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对策探究论文_聂海波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对策探究论文_聂海波

(武警警官学院门诊部 四川成都 610213)【摘 要】在体育运动训练的宗旨是提升受训者的体育机能,在训练活动中发生运动在所难免,一方面可能会对受训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可能会干扰训练活动的推进过程,故而加强运动损伤的防范具有很大必要性。文章在阐述运动损伤类型、成因的基础上,对相关防范措施作出研究。【关键词】体育运动训;运动损伤;成因分析;防范对策【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276-01
体育课教学与运动训练,是协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反复训练技术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增强身体素质水平的作用。和其他课程相比较,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可预期因素,增加了运动损伤发生的风险。运动损伤会降低受训者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效果,还会干扰强化训练活动推进过程。掌握运动损伤类型,分析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提升受训者体育技能水平与整体素质的有效方法,鉴于此本文作出研究分析。1 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1.1突发性运动损伤在运动技能训练与比赛活动中,将参与者出现的各种损伤统称之为运动损伤。运动项目类型、自身体育机能掌握程度是影响损伤部位的主要因素。另外,在运动实践中为达成预设目标,通常还会增加训练强度,且有针对性的进行数次训练。受训者肌肉拉伤的风险会相应增加,突发性运动损伤的成因有超负荷训练、不规范操作等,特别是首次参与训练者,运动损伤的概率会成倍增加。1.2陈旧性再次损伤若受训者因在训练活动中出现了突发性运动损伤后而没有予以一定重视,未接受相应治疗,或损伤部位经治疗后没有完全恢复,此时发生陈旧性再次损伤的风险将会相应增加[1]。比如,训练期间出现滑膜炎、滑腔炎等运动损伤,若未经规范处理将会发展为陈旧性运动损伤。受训者运动损伤在没有完全治愈的情况参与高强度、反复的训练,就是使其机能处于一个超负荷的状态,造成在现实运动中出现陈旧性再次损伤。2 分析诱发体育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2.1训练负荷比例欠妥部分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强度相对较高,若训练负荷偏高,逾越机体所能承担的极限度,则可能会诱发运动损伤。针对训练耐力的运动项目而言,受训者每天均要接受有氧运动训练。若训练的时间偏差,出现运动透支时,则会由肌肉拉伤引起运动损伤。针对训练肌肉爆发力的项目而言,受训者需进行高强度训练,关节在承受超负荷重量,会损伤关节组织引起运动损伤。以上均和高强度训练,训练负荷与受训者身体机能失衡存在相关性。2.2训练方法不规范体育运动训练活动开展的宗旨是增强受训者机体的耐力、爆发力、柔韧性以及平衡感等。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多组织受训者进行集中训练,即予以统一的训练方法。部分方法在短时间内会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但受训者运动损伤的风险也相应增加,这种情况多集中在陈旧性损伤没有彻底治愈者上[2]。因为不同受训者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存在差异性,若推行一致化训练模式,则不能整体顾及到各个受训者的训练风险,故而在训练实践中可能会引起陈旧性运动损伤情况。2.3训练心理预期偏高训练负荷比例欠妥当、训练方法不规范是造成受训者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客观因素,均能历经科学调整过程得到较好防控。在现实中,还有一些运动损伤是由受训者主观心理对自体运动能力期许过高而引起的。很多受训者“求成”心切,在训练中为更扎实、高效的掌握运动技能,会无规划的提高训练负荷,而没有顾及自身机能的承受能力,引起运动损伤。一些受训者在没有教练员看护的状态下独自开展训练项目,主观上不能就精确判断训练动作的规范与否,若有技术偏差形成时将会增加运动损伤的概率。故而,可以认为受训者单独训练是诱发运动损伤的主观因素,属于不健康的体能训练模式。