应将中间业务收入完成情况、收入成本及收益情况等指标列入考核体系之中,以促使各级银行更加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要树立科技兴行的观念

当今银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业务品种的创新,管理效能的增强,金融效能的开拓,都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的。因此,银行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提高对金融科技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技兴行的思想观念。

随着网络和电子技术不断应用于银行业务领域,银行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开发利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大都十分重视对科技的投入和科技人员的培养,许多大银行集团都拥有强大的科技开发中心。我国的银行业虽然近年来加大了科技投入,在采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设备,促进办公自动化、电子化银行以及由此延伸的自动服务手段的应用与推广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我国金融科技的软件开发仍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银行业务的需要。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时代金融创新的首要成因。以计算机、通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为金融创新提供有效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而金融业务以及金融交易方式的创新,能使金融机构提高效率,增加经营效益。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银行业还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抓好基于信息技术运用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特别是运用科技手段实现金融创新的能力,以促进我国银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

五、要树立优质高效的服务观念

银行作为一种服务性很强的行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优质高效的服务观念。就银行而言,惟有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认真抓好服务,才能改善与用户的关系,树立新的形象,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利润,提升竞争能力。银行业只有靠文明优质的高效服务和良好的形象,才能牢牢地把握现有的客户,吸引潜在客户。很显然,如果没有客户,哪来业务;没有业务,哪来利润。因此,抓好服务,是银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制胜之道。

那么,我国银行业怎样才能抓好服务呢?

首先,要树立用户至上的观念,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人员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所显露出的仪表、举止、言谈、神情等方面的表现,是直接影响客户能否接受服务的重要因素。银行员工不管是在办理负债业务的储蓄窗口,或是办理中间业务的结算柜前,还是办理资产业务的信贷洽谈时,都应当有一个良好的服务态度。要让客户对服务产生好的印象,感到满意,富有吸引力,愿意建立持久的往来关系。银行员工服务态度的好坏,可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服务效能的高低。

其次,坚持以优质服务求生存、求发展的方针,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无论在数量上或在质量上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应当把握市场定向,贴近客户需求,加大服务创新力度,不失时机地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争取能不断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而又高效的服务。

由于银行服务业是最容易模仿的行业之一,大凡新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形式一旦在市场上公开面世,就基本上无秘密可言。这一特点,要求银行业在经营服务中必须更加重视开拓创新,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一方面,要勇于开拓,能不断地进行创新,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令、法规的前提下,争取能率先推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产品,抢先占领市场;另方面,又要重视服务形式的创新,对于同样的金融产品,通过服务形式的创新,利用自己独具特色的服务,造成同中有异,异中取胜。

标签:;  ;  ;  ;  ;  ;  

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兼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