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躯干稳定性的研究论文

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躯干稳定性的研究

来 勇,黄江鸿,白银龙,奎 琳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景洪 666100)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15 名二级以上三级跳远运动员通过悬垂、静力性习和不平衡训练3 种手段发展运动员躯干稳定性,进行11 周的训练。运动员在单腿提膝站立姿势和跨步跳准备姿势2 个动作中的测试结果表明,稳定性、平衡分布、不平衡指数都有一定的积极变化,尤其是稳定性的提高较大。建议:不平衡支撑力量训练、静力性力量训练和悬垂训练3 种组合练习不仅仅应用到三级跳远技术训练,也可以根据肌肉用力的特点,用到所有的跳跃项目中或者其他运动项目中去;除了要紧密地结合专项技术动作,将专项力量练习转化到技术中,还要控制好事宜的量和强度,以避免肌肉同一个部位重复训练而导致的伤病;也可以作为一般的训练手段来提高田径运动员初级阶段的一般性力量训练和技术性训练,以循序渐进适宜负荷为原则,根据个体差异来选择负重或徒手的练习。

关键词: 运动训练;躯干稳定性;前倾角度;侧倾角度

人体在运动当中,需要上下肢协调配合,完成一定的动作技术,上下肢的结合离不开躯干核心区域的控制能力,尤其在跳跃类运动项目技术中,踏跳时,髋关节最为人体最大的关节,对于整个人体的中心起到关键性作用,骨盆肌群的稳定性以及灵活性有利于将人体远端和近端作用力很好地结合。从三级跳远的助跑、单腿跳、跨步跳、跳跃、落地几个阶段的技术来看,整个动作需要一气呵成,尽量地使得水平速度损失最小,从而达到最佳的运动成绩,而这几个关键技术环节的结合点以及空中的技术动作的规范性,都离不开运动员在落地的一瞬间,快速而有效的转移保持身体重心的合理性,才有可能创造好成绩,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躯干稳定性。本文通过15 名二级以上三级跳远运动员经过静力性、不平衡性及悬吊练习结合三级跳远的技术特点经过11 周的训练时间,来验证训练手段是否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躯干稳定性,为三级跳远运动训练实践不断探索。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15 名二级标准以上三级跳远运动员,进行11 周的悬垂、静力性习和不平衡训练实验,研究运动员的躯干稳定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腿跳预备技术动作分析

由表1 可知,在稳定性方面, P 值为0.004 <0.01,t 值为3.379,实验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运动员在维持单腿跳准备技术动作时,稳定性有一定的提高,也说明运动员相关区域的肌肉群力量素质有明显提高。在训静力性的练习手段中,对运动技术本身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直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

表1 单腿跳预备动作技术动作均值及配对t 检验 n=15

在平衡能力分布方面,经过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P 值为0.000 <0.01 ,t 值为7.302,表明实验前后有明显的差异。在悬吊练习中,运动员的上肢受环境因素限制,因此给其他的肌肉用力部位造成了更大负荷强度,运动员依靠腰腹肌群、骨盆肌群控制下肢完成系列的技术动作。同时在不悬垂的状态下,加入了上肢辅助摆动,运动员的平衡分布控制能力则越好;静力训练时,身体会进行自我调整控制,从而促进动作的平衡分布自我维持均匀的状态。不平衡手段的训练,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由于支点的不平衡,运动员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发力,从而维持平衡,因此不平衡的练习能很好地调动人体的潜力。

不平衡能力方面,P 值为0.03 <0.05,t 值为2.358,单腿跳预备技术动作的不平衡指数实验前后的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运动员小腿肌群、腰腹肌群、大腿肌群、骨盆肌群、上肢肌群及踝关节等小肌肉群控制能力提高了,说明训练是有效果的。

2.2 跨步跳预备技术动作分析

表2 跨步跳预备技术动作均值及配对t 检验 n=15

由表2 可知,在稳定性方面,经过统计学检验,P 值为0.02 <0.05,t 值为2.763,表明运动员的骨盆肌群、小腿肌群、腰腹肌群、上肢肌群及踝关节再维持跨步跳动作时力量素质得到改善,尤其是不同区域的肌肉协同用力。静力性练习、不平衡练习和悬垂练习的训练理念比较好,在结合三级跳远专项技术的基础上,因此运动员在跨步跳预备姿势的技术中能够使技术用力部位的力量得到巩固与提高,从而这个动作的稳定性能力得到提高。

