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灭火救援中消防员个人安全防护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利

关于灭火救援中消防员个人安全防护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利

(新疆乌鲁木齐市消防支队特勤一中队 新疆 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本文从基层部队实际出发,从灭火救援过程中消防员人身安全进行深度剖析,希望给基层消防部队官兵提供切实可行的自我保护建议。

关键词:消防;灭火救援;消防员;人身安全

目前我国现役武警官兵是消防的主要力量,消防员更多是在救灾实践中积累经验,但是人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高危行业,而消防经验的积累常常要以生命为代价。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国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业务训练中共有985名官兵伤亡,其中牺牲68人、受伤917人。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原因有爆炸、扎伤、坠落、砸伤、烧伤、中毒、摔伤、触电等,安全防护不到位是主要原因之一。而2008年至2012年,在灭火救援中牺牲的消防员超过140人。2013年至2017年3月份,牺牲消防员人数达130人以上。单是2015年8月份的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事件,遇难消防员39人,失联消防员64人,其中多名消防员为年轻的90后。两数字相加,超2005~2014年我国消防员死亡数量总和。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杜兰萍称:“这是新中国以来消防官兵伤亡最为惨重的事件。”针对当前消防部队面临的繁重任务,如何切实做好自身安全防护,避免消防员无谓伤亡,已经是我们急需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20多年的基层部队亲身实践经验,对当前身处基层的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个人安全防护方面的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1 基层部队消防员作战中的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消防员配备的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已经形成基本防护装备(如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消防手套、消防头盔、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等)与特种防护装备(如消防员隔热防护服、消防阻燃毛衣、阻燃头套、抢险救援服等)两大系列。这些装备按照“优先配置、安全可靠、系统配套、实用有效”的原则配备消防部队,为能有效地抵御各种灾害或事故现场有灾害物质和外力对消防员伤害,保护消防员人身安全,增强消防员战斗力,充分发挥消防技术装备的各种功能,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种灾害事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消防安全专业人士表示,军龄四年以内的消防员死亡数量比例很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入伍时间短的消防员,灭火救援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缺乏,对灾害事故现场危及消防员安全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能力不足。其次,从事灭火救援时间短的消防员,灭火救援中紧急避险能力差。再次,入伍时间长的消防员,从事灾害事故组织指挥工作的可能性高,远离灾害事故危险区域,自身安全更有保障。

1.1灭火救援中的个人安全防护现状

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是消防员在消防救援作业或训练中用于保护自身安全的基本防护装备和特种防护装备。目前我国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标准已近30项,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标准体系也日趋完善。最新发布的GA621—2013《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也进一步完善了装备的分类,增加了一些新的装备和配比,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不足之处尚有待改善提高。火场中消防员死亡,包括其他火场中非消防员死亡,火烧并非是最大致死因素,超过一半以上是有毒烟雾毒害窒息而死。因此,加强消防员个人呼吸防护装备更新是当前个人防护装备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自2009年开展消防铁军训练打造灭火救援攻坚组以来,对消防员个人安全防护装备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消防界人士通过研究各类消防员伤亡的事件,分析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提出了各自见解,为灭火救援和业务训练中消防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了宏观的理论指导。

1.2存在的问题

在化学灾害事故处置中,特勤消防中队到场力量所使用的装备基本形成了系列配置,主要包括:防毒衣、重型防护服、空气呼吸器、消防靴套、消防手套、防护镜、消防头盔等。但是目前来说,仍有很多普通中队存在此类装备配备不足问题。就偏远地区常规消防中队而言,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具的配置仍明显滞后,其他特种防护装具更是少的可怜。与之相反,当前我们遭遇的一些重特大化学灾害事故,往往需要集中调集兵力,同时化学事故现场无不环境恶劣、险象环生,对参战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具的配置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化学事故救援中,没有必备的个人防护装具,消防员仅凭勇敢精神的后果,往往容易造成中毒、辐射热灼伤或被烧伤。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以美国的化学机动消防队为例,他们的个人防护装备一般为:有滤毒设备的空气呼吸器、防化学腐蚀和高温的防护衣、有害气体报警器、气体检测仪、有害液体及固体检测仪、非接触型热点探测器、防爆手电筒、围堵用堤索、快速膨胀止漏带、低压容器破洞处理箱、危险物品阻隔带、除污冲洗设备和护目镜等。

武警学院席慧敏教授还专门研究了消防员个人安全防护装备上存在的问题。首先,防护装备标准不健全。目前我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制定颁布了《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空气呼吸器》等13个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仍存在着问题。其次,标准性能要求低。GA630-2006《消防腰斧》标准规定了腰斧的砍断试验和凿击试验,但是未规定砍断(或凿击)力的大小和被砍(或凿)物的物理机械性能(金属材料在热轧或冷轧状态、退火或淬火状态下其强度和硬度差别很大)。另外,试验由人工方式进行,不同操作者所施加的外力的大小因人而异,因此该试验结果没有重复性,无参考价值。再次,标准与实战要求不适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服装主要用于非火灾现场(如自然灾害、高空或地下抢险救援),其本身要求应是轻便、灵活、耐磨等,而现行的GA633-2006《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服装》标准要求几乎与消防员灭火防护服差不多,一套服装的总重将近7kg,给消防员抢险救援作业带来很大的不便。

