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的商业浪潮_中国足球论文

中国体育的商业浪潮_中国足球论文

中国体育的商业化浪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浪潮论文,中国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一切活动无不打上金钱的烙印,体育事业更是如此,因为体育事业的繁荣——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我国的冰雪运动之所以停滞不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冰雪运动比夏季运动“昂贵”,没有资金,没有场地,没有设施,一切都无从谈起。而要举办一次冬运会,更是耗资惊人。我国冰雪器材的生产几乎是一片空白,冰雪专业队运动员所需器材、服装全部依赖进口。据悉,一副进口冰刀就得花5000元,培养一个速滑运动员每年需要1万元左右,一个滑雪运动员需要1.5万元左右,而一个冰球队的耗费更大,每年没有七八十万维持不了。

摩托车运动耗资甚巨,历来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专利。一辆摩托赛车近4000美元只能用50个摩托小时;一辆高级赛车价值百万美金,若参赛总花费达几百万。因此,在我国摩托车运动走靠国家拨款的路子是行不通的。而在国外,赛车市场则火爆异常。每年国际性赛事上千次,几乎每天都有比赛。

登山是一项投入大、耗资巨,又充满危险的项目。1975年我国登山队9位勇士再次登上世界之巅——珠峰,国家为此拨专款200万。这在那个年代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几十年来,我国已有24名勇士献身于人类这一伟大壮举。因此,国外只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有能力和条件涉足于此。如日本有100多万名会员,他们大都是出自个人爱好, 自筹资金参与登山的。一些落后国家对此只能望而却步。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我国登山事业带来了生机。中国登山界解放思想,大胆借鉴国外的经验,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开放山峰,与国际惯例看齐。这一设想很快得到批准认可。政策的效益是强大的。通过开放山峰,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中国登山协会当年就有不薄的收入,第二年便不需国家拨款,实现经费自立。 目前, 该协会每年的创收经费都在200万以上。事业也得到了发展,先后四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多次攀登世界各大洲的处女峰。登山协会如今已拥有千万元的固定资产,兴建了办公大楼和5000多平方米的住房,投资几十万元建立了中国登山基地,成为名副其实自收自支的实体协会。

大型的体育运动会,几乎都是用金钱堆起来的。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5届奥运会是耗资最大的体育活动,共运用资金80多亿美元;居第二位的是一级方程式汽车大赛,车轮转动的是10多亿美元;美国的职业篮球赛每年的花费在7亿美元左右;中国为亚运会的召开, 也投入了数以亿计的资金。

一方面,体育运动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另一方面,我们的财力又非常有限。国家给体育事业的拨款每年只有16亿,这点钱对耗资巨大的体育事业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

体育商业化浪潮动地而来

改革之初,当共和国刚刚向世界敞开大门时,中国体育界也试探性地给商业化开了绿灯。

1980年10月,商业体育第一次跨入国门:中国举办了职业比赛——万宝路广州网球精英大赛。外国香烟、汽车等产品的广告在赛场举目可见。比赛主办者得到了为数可观的资金。

就在那时,中国一些国家队队员开始穿上了外国公司的免费服装,用上了他们的免费器材,同时挣来数以万美元计的广告费。

中国经济几年来飞速发展,为体育输送着更多的“营养”。中国体育实力迅速增强,突破奥运金牌“零”的纪录势在必然。这使得中国奥运健儿成为价值很高的广告载体。而在改革大潮中迅速转变观念的一些企业家则果断地抓住了机会。“健儿参加奥运会,海鸥飞往洛杉矶”这句广告语在电视台反复播送,海鸥手表销量猛增。健力宝饮料也得了“中国魔水”的美称,蜚声世界。

同年,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出现了中国第一支以企业名称命名的足球队——白云山足球队,随后又有万宝足球队诞生。

中国体育界于1985年提出体育社会化,倡导全社会办体育。从此,体育由体委独家“经营”的局面开始改变,许多企业、高校办高水平的运动队,企业赞助体育更是热浪滚滚。

以加快和深化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党的十三大召开后,当年底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广东又开运动会商业化先河。会徽、吉祥物、秩序册、场地广告等都“卖”了高价。六运会模式后来成了举办运动会的工作方式。

进入90年代,中国体育界又作了改革尝试:建立足球特区,部分项目进行实体化试点。此举着眼于运动机制的要求,表明中国体育开始探索走协会制和俱乐部制的道路。

一股体育商业化的浪潮在中国涌起:足球职业、股份、个体俱乐部相继诞生,篮球、自行车、拳击、乒乓球项目也出现了俱乐部;国际象棋赛破天荒发放高额出场费不久,围棋棋圣又第一个与经济代理人签约;拉国外球队来比赛已被视为寻常事,高水平的职业拳击赛首次跨入国门。

