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_购买力论文

论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_购买力论文

浅谈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浅谈论文,财务报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流通中纸币数量超过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和物价普通上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持续发生使传统会计受到严重冲击。众所周知,在会计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大体保持相对地稳定,所以,传统的会计模式遵循“财务资本保全”原则,会计核算的基础是建立在历史成本上,即以币值不变为假设条件,传统的会计核算资料基本上能真实地描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运转的状况。但是,随着通货膨胀影响的加剧与扩展,会计核算的基础发生了动摇,按历史成本计价已不能适应物价不断上涨的社会经济现实,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受到严重扭曲,这些被扭曲的会计的信息包括资金、成本、利润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可能使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失误,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一、通货膨胀条件下传统财务报表的缺陷

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传统的财务报表暴露出一些严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经济资源被扭曲

一般认为,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反映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和能力的高低,只有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才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传统的会计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计量原则,它要求对企业取得的资产按其当时的取得价格入帐,且一经入帐不予变动,在物价稳定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所计列的资产价值,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的规模、能力和真实的财务信息。然而,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资产的帐面价值不变,其实际价值却因货币购买力下降而受到损失。资产估价不实,作为历史的财务信息,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难以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财务报表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到企业及其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2.产品成本不真实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物价上涨,使得按历史成本计算的补偿价值不足以补偿生产经营过程所耗用的原材料及厂房、设备等生产要素。在损益表中所列的费用,除工资费用和其他本期营业费用所反映的是现时成本外,其他费用项目,如折旧费和销售成本等反映的是历史成本。而且,资产购进和耗用的时间间隔越长,现时成本与历史成本的差额就越大。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产品成本必然会低于其产出或销售时的实际成本,按照历史成本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也不足以补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不能保证资产更新所需资金,企业无法维持原有的生产能力水平。

由于在传统会计中,产品的成本基本上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计算确定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可能导致决策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在通货膨胀下,原料等资源的浪费难以引起有关人员重视,而陈旧过时、效率低下的机器设备,则会由于其折旧费用较低,表现出似乎采用较高效率的先进技术设备更经济合理的假象,既影响企业的当期利益又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

3.利润指标不可靠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的营业收入是现实的物价水准来计量反映的。而在传统会计下的损益表所提供的利润是现实的物价水平计量的收入与按过去的物价水准所计量的成本、费用相配比的结果,出现低估成本、虚增利润的现象,并非真正的经营成果。虚增的利润是不可以分配的收益,如果将其分配给投资者,其结果将使企业生产规模逐渐缩小,生产经营资金严重不足,从而削弱了企业的经营能力。

利润是评价企业经营好坏和征收所得税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在筹资、投资和发放股利等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利润变得不真实,结果是企业得多交所得税,股东要求更多的股利,职工要求更高的工资,企业会虚利实分,现金严重不足,企业无偿债能力,甚至面临破产的危机。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所引起的传统财务报表的缺陷,都使得人们对企业财务报表可靠性的信赖程度逐步下降。

二、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通货膨胀之所以对财务报表产生很大的影响,归根结底是由于通货膨胀能够形成某些与企业基本业务无关的损益,即使企业不进行任何生产经营活动,也会由于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对构成企业财务报表的各类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项目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使企业得到利益或遭到损失。

为了揭示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应将名目繁多的会计事项划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两大类,分别加以分析和研究。

1.对货币性项目的影响

货币性项目的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其金额保持不变,只是它的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动的资产、负债项目。这些项目本身的实际价值会自动地随着币值的变化而变化。它包括货币性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及债权投资;货币性负债,如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应付利息、应付债券及其它应用货币清偿的负债等等。

货币性项目是以固定的货币金额来确定的,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上货币项目的期末数所反映的就是现行价值。但是,在通货膨胀下,用不变的货币量去购买价格已上涨的商品,本身就说明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持有货币性资产,可以随时用以购取各种货物或劳务,但如果不加以使用,必然会遭受到一般货币购买力下降所带来的损失。持有货币性资产越多,币值损失越大。持有货币性负债,则意味着企业承担了在今后时期支付一定量货币的义务,因而,在发生通货膨胀以后,就可以用购买力降低的货币去偿付债务,从而使企业获得了因货币购买力下降而带来的实际利益。持有货币性负债越多,币值利得越大。

2.对非货币性项目的影响

非货币性项目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其本身的实际价值不会因币值变动而发生变化,其以货币为尺度反映的帐面价值,却会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或下降而与实际价值发生差异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帐面价值,在币值变动时就会高于或低于其实际价值。除了货币性项目外,其余项目均属于非货币性项目,包括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负债和非货币性股东权益。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非货币性项目不会发生购买损益。但由于物价水平变动,以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有关资产帐面价值已与变化了的价格水平出现较大差异,称为持有损益,而这种持有损益不会增强或削弱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因而不是真正的损益。持有损益一般可以作为资本项目的调整额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也可以作为当期反映在损益表中。同时,由于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形态各异,特定项目的价格波动水平不一,这就使得对按历史成本确认的帐面价值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与企业资产当期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据此所作出的决策也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总之,通货膨胀对财务报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产的表述脱离了资产的现行成本;二是以原始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物价上涨就会造成虚计利润;三是货币性项目因货币内含购买力的变化而产生的持有损益未能在财务报表上加以揭示。此外,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的货币性项目期末金额是以期末购买力表示的,而非货币项目的期末金额则不是按期末购买力表示的,它就使按不同时点货币购买力表现出的各项目数字之间的简单相加失去了真实意义,以此为基础所作的任何分析都可能导致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判断。

三、减轻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影响的方法

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物价上涨所产生的币值损益和持有损益所造成的。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财务报表加以调整,以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不高,会计工作人员尤其是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国家通过制订合理、科学的会计政策,去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我国的《企业财务准则》中就针对通货膨胀影响和企业成本补偿不足等问题作出相应的规定:

1.在存货计价方法上,鼓励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采用后进先出可使现行的收入与近期成本相配比,避免了由于通货膨胀使企业存货价值补偿不足而引起的虚盈实亏,一定程度上消除因存货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使计量的收益较为接近实际。后进先出法虽然可以避免虚增利润的现象,但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则以早期低成本填列,在物价上涨幅度较大时与存货的当期成本可能相差很大,从而对存货价值造成极大的歪曲。同时,这一方法也无法衡量通货膨胀对企业影响的程度。

2.在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上,鼓励采用加速折旧法。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在后期则逐年递减。这一方法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补偿,避免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但固定资产折旧总额仍然是历史成本而低于重置成本,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也不反映其现行价值。

可见,传统会计中的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可采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方法,按照政府公布的一般物价指数,对资产负债中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损益表中的销售收入和费用加以换算、调整,从而消除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影响。目前,历史成本原则仍然是我国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要想使会计信息继续保持其应有的可靠性,必须在企业对外报送财务报表仍以历史成本报表为主的同时,在会计年度终了时企业应提供有关通货膨胀的补充信息,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反映出真实可靠的情况。

标签:;  ;  ;  ;  ;  ;  ;  ;  ;  ;  ;  

论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_购买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