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论文_任广仕

浅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论文_任广仕

泗县建筑设计院

摘要:地震等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现如今,人类还不能够对地震等地质灾害进行准确的提前预估。因此,为了减少伤害,就必须重视建筑物防震设计,科学合理地选择建筑地基,重视对建筑材料的选用与建筑结构的稳固,建立抗震防线,这样一来,就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人身安全隐患和建筑的损坏。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抗震设计;作用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的地震事故频发,并且对我国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害。同时在我国这段时间,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建设速度也大大加快,再加上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以及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设计中抗震的设计自然也就更加重视。

1.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最重要的基础内容是建筑设计。判断建筑工程施工的结构、材料、施工的技术与怎样去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都是建筑设计的内容。在设计时,必须将理论要求与实际的施工环境相结合,融入建筑抗震设计,从而设计出更加有针对性、安全性能更高、更为完善的建筑。

1.1提高建筑结构安全稳定性能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环节上,有效地进行建筑的防震设计工作,首先必须从建筑结构上促进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的提升,从而使建筑物中心的布局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建筑抗震设计方面,必须使用非常牢固的建筑材料,才能让建筑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安全性能方面,必须设立安全的避难所、应急逃生通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涌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新型建筑设计技术、设计结构,使建筑物抗震设计的牢固性越来越高,也让设计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1.2提升建筑抗震设计效果

就目前而言,建筑设计已经逐步成熟。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运用项目前的设计方案进行有效解决。那么,在建筑抗震设计的过程中,抗震设计如果需要改变建筑的外部结构还有内部材料的使用,就必须借助设计方案还有科学的建筑设计技术,这样建筑的抗震设计才会更加科学、合理。如运用建筑设计的有关知识,将高层建筑的电梯建立在中心位置,建筑物的稳定性及抗震能力才能有保障。

2.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方法

2.1合理设计楼层数以及高度

当前我国在建筑的设计中有一个思维误区,那就是在建设的过程中楼层越高越好,并且这样的建设方式在全国各地的建设中都有所应用。这样的建设理念是不对的,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楼层越多,高度越高的建筑在抗震方面的性能就会越差,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并不是楼层越高越好,而是需要符合当地的需求,同时兼顾抗震性能。例如在地震多发的地带,高楼层的建设方式就应该舍弃,转而使用楼层低、但是楼层面积较广的建筑,从而适应当地的情况。同样,层数也对建筑的抗震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楼层数越多的建筑,在抗震方面的性能就会越差,反之则会越高。所以,在容易出现地震的地带,尽量少进行楼层的建设,同时在楼层中应该有足够的支撑,防止出现横向墙体在抗震强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地震多发地带需要对楼层的建设尽量往低的建造,可以在每层的高度方面适当进行缩减,以此达到抗震的效果[1]。

2.2对延性进行控制

延性在建筑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性质,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结构延性、构件延性以及截面延性。这几种延性相对来说延性系数是不相同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直接关系到最终建筑在抗震方面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结构体系的设计

结构之间存在差异,有的结构稳定性较高,有的结构稳定性较差,所以在结构的设计上首先需要对结构进行全面的计算,保证在最终的设计中能够对地震进行有效的防护。所以,在结构的使用上,三角形以及圆顶结构都是稳定性较好的结构,尤其是三角形结构。相对于传统的方形结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或者在其内部的支撑上选用更多三角构造能够有效对地震进行防护,能够有效的起到抗震的作用。

2.4材料的选择

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很多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工程方偷工减料,导致最终呈现出的抗震效果达不到预期,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抛去施工方的过失不谈,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对材料的使用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抗震性能。一般情况下,对于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种情况就是加强建筑使用的材料及数量,也就是对材料进行物理加固,比如原先使用一层砖墙的结构直接使用多层砖墙,就能保证结构的稳定。这样做的缺点就是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消耗,直接导致预算大大增加。第二种方法则是采用轻质材料,使用木头甚至纸板作为建筑材料,这样在地震发生后即使建筑倒塌,依旧能够保证其中人员的安全,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但是缺点依旧明显,就是无法搭建高层建筑[2]。因此,材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使用质量更轻、材质更为坚固的材料进行建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的抗震性达到最强。

2.5对建筑增加防震缝

如果建筑在建设的时候严格按照抗震进行建设,那么在建设完成后没有必要进行防震缝建设。但是大多建筑在设计的时候就不是为了抗震进行设计,所以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进行防震缝设计。并且防震缝的设计应该遵照以下的准则,首先就是建筑的高度。在建筑高度不足十五米的时候,防震缝设计中应该注意宽度大于105毫米;当建筑的高度大于十五米的时候,每增加一定的高度则对应地震的烈度,所增加的防震缝宽度也是不一样的。

2.6使用综合防震措施

防震措施在建设的时候有多种方式,很多建筑公司在设计的时候对防震方面做的也仅是将建筑的强度进行增加,但是其中并不只有这样一种方式。首先,在建设的过程中,主体采用较高强度的材料,同时对横向墙体尽量进行少的建设,甚至可以在横向上进行木材等轻质建材,达到建筑的整体重量减轻的效果。其次就是对建筑内部进行设计,使用较为稳定的结构,这样能对地震有较强的抗性。同时,在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建筑的逃生通道进行建设,比如在层数较高的时候,在高层上进行逃生通道的建设,可以让高层的人在遇到灾害的时候能够迅速逃生。最后则是对防震缝进行建设,这样综合出来的建筑才能产生最强的抗震能力[3]。

结论

简而言之,在建筑的抗震设计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建筑设计,它直接决定着建筑的抗震性能。优秀的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必须统筹建筑设计与机构设计,在满足抗震设计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故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重视建筑设计的价值,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建筑设计的积极作用。地震灾害是由地壳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灾害,长久以来,地震灾害一直严重威胁着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在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领域中,进行建筑的防震设计也是现在提高建筑物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设计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的地震设计以及防震施工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是提高建筑物使用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杨秀红.浅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8(28):124.

[2]刘仕锋.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8 (23):82-83.

[3]周现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 45(09):14-15.

论文作者:任广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论文_任广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