体育产业雏形初现

中国体育产业化始于何时?难以考证。但1992年在广东中山市举行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似乎显示出了一些与以往比赛所不同的特色:得到当地100多家企业的赞助,集资达200万元,创全国单项比赛筹资纪录。

90年代初,中国足球队在一系列国际比赛中令人失望的表现,深深刺痛了一位特殊球迷的心,他便是当时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宏。他感到中国足球队缺少世界级的主教练,经与多方商榷后,他提出由上海大众公司出资为中国足球队聘请一位外籍主教练。于是施拉普纳来到了中国,并被传媒昵称为“老纳”。而“桑塔纳振兴中国足球基金”于1993年2月在沪诞生,方宏任理事长,第一期基金即达1000 万元人民币,其得益确保每年10%,如经营得好得益可达20%以上,并回报足球业。

随后,中国首家股份制足球俱乐部——南德足球俱乐部在四川成立。

1993年10月,中国足协官员在大连向失望已久的球迷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1994年开始,全面实行以俱乐部职业队为主的全国足球体制改革,还要发行足球彩票,并建立足球比赛转播费制度,成立足球发展基金。在2002年前的世界杯赛中,中国足球队要跻身16强之列。振兴中国足球的时代来到了。

伴随着甲级A组联赛竞争体制的推行,’94甲A联赛的哨声一响,12队的牌子:广东宏远队、上海申花队、大连万达队……原先对足球不“感冒”的大企业纷至沓来。

而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内覆盖面广、影响大的国家级电视台,也破天荒开出了1000万元的高价,购买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每周一场的甲A 足球联赛转播权。

与此同时,整个体育界的产业化进程也在加快。

福建省引进台资和外资兴建“海峡体育走廊”的消息令人振奋。这项巨大工程包括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和莆田5个市,总投资约40 亿人民币。目前已建成各类体育设施1200多个。到本世纪末,“海峡体育走廊”可为体育提供资金3000万元,相当于政府年度拨款的总和。

1995年,上海市体育产业创收达1亿人民币。去年, 上海市共举办了9项15次国际比赛集资1000多万元。已有43 年历史的虹口体育场响亮地喊出:“不吃皇粮交公粮”的口号。1995 年, 虹口体育场完成利润150万元,上交区体委50万元。

广州市发展职业化体育俱乐部,推进体育协会向经营实体转变。几年前,曾与白云制药厂共建。1995年,他们进行更大胆的改革,把62万元的足球经费、两个球队以及越秀山体育场、天河中心体育场和运动员宿舍作为股份与广州太阳神集团合股,太阳神集团每年出资300万元。 新的经营体育促进了训练和竞赛。

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也在商业化方面有所突破。当时组委会的集资额占总投资的一半以上,逾5000万元。而且43个比赛项目的冠杯权,全部明码标价“出卖”,其中足球冠军杯标价最高,为70万元。

正如中国奥委会发言人、国家体委宣传司司长何慧娴今年早些时候所宣称的那样:中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巨人,体育产业化的时机已经成熟。今后10年内,体育将彻底走向市场。

金钱不是万能的

金钱不断地流入体育界虽然促进了体育事业的繁荣,但是金钱的介入也给体育带来了暴力、眼泪、腐败。

以美国为例,最近几年,在金钱和胜利就是一切的意识驱使之下,美国体坛的道德水准江河日下,如拳王泰森因强奸罪身陷囹圄,迈克尔·乔丹风头太盛招致其父遭枪击身亡,花样滑冰选手哈丁为争取名次不惜雇用打手袭击对手克里根等。目前,美国某些职业运动员的丑行已不仅仅限于球场上弄虚作假、吸毒、嫖妓和酗酒闹事,有些人已发展到杀人、强奸,严重违法的地步。《华盛顿邮报》报道,在美国职业和大学橄榄球运动员中, 有140 多人被控对妇女施暴, 而强奸等恶性事件达186起。

道德衰败的情况已蔓延到球场上。美国NBA官员透露,1994年NBA联赛上的骂人、打架事件屡屡发生,NBA准备采取措施严惩闹事者, 以防恶劣风气泛滥。……

在中国体育界,为了争奖金而大打出手也不鲜见。因此,体育界要摒弃金钱至上的思想,正如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在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指出,体育事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自然要讲求经济效益,但是发展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因此,发展体育经济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能损害社会效益来获取经济效益。

栏目主持:李建魁

标签:;  ;  

中国体育的商业浪潮_中国足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