1.2.6 家庭农场的稳定性有利于农田保护和农业文化的传承。家庭农场形成是以获得稳定的土地使用权为前提的,经营者与耕地有着较为固定关系,耕地是农民利润来源,只有保护好耕地才能保证有稳定的收益,从这层面来说,经营者耕地保护的主体地位,经营者会关注耕地的污染、退化等问题,不仅使耕地数量得以保护,耕地质量也会得到保护。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是家庭的代际传承,是在家庭环境下的潜移默化过程。家庭农场的子承父业、代代相传的保守性使其成为农业文化的理想载体,这在传统农业文化的保存和现代农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继续加大对临床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新技术的扶持力度。通过协同创新,以科学研究反哺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不平衡能力方面,经过统计学检验,P 值为0.001 <0.01,t 值为4.431,表明运动员的训练有效果。当运动员做出这个动作技术时候用力的肌肉力量素质得到加强。静力训练中的一些如挺髋展体等技术动作能很好地结合专项的特点以及静力性练习的优势,取得明显效果;不平衡深蹲跳、不平衡半蹲跳和不平衡提踵等练习可以对运动员的下肢大腿肌肉、小腿肌群、和上臂肌肉、腰腹肌群和髋关节肌群起到训练效果。在不平衡的练习手段中如不平衡立卧撑练习可以对运动员的腰腹肌群、胸肌、大小腿肌群、脚踝小肌群起到训练。当我们的身体在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下,身体主动调整,达到平衡。

平衡分布能力,经过统计学检验,P 值为0.003 <0.01,t 值为2.763,表明运动员实验前后有明显的变化。运动员的脚掌重心更加稳定了,表明运动员的躯体重心更加垂直稳定,这与运动员的上肢、下肢、骨盆、大腿、小腿部位肌群的力量是密切相关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不平衡支撑力量训练、静力性力量训练和悬垂训练3 种组合练习手段对运动员的单腿跳预备技术动作和跨步跳预备技术动作有积极的影响.动作的稳定性、平衡分布及不平衡指数经过训练组合后都有积极的变化。不平衡练习可以躯体主动的维持平衡,达到主动用力,从而提高力量素质;静力性练习可以直接有效地刺激训练部位,达到快速提高的目的;悬垂练习可以充分地调动躯干及骨盆周边肌肉群的训练。3 种组合训练手段结合三级跳远的专项技术特点对用力部位的肌肉力量的提高是有效的。

3.2 建 议

3.2.1 静力练习对于-发展运动员专项技术的关键肌肉群起到直接的训练效果,可以在较短的周期内提高技术用力部位的肌肉的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但是要掌握好静力训练时间,不宜太久,一定要动静促进结合,结合三级跳远专项技术,遵守基本的训练原则;不平衡练习手段能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抗阻能力,可以使运动员由被动变为更加主动;悬垂练习可以很好地发展躯干及骨盆鸡肌、大腿肌等力量和柔韧素质,可以通过悬空状态下模仿运动员控制的技术动作,如髋关节、大腿、小腿的夹角幅度等,运动员可以直观地进行一定的技术动作纠正。

她刚把手伸到书上去,不觉吃了一惊——书打湿了!书是竖着插在靠墙的地方,没想到有一股雨水沿着墙下来了,几乎把书全打湿了。这可怎么好?易非连忙爬起来,在箱子里找到了一条干毛巾,一本一本把书蘸干,她四下里看了看,往哪里放好呢?窗前是靠不住了,已经像喷泉一样喷了一桌子的水,鞋架上也在漏水,这屋里唯一干燥的地方,就是床上,她坐的地方,她只好起身,把书全搬到床上。又把洗衣服的大盆子拿出来,放到床顶,把那些盆盆罐罐换下来,接在房里的其它地方。

3.2.2 不平衡支撑力量训练、静力性力量训练和悬垂训练3 种组合练习不仅可应用到三级跳远技术训练,也可以根据肌肉用力的特点,用到所有的跳跃项目中或者其他运动项目中去。除了要紧密地结合专项技术动作,将专项力量练习转化到技术中,还要控制好训练的量和强度,以避免肌肉同一个部位重复训练而导致的伤病;也可以作为一般的训练手段来提高田径运动员初级阶段的一般性力量训练和技术性训练,以循序渐进适宜负荷为原则,根据个体差异来选择负重或徒手的练习。

参考文献:

[ 1 ] 和平,王健,孙晓菊.论三级跳远专项素质的训练负荷特征[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

[ 2 ] 何幼棣.对三级跳远技术的再理解[ J ].田径,2000.

[ 3 ] 毕盛彪.论静力性力量训练的应用[ J ].体育科技,2011.

[ 4 ]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 5 ] 刘耀荣.非稳定支撑条件下阻力训练对力量和协调能力的影响[ J ].成都体育学院,2013(1).

中图分类号: G8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51X(2019)03-025-02

doi: 10.3969/j.issn.1674-151x.2019.05.012

投稿日期: 2019-02-10

作者简介: 来勇(1987—),硕士,讲师。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与训练。

标签:;  ;  ;  ;  ;  

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躯干稳定性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