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高层建筑也取得了十分大的进步和发展。高层建筑层数的不断增高,地下室的外墙、底板极容易遭受地潮或地下水的侵蚀,严重时有可能致使地下室不能使用,地下室渗漏的情况给施工带来的考验和挑战,因此,高层建筑中地下室的防渗施工技术应当成为施工人员所应当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渗施工技术
引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经济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热虽然趋于缓和,但由于房子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构件,因而,房地产经济仍具备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高层建筑建造的质量是其根本保证,而高层建筑物建造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下室防渗技术的水平。高层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施工技术是保证高层建筑物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因此,本文对高层建筑中地下室防渗施工技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渗施工的重要性
目前,在国内地下室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中,防水设计和施工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地下室的渗漏一直是社会和人们所广泛关注的建筑行业质量问题之一,也是现代建筑行业施工技术要突破和解决的首要难题。尽管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积极引进和生产并使用了许多新型材料,但是地下室渗漏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地下室渗漏的出现不但影响了建筑物美观及使用,尤其是高层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不利于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社会信誉,甚至可能会造成建筑物结构本身的破坏,进而大大消减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对地下室的渗漏问题,应该在施工中的预防和控制设置重点管理和监控项目,如果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把各个工序控制好,就必然会节约大量的人、财、物,同时,这也是完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科学发展观的。
2.高层建筑工程地下室出现渗漏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在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一般设计成地下车库,地下车库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土地的利用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隐患,如地下室的渗漏问题。具体来说,地下室出现渗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在高层建筑物建造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未对地下室的防渗施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高层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与使用的过程中,其涉及到的主体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设计方、施工方和建设方。设计方是高层建筑的设计人员,设计方在设计建筑物时,考虑的主要是建筑物的美观度,对建筑物的实用性有所忽略;施工方是建筑物的施工人员,其施工水平的优劣是建筑物质量的决定因素;建设方是建筑物的所有者,主要为建筑物的施工提供资金支持。由于这三个主体考虑的问题各有不同,在建筑物建造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难免对建筑物地下室的防渗施工缺乏足够的重视;
2.2在高层建筑物建造的过程中,高层建筑物的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存在缺陷。通常情况下,地下室防水层的施工建造并不能完全抑制地下室的渗漏问题。但施工人员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建筑物在施工和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渗漏问题。渗漏问题出现后,施工人员采取的主要措施为使用防水砂浆对渗漏部位进行涂抹,而该涂抹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下室的渗漏问题;
2.3施工人员对地下室出现的渗漏问题认识不清。在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其地下室的防水防渗工程涉及到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钢筋混凝土的配比问题,地基的变形问题和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质情况等等。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地下室渗漏问题的主要类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施工人员对此认识不清,则很容易造成地下室防水防渗工程的事倍功半。
3.高层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的防渗施工技术
3.1墙体浇筑施工
3.1.1底板混凝土浇筑
因底板混凝土量大、厚度尺寸大,浇灌时很容易出现施工缝,应同时建筑底板一端两侧,必须在水泥初凝时间内严格控制浇筑间隔时间,必须对面层混凝土收缩量进行有效减少,必须选用二次振捣施工。在振捣密实混凝土后,必须对底板表面进行找平、抹实及压光等作业,初凝后应将塑料薄膜铺设在其上面,保温养护时间应控制在2周以上,防水混凝土拆模时间不能过短,混凝土表面温度和附近外界温度在拆模是应在15摄氏度以下,避免裂缝在混凝土干缩与温差等情况下出现。
3.1.2外墙混凝土浇筑
先分层对地下室墙体进行浇筑施工,每层间隔时间必须控制在水泥初凝时间以下,遵循设计要求全部钢筋都应进行高标号砂浆垫块的设置,起到保护钢筋的作用。如裂缝出现在外墙混凝土干缩与温差情况下,应将草袋盖在混凝土初凝后的墙顶上,外墙模板在养护14天以后拆除。
3.2卷材铺贴方法
3.2.1卷材及基层涂胶基本干燥后(手触不粘一般15~20min即可铺贴,此为满铺粘法搭接宽度100mm,接茬错开250mm。
3.2.2铺贴前,必须弹线(拉线)控制,地下室底板各桩间要提前计算好卷材尺寸,保证铺贴严实。并每隔1米对准标准线将卷材粘接一下,每铺完一张卷材立即用干净而松软的长把涂刷用力滚压一遍,以排除粘接层之间的空气。排除空气后,用压辊沿粘接面用力滚压。卷材搭接接缝及收头必须以专用的接缝胶粘剂及密封膏进行处理。
3.2.3卷材防水层经检查质量合格后,即可做保护层,保护层采用C20细石砼,厚度50mm,浇筑细石砼时不得损坏防水卷材层。
3.3节点防水施工处理方案
3.3.1外墙后浇带防水处理
因地下室每施工完成1 层并做好防水后,需对外墙进行回填,而地下室侧墙后浇带则需在主体结构封顶60d 后补浇C40/P10 膨胀混凝土,所以地下室结构施工时,在外墙后浇带向外600mm 处浇筑400mm 厚混凝土挡土墙,使400mm 厚挡土墙正对护壁桩,挡土墙配筋12@200,水平筋一端锚入地下室外墙,另一端植筋植入护壁桩中。回填土前先将挡土墙外侧防水施工完成,待外墙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再施工挡土墙内侧防水。
3.3.2预埋套管穿墙面防水处理
穿过防水层的侧墙管道预埋套管,套管中间焊接止水钢板,管道安装完成后,用沥青麻丝塞实,两端用防水密封膏密封,迎水面设附加911涂膜防水层1道,局部加强层涂刷并带胎体增强(转角处)。
3.3.3地下室底板与立柱桩节点防水处理
在大面积底板施工防水卷材前,先在立柱桩周边500mm范围内刷1.5mm 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然后大面积铺贴防水卷材,卷材遇立柱桩时上翻200mm 空铺,待立柱桩凿除至板底垫层后,用砂浆找平表面,将原上翻在立柱桩上的300mm卷材铺平,上面加铺卷材防水,卷材搭接处用密封膏多遍涂刷密实。
结束语:地下室施工中,为确保施工质量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就需要做好常见渗漏现象影响因素的调查,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有的放矢的进行改进。对于防渗施工技术的研究,要求其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来进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需要我们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争取不断完善防水防渗施工存在的漏洞,不断提升地下室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玮.地下室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3
[2]施建延.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3]庄晓华.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渗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0.
论文作者:刘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地下室论文; 建筑物论文; 卷材论文; 防渗论文; 混凝土论文; 高层论文; 底板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