3 在体育运动中减少或规避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3.1确立正确的运动损伤意识针对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教练应予以其高度重视。在训练活动中,受训者若发生运动损伤,教练应引导受训者对其有一个正确认识,认识到运动损伤是可以预防的,在训练活动中,要做到力量而行、循序渐进、坦然面对[3]。在日常训练活动中应加强体育安全教育与纪律管理,引导受训者逐渐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安全防范意识,并在训练活动中,重视受训者团队意识、合作观念的培养及加强,逐渐构建一个有团体注意精神的队伍,力争将吃苦耐劳、百折不饶、勇往直前等品格贯穿至运动技能训练全过程中。3.2合理调度训练负荷度从性质上分析,训练符合自身就属于一种控制难度较大的运动损伤因素,将个体训练指标设作为整体考量项目,一定要从多个维度去检测训练负荷强度量化指标的合理性。在负荷超标的训练情景下,运动损伤的风险会相应增加,但若训练负荷轻度不够,则将会难以达到预期训练目标。鉴于以上情况,在项目训练初期在拟定方案时,教练应全面调查受训者的身体机能,常见指标有耐力、爆发力、关节承重力等,特别是要重视受训者是否存在陈旧性损伤的情况,针对其过往损伤史及损伤部位,适当减少训练负荷,从根本上降低二次损伤事件发生的风险。另外,在各项训练活动中,受训者当下状态也是影响训练负荷的客观因素之一。若上一次训练负荷过高,身体机能并没有整体恢复,则建议在本次训练方案中要适当降低训练负荷强度,只有在受训者能恢复基本的身体机能后,方可以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若训练过程中,教练发现受训者出现呼吸频率增加、心跳加速、肌肉酸痛等身体透支表现,则应及时降低训练负荷式,维持训练负荷与机能两者的平衡关系,并推动这种关系发展进程。3.3提高训练方法的针对性保证体育运动训练方法的针对性,是规避运动损伤情况频频出现的主要方法之一。既往有研究表明[4],热身活动不充分是诱发突发性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调整准备活动的比重去规避该种运动损伤类型。但是针对陈旧性运动损伤而言,其基本是因为受训者对自身状况缺乏全面了解、训练项目缺乏针对性所导致的。为有效减少或规避陈旧性再次损伤,最有效措施是提高训练方法的针对性,将其设为训练技术的重要支撑,确保过往损伤部位不参与训练活动。但辅助训练项目还是应持续开展的,其目的是增强损伤部位的自我保护能力。本文以膝关节陈旧性损伤为实例进行分析,在膝关节不负重的情况下训练腿部肌肉,具体是在受训者仰卧位状态下进行臀腿收紧摆动、交替画圆、收膝伸展等动作练习,不会增加膝关节负担,对腿部肌肉组织生长过程还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3.4做好受训者的心理辅导受训者对训练项目持有较高心理期许有益于提升训练的能动性,但盲目自信而独自进行训练,很可能因为负荷量超出身体机能,诱发运动损伤。故而,应加强受训者的心理辅导,协助他们对训练项目及自身机能有准确认识,将盲目增加训练量情况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同时,教练应加强受训者动作规范性的指导,以防由动作不规范而引起运动损伤。4 结束语:总之,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很可能因为训练负荷比例欠佳、训练方法不规范性及受训者自身心理期望值过高等因素,引起运动损伤。教练及受训者均应从思想上认识到运动损伤的我危害性,加强预防,科学调整训练符合比例、合理规划训练方法并提升其针对性,做好受训者的心态辅导,实现对运动损伤的有效预防,优化体育运动训练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参考文献[1]曾苗,翟昕元,黄鑫,等.高脚竞速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当代体育科技,2019, 9(30):6-7.[2]任春香,祝振军,蒋桂凤.大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0):61+82.[3]唐周雄.论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16- 17.[4]石大玲.太极拳运动对体育运动损伤与康复的影响评价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9(26):21-22.作者简介:聂海波(1989-)男,汉族,四川省蓬安县人,本科,初级药师,研究方向:药学。

论文作者:聂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对策探究论文_聂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