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_创造性思维论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_创造性思维论文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性思维论文,培养学生论文,重要途径论文,物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物理教师,在新的形势下,新的挑战中,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顺应时代的需求与发展,培养出创新思维的学生呢?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老师提出的“一个信念,两条原则,三个结合,四大破除,五个解放”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一个信念

教育者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并把这种信念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传递给学生。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的人,怎么会有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的博大胸怀与魄力呢?一个没有信念的民族又怎么能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开拓出通天大道?

二、两条原则

标新立异,自圆其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两条原则。因为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各有其新,各有其异才会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花独放,一家独鸣如何谈创新。我们要重视学生个性及个性差异的发展。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就是古人说的: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我们就要给予肯定,培养孩子这种标新立异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提出了某个观点或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答案时,只要他能自圆其说,我们就不能对他的观点持否定态度,一棍子打死以求答案的惟一,或急切地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因为这样便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扼杀了他的好奇心及童性的灵感。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每一次知识的飞跃都是科学家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结果,只有大胆才能开拓思路。

三、三个结合

启发式与发现法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三结合。启发式是孔子二千多年前倡导的;发现法是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应总是想着如何快速将自己桶里的水舀出来灌给学生,而是要积极地设法引导学生寻找泉源,自己去舀水。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白:启发为了发现,发现必须启发,在启发的引导下去发现,在发现的要求下去启发,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教育的最大效益。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只有使学生勤动手,会动脑,才能将知识转变成财富。而手脑结合又为提高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实践的基础。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智力因素,但勤奋努力、持之以恒等非智力因素也是不可缺少的。爱因斯坦说:“成功等于一份灵感加九十九份汗水。”而教师的激励对于一个孩子心灵的震撼是无价之宝,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许多有成就的名人在谈到自己成功的因素时,常常要谈到自己在启蒙老师或是对自己有影响的老师的辛勤培育、启发引导下,如何顽强拼搏,不断实践,不断进取,最终从失败中站起来的。这都充分说明“三结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四、四大破除

破除对权威的迷信,破除对古人的迷信,破除对洋人的迷信,破除对书本的迷信,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要爱护他们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古人有不少高明的地方,很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们不能学九斤老太,总觉得一代不如一代,要鼓励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样,国外亦有许多先进的东西,但如果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那便是崇洋媚外。电影《横空出世》里的许光达(也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的原型)如果迷信苏联专家提供的数据,那么他们永远搞不出中国的原子弹。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并不比外国人差。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文化的宝库,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客观自然现象的认识也会更进一步,所以知识又是发展的。从牛顿的宏观力学体系,到爱因斯坦的微观质能体系;从对嫦娥奔月的种种幻想到阿波罗登月的实验实施,更充分证实了知识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体系。所以,破除四大迷信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应具备的重要心理因素。

五、五个解放

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五大解放。早在四十年代,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就指出了五个解放的问题,奠定了我国创造性教育的基础。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与科技发明都是想出来的。无怪乎有人请教牛顿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一直在想、想、想。”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把学生从迷信、成见中解放出来。要鼓励学生敢于冲破旧框框,标新立异。

陶行知一位朋友的小孩把新买来的金表拆坏了,其父大怒之下把孩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听后风趣地对朋友说:“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在许多幼儿园及小学校的楼道墙壁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标语:也许在你的冷眼及讥讽中,蕴藏着爱迪生、居里夫人……这些警言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寓意深刻的。

在课堂上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提问,容许学生插嘴,特别是物理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密切联系,要通过现象去研究本质,达到质的飞跃。学生提出疑问,课堂失去暂时的秩序这是很正常的。教师面对这种场面要有耐心,对于学生的发问要给予理解,或给予解答,或启发引导,或课下探讨。陶行知写的一首诗足以说明善问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环境。鸟关在笼里,只能束缚它的翅膀。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板结的土壤里是长不出禾苗的。”所以在压抑的空间,禁锢的课堂中,又如何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呢?教师一定要大力倡导思想自由,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有创造性,学生群体的智慧可能超过教师。一般学校基本上将学生的时间全部占去了,特别是初中生、高中生面临中考、高考的压力,大量时间耗在题海战术之中。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使青少年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怎样下手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多种多样的创造性课外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及兴趣小组、文体活动等。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只有解放了学生的时间、空间及嘴巴、头脑、手脚,他们才能从繁重的课本压力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去搜集资料,开阔眼界,去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标签:;  ;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_创造性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