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论文_吴建梅

探讨中医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论文_吴建梅

吴建梅

黑河市爱辉区坤河乡卫生院 164356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治愈14例,占总数的35.0%,显效21例,占总数的52.5%,有效5例,占总数的12.5%,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中治愈4例,占总数的10.0%,显效8例,占总数的20.0%,有效21例,占总数的22.5%,无效7例,占总数的17.5%,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炎症性肠病,它主要由一些病变引起,常见的比如重则整结肠、远端结肠或直肠病变等等[1]。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80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80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和病史联合确诊,患者的排便次数每天平均为十次左右,排便中带有数量不等的鲜血,部分患者伴有程度不同的腹痛及高热症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观察组中有23名为男性,17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61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34.56±3.11)岁;对照组中有25名为男性,15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35.73±3.64)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每次剂量为1g,每日4次[2];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内容如下:患者保持平卧,对使用的针灸器材和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取患者的穴位。本次所取的主穴位包括手足阳明、太阴及任脉经穴;选择的主穴为天枢、章门、合谷、脾俞、上巨虚,取患者的关元、足三里、地机、中脘、阴陵泉、曲池为次穴,穴位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身体状况而定,病情较轻的患者只需要针灸主穴即可,如果患者大便次数很多、便中带血多则可以酌加穴。针灸的刺法为双侧对称刺,每次针灸的穴位应在十个以上,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的时间为半个小时,每天针灸一次,持续针灸十天为一个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两天,持续三个疗程为一个周期。同时给予患者实施灌肠治疗,汤剂的组成药物包括:甘草20g,白头翁20g,苦参10g,生地榆20g,白及15g,五倍子20g,仙鹤草20g,苍术、黄柏、炮姜酌量加减。灌肠药剂的温度应保持在38-41℃之间,尽可能的延长保留时间。患者每天灌肠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用药剂量为100-150ml,根据结肠镜的病变范围选择药量。对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1.3效果判定标准痊愈:患者无腹痛、腹泻以及粘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大便次数恢复正常,与发病之前保持一致,大便有形状或基本可以看出形状,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恢复正常且没有瘢痕;显效:患者的腹痛、腹泻以及粘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逐渐的成型,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基本恢复正常且没有瘢痕;有效:患者的腹痛、腹泻以及粘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改善,但偶尔还是会出现,大便次数减轻,依然可以看到脓肿和血丝,结肠镜检查仅有少部分的肠粘膜恢复正常且存在部分瘢痕;无效:患者的腹痛、腹泻以及粘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变或者加剧,大便次数没有变化或者增多,结肠镜检查肠粘膜的症状未发生改变。

2结果

观察组中治愈14例,占总数的35.0%,显效21例,占总数的52.5%,有效5例,占总数的12.5%,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中治愈4例,占总数的10.0%,显效8例,占总数的20.0%,有效21例,占总数的22.5%,无效7例,占总数的17.5%,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腹泻以及粘液脓血便,该病的发作群体不限于年龄,且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重于中老年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可见黏膜炎症,除此之外还可能伴发不同程度的隐窝炎、杯状细胞减少、腺体破坏、黏膜炎症、轻度异型增生、溃疡糜烂和小血管炎等等。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久泻、久痢”的范畴,病因是湿邪,主要是由于饮食和环境的改变导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久郁肠道,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便会进一步损伤肠络最终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发生。而针灸的主要作用就是活血舒筋,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采用针灸主要是通过取经脉所过穴位为治疗用穴,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缓急止痛。同时它还能够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且它还具有良好的止泻作用。再加以灌肠处理,本次灌肠所选的药物具有良好的止血化湿、止泻、收涩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达到了治标又治本的作用。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采用中医针灸配合灌肠处理的观察组痊愈率为35.0%,总有效率为100.0%,均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中医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张新广,陈凯等.针灸配合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3):224-225.

[2]徐天舒,戴玮.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5):1564-1566.

论文作者:吴建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探讨中医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论文_吴建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