2 消防员存在个人安全防护问题的主要原因

2.1人为因素

对于消防员自身来讲,中国的消防队员职业训练时间较短,内容简单,与发达国家差别很大,这与消防兵所属的体制相关。消防兵的入伍训练,与军队新兵训练标准类似。唯一不同的是,解放军的技术内容为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消防兵则是消防器械操作和业务理论学习。新兵训练时间非常短,事实上很难掌握复杂的消防技能,其科目也和实际技能相差甚远。也就是说,我们基层消防部队的“训”、“战”存在脱节。首先,一些基层主官不能遵循“练为战”指导思想,缺乏主动钻研精神,往往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训练任务;其次,刚从大学里走出来的基层指挥员对业务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于灭火实战行动的指挥还是很盲目,这就从内因上导致了消防员在训练和灭火救援行动中出现安全隐患。

另外,基层部队对于往年国内外发生的经典事故案例的总结分析尤为重要,通过这些战例讲评总结,找出各级指战员的成与败,可以形成宝贵的教训、经验,为日后的灭火救援打下坚实的实战经验基础,可以有效地减少官兵的伤亡事故。许多基层指挥员本身的灭火经验就不足,往往是一到事故现场并没有对是否断电、有无危化品、煤气罐等爆炸危险等险情仔细侦察,只是匆忙地看一看火势大小和灾害大致情况,便急于部署力量展开战斗,同时组织展开进攻方法也受以往灭火作战战术的影响,存在思维定势误区。

2.2个人防护装备操作培训少

近些年防护装备不但在材质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在维护保养和使用操作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基层消防部队对于新添防护装备的培训内容却很少。比如消防防化服是一种专业的防护装备,对其密封性要求很高,一些基层部队对防化服的使用期限、储存方法和性能完好状态不清楚,培训仅处于表面,对防化服的密封性检查培训不够,使得防化服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很难发挥出它的效能。

2.3装备日常管理不妥

一些基层消防中队存在对个人防护装备满足于“会用、能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过于信任新装备、新技术,但是越是先进的装备对检测、维护、维修要求就越高。据了解,就连非常基础的空呼定期检测、防化服密封性检测等内容官兵既不了解,更不熟悉。

2.4报废制度不完善

损坏严重的防护装备仍在备勤,破损的手套、消防靴、安全腰带、安全钩、呼救器等作为库存备勤器材存放,甚至仍在执勤的现象依然存在,因安全带、安全绳失效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 解决消防员个人安全防护装备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建立健全消防员安全制度

3.1.1完善消防员伤亡事故调查制度

消防员伤亡事故案例都是血的教训、血的经验,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对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在进行事故案例调查分析时,存在着只重视成功经验的总结,而忽视错误和失败教训的分析,有的即使谈教训也只是轻描淡写。这样不仅使问题暴露不到位,而且也不能及时吸取教训。因此,要本着对部队和官兵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伤亡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细致的调查,并形成书面报告;全国消防部门应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采集系统,对官兵伤亡的案例和调查报告进行永久保存,以便查阅和研究;形成定期对消防员伤亡的事故进行通报制度,及时通报部队以引起重视,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发生。

3.1.2完善个人防护装备标准

大力引导消防企业、消防研究所、专家学者和一线指战员参与防护装备标准的制定工作。借鉴国外经验,在防护装备标准化过程中积极倡导企业主导,特别是消防界巨头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对提高防护装备标准水平,提高整个防护装备行业技术水平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3.2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安全防护性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消防领域,“器”就是消防设备,是配备在部队中,官兵借以日常训练,或通过现场的科学运用完成灭火救援的一切硬件设备。无数的事实证明:消防装备的配备情况决定着采用的战术方式和战术效果,是影响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更是紧系灭火战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消防部队的装备建设,不仅关系着消防部队自身的建设与发展,更是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3.3加强装备培训和安全防护教育

基层消防中队要结合当地常见的抢险救援事故多配科技含量高、针对性强、质量可靠的个人防护装备,为完成各类事故处置任务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并对现有的装备器材加强维护保养,经常检查测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置,防止因器材装备不能正常工作而发生事故。加强安全学习,提高消防员个人防护意识。对消防员来讲,长期参与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任务,思想上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麻痹思想,这就要求干部利用好安全活动进行教育,利用正反两面事例进行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尤其在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时,做到时时、处处、事事讲安全,要让他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才能够做出正确处置方案。

总之,在当前灭火救援任务较为繁重情况下,消防员个人安全尤为重要。救援现场,消防员不能有思维定式,不能单凭经验实施行动,不能单纯依靠装备来确保自己的安全。高科技装备的确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成为了解决当前消防部队急难险重任务的重要抓手,但是需要清楚的是,操作使用这些高科技装备的依旧是消防战士,只有发挥消防员自身的优势,与装备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真正做到个人安全防护万无一失。因此,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建设必须立足实战需求,不断改进装备的质量、标准、样式,提高防护水平,才能满足日趋复杂的灭火救援现场防护要求,以便更好地完成灭火救援任务。

参考文献:

[1]石逢军.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应急救援,2016,(01).

[2]吴志强等.浅谈消防员个人安全防护系统建设[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05).

论文作者:王利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  ;  ;  ;  ;  ;  ;  ;  

关于灭火救援中消防员个人安全防护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