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困惑”的几点思考_英语论文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困惑”的几点思考_英语论文

对高一英语教学中若干“困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高一论文,困惑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去过不少学校,深入到了高一年级的课堂,和很多一线教师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许多老师表达了自己教学中的“困惑”,而且这些“困惑”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对这些“困惑”的点滴思考,与教师们交流。

困惑一:教材里内容太多,课时不够

很多老师抱怨教材难教,最主要的问题是“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教学任务很难在规定课时内完成,经常会出现“赶进度,赶课时”的现象。一个单元教完后,总感觉没有把教学内容搞扎实。

·原因分析:

“教材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确实,与过去的教材相比,现在的教材词汇量加大了,难度也提高了。但与此同时,英语的课时数也相应增加了。我去过的学校英语课时数都超过规定的量,有的学校每周开设6-7节英语课。可老师们为什么还是感到课时不够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认识上:教材中的内容全部都处理,无一疏漏。

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育部关于教材编写的具体要求,教材要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因此,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要多于实际需要,也就是说,并非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和活动都需要完成。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剪裁。但一线教师往往把教材里的内容等同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认为,既然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因此教材里的内容就是课程标准的内容,全部都要处理。再加上高考的缘故,教师不敢对教材进行删减,有的甚至连练习里的instructions部分都不放过。这是造成课时不够用的主要原因。

2.方法上:“地毯式”的知识点讲解,不切实际的要求。

“知识点教学”通常指的是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这两部分花费了教师和学生相当多的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喜欢“地毯式”的讲解方式,盲目地提高要求,忽视学生的起点水平。下面是两个具体案例:

(1)语法教学的案例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语法部分安排如下:

Unit Grammar and Usage

1 Introduction to attributive clauses

School life Relative pronouns:that,which,who,whom

and whose

2 Preposition+which

Growing Pains Preposition+whom

Relative adverbs:when,where,and why

3 Non-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

Looking good, Question tags

feeling good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定语从句贯穿了三个单元,应该是整个模块的语法内容。可是很多教师在教第二单元时,就把定语从句进行了细致系统的梳理,试图一次就讲“透”。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从高一就树立高考意识,很多教师还用“链接高考”的形式,让学生做历年高考题里涉及定语从句的题目,并以此作为学生的过关要求。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不仅造成课时紧张,教学任务完不成,更负面的影响还在于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难怪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抱怨,“初中的优等生到了高中就变成了差生”。

(2)词汇教学案例

下面是某位教师一节课的部分内容:

*首先,教师在屏幕上呈现“keep up with”,让学生说出汉语意思后,请学生做汉译英练习。Keep up with表示“跟上某人或某事物;同步前进”:

慢点,我跟不上你了。Slow down,I can't keep up with you.

她喜欢穿戴入时。She likes to keep up with the latest fashions.

*接着,老师归纳keep up的意思(共5种),并分别给出例句。

*最后,老师总结了含有keep的短语:keep away from,keep sth.back,keep sb.from sth/doing sth.,keep in touch with等,并给出12个例句。

看得出来,这位老师把自己认为与keep相关的重要词组及用法从字典里一股脑地搬给了学生。如果词汇都这样处理的话,要多少课时才够用呢?

·建议:

1.理清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的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教材是教师帮助学生实现课程学习目标的工具和跳板,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中介。由于教材内容是静态的,是对教学内容的某种预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对教材内容进行方法化的处理(俞红珍,2005)。教师要理清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明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在领会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摆脱对教材的依赖,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境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需要。

2.明确学生的起点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输入的有效性。

奥苏贝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而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转引自卢家楣等,1998)高一年级的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起点,根据学生的现有实际水平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保证输入的可理解性和有效性。低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输入或是超出学生可理解能力的输入都是无效的。因此,笔者建议:

(1)不要过早地对语法进行整合和归纳,更不要把高考题目作为学生的过关要求。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中学生学英语首先应当通过听说和阅读的实践,接触大量地道的英语,初步获得语感,然后在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章振邦,2007)。高二年级的语法教学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循序渐进,这和高三的复习教学有本质的区别。试图让学生一次性地掌握某个语法现象是不现实的。如果把高考题目作为学生的过关要求,就是人为地制造难度,挫伤学生的信心,还会误导学生进入毫无意义的规则记忆和题海当中,从而迷失了学习的方向。

(2)词汇教学要有层次,体现重点、难点。

词汇教学要有层次,教师一次性的对各种意义的“字典式”罗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要把握好词汇教学的拓展度。对高一学生来说,重点应处理高频词汇,而不是见到单词就讲,一讲就想讲“彻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拓展的度。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语境,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理解、学会运用。高中词汇教学要重视语篇的支持,通过词汇在不同语篇、不同语境里的复现,丰富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词汇教学还要体现重点和难点,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和时间处理所有的词汇。课堂上,教师应该把重心放在重点和难点的落实上,其他的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翻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总结出来。不依赖教师的灌输,养成自主学习、总结反思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都有价值。

困惑二:学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可是周练月考成绩没有提高,有的学生想放弃

进入高一年级以后,学生们意识到学好英语不容易,必须付出努力,再加上学校考试很多,周练月考接踵而来,学生远比初中的时候辛苦。老师目睹学生的付出,期待学生能够有回报,可是周练月考成绩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在分数面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努力都显得苍白无力。渐渐地,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不足,有的学生甚至想放弃英语学习。

·原因分析:

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在于目前学校里铺天盖地的所谓“周练月考”。这种频繁的测试存在两方面的弊病:

1.使用高考题型作为考查形式,教考分离,反映不出学生的努力程度。

综观周练月考的试题,题型大多是根据高考题型而来。高考题型主要是出于标准化考试的需要。作为选拔性考试,考虑到阅卷的可信公平,客观性试题占多数,主观性试题较少。但是如果周练和月考也使用这样的题型,就不恰当了。诸如听力、完形、阅读理解、写作等题目基本上和本周、本月所学的具体内容没有关联。因此即便学生在短时间内付出了努力,也很难在这样的测试里得到体现,多次的消极反馈反而降低了学生努力的方向。

2.考试太频繁,学生容易产生高原现象,自信心倍受打击。

英语能力的提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是一日之功,学生的能力不可能在一周或一个月里有明显的提升。频繁的测试,学生会产生高原现象,分数始终在某个层面徘徊,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测试太频繁,命题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测试究竟能说明什么问题更要打折扣。但学生不会这样考虑,他们关注的是成绩。与同学横向比较起来,自己的成绩屡屡不如他人,与自己以前的成绩又没有太大提高,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是白费的,家长还会埋怨学生不够用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

·建议:

1.明确测试性质,不盲目模仿高考题型。

Weir指出,“我们都认识到在课堂上,测试没有起到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我们建议对此引起关注……重点应放在如何使考试更好地达到为学生进步提供有用反馈信息的目的。测试必须与语言学习的各发展阶段相结合”(转引自武尊民,2002)。周练月考这样的阶段性考试应该和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要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本阶段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题型应多样化,不应该盲目模仿高考。

2.正确发挥测试功能,不要用考试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

有的老师认为考试就是学习。由于学生重视考试,所以考试就是有效的学习方式,于是就频繁地对学生进行测试,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测试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情况的检测,它的功能是有局限的,不是万能的。例如,老师喜欢采用单项选择题型来考查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可是单项选择题包含有很强的猜测成分,学生往往只局限在单词的识别和理解层面,即便做对了题目,也未必会正确运用。学校里测试过多,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就会千方百计地找这样的题目去做。老师为了自己的学生考出好成绩,就会编选这样的练习给学生,结果不仅干扰了学生正常的学习,还把学生领进题海,论为做题的机器。

语言能力的形成必须要经过大量的输入,经过长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才能够形成。学校要正确发挥测试的功能,减少考试的次数,决不能用考试来替代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要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立足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丰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对英语学科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对自身学好英语的信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动力。高一的学生经历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后,对自身学习英语的认知不尽相同。有的学生体验过成功的喜悦,对英语学习很有信心,这样的信心如果能够从高一年级就保持下去,会对后续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了很强的挫败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那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建英语学习的信念,就是起始年级的重要任务。

评价是激励学生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付出的努力能够得到公正、积极的评价,就会增强进一步努力的信心。教师要开动脑筋,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丰富评价内容,比如可以把课堂参与(发言、小组活动等)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外阅读情况、读书笔记情况等都纳入到阶段性评价的范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和付出的努力等进行全面的判断,使评价贯穿学生语言学习全过程,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积极的、有意义的反馈。

困惑三:高中生课堂上不积极参与教师安排的活动

很多高中教师非常羡慕小学、初中的课堂。他们认为,小学生、初中生对课堂上老师安排的活动总是非常积极;而高中生则不然,他们不积极参与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远离语言实践,老师很难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

·原因分析:

笔者曾经带着这样的疑问观摩了很多老师的课。结果发现:高中生不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的根源在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本身。

1.教学活动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渐成熟,喜欢通过完成有挑战性的活动来展现自己的思维水平,品尝成功的喜悦。有的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比如有的老师让学生到讲台前去表演对话,让学生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让学生整节课进行无休止的小组比赛……这样的活动高中生一般不会积极参与,笔者数次看到学生被老师“逼着”去完成任务,场面不免有些尴尬。

2.教学活动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

高中生对教师安排的活动是有选择和鉴别能力的。他们能够区分出教师安排的活动与教学内容、自己的学习需要的关联程度。比如有的老师喜欢在下课前安排辩论之类的活动,以体现所谓的理念“转变”。但是教师安排的活动与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毫无关联,或者有些关联但是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调动不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对于这种“表演”式的活动高中生一般不积极,甚至有些反感。他们宁愿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上,也不愿意充当老师的“道具”。

·建议:

1.教学活动要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展开,体现层次性。

比起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对于学习有比较强的目的性,他们关注新知识的输入以及疑难问题的解决。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就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展开。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层次性。教师不同于学生之处就在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水平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且知道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作为阶梯来帮助学生一步步地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活动要有挑战性,让学生体会到完成任务的价值。

前文提到,高中生喜欢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他们愿意通过解决问题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符合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真正激发起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要避免过度的竞赛。有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索性把一节课安排成一次竞赛,一节课被划分出几个比赛时段。老师在课堂上非常忙碌,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外,还忙着计算学生答对的次数,在黑板上做标记。有时因为判断的误差,学生之间还会有些争议,反而分散了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注意力。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比较成功的课,或许其中有一些竞赛的插曲,但导致成功的因素一定是教学内容本身。高中生不会像小学生、初中生那样关注于小组得分之类的事情。

高一是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是学生结束初中学习生活进入高中的第一年。帮助学生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高一年级的教学至关重要。高一的英语教学要基于学生的起点水平,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好的开端,我们相信高中教学最终会获得成功。

标签:;  ;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困惑”的几点思考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