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刘丹

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刘丹

刘丹

黑河市爱辉区花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纳洛酮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阿片受体拮抗药。本文探讨了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关键词】纳洛酮;药理;临床应用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其本身并不具备活性,但可对各种阿片受体产生竞争性的拮抗作用。同时,纳洛酮是一种安全性高、副作用很小的药物,运用与研究前景广泛。

一、药理作用

在中毒、休克、感染缺血、缺氧等应激状态下伴有β-内啡肽释放增加,这些物质对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调节机制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的拮抗剂,且无抑制呼吸作用,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竞争性阻止并取代阿片样物质与受体结合,有效地拮抗这些物质对心血管和呼吸调节机制产生的抑制作用,同时降低脑内β-内啡肽的含量,在接送转β-内啡肽作用,改善脑实质供血,保护和恢复脑细胞功能,从而产生了强有力的催醒作用,使患者迅速苏醒,又对烦躁不安、诡安、有精神症状者起镇静、安定作用。

二、临床应用

1、抗休克。近年来发现低血量休克与内源性阿片肽(OPS)和阿片受体(OR)有关,通常静止状态的细胞不释放或很少释放OPS,消除OPS对儿茶酚胺及RAAS的抑制作用,机体应激时才大量释放。以12例休克患者为例,用纳洛酮0.8mg连用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血压迅速恢复到正常。另外,应用纳洛酮生脉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可使患者升高血压和稳定心率,使病死率降低。

2、治疗镇静催眠药中毒。小剂量镇静剂可产生镇静作用,中等剂量可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大剂量时则产生抗惊厥、麻醉作用,中毒时延髓及全身麻醉、呼吸受抑制甚至呼吸衰竭。轻度中毒用纳洛酮后可迅速改善症状,重度中毒可给予纳洛酮0.8mg脉注射,1h后重复,一般可在用药后6~8h内逐渐转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纳洛酮可阻断内阿片肽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促进自主呼吸恢复,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纠正低氧血症;抑制白细胞释放大量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拮抗炎性介质的生成,减轻脑水肿,改善呼吸功能。因此,纳洛酮对自主呼吸的恢复有肯定的疗效,可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3、脑卒中。纳洛酮会抑制β-内啡肽产生,大剂量使用会直接作用于脑细胞,使Na+-K+-ATP酶活性产生保护作用,阻断自由基释放,避免脂质过氧化,保护脑细胞膜,减轻脑损伤.另外,应用纳洛酮会起到中枢催醒作用,若脑卒中患者伴有昏迷和呼吸抑制,纳洛酮可明显改善患者情况,且减轻呼吸中枢抑制,使脑微循环明显改善,维持通畅呼吸。临床早期使用纳洛酮,可明显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

4、用于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HIE)。近年来研究发现,β-EP含量与新生儿HIE密切相关。HIE其脑脊液β-EP含量明显升高,它可引起肺功能障碍,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换气不足、高碳酸血症和窒息。纳洛酮具有降低血浆β-EP水平,增加脑血流量及脑灌注压,从而减轻脑水肿或脑细胞坏死;与分布在大脑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解除β-EP对呼吸、心血管功能的抑制作用,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以改善,心输出量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同时增加脑供氧量。有报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用纳洛酮治疗改善HIE,促进意识恢复,缩短病程,并降低病死率。

5、抢救一氧化碳中毒。以6倒CO中毒病人应用纳洛酮抢救取得较好疗效,其中3例浅昏迷者有2倒用药后5min内清醒,1例于10min内清醒。深昏迷者1h内清醒1例,2h内清醒2例,有1例伴有明显的脑水肿临床表现,需用甘露醇脱水治疗,所有病例均未用高压氧治疗,未见不良反应。经观察治疗1-6天后痊愈出院。另外,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除常规治疗包括高压氧治疗外,加用纳洛酮,结果加用纳洛酮适度中毒组病人的促醒时间为8.7±l.2h,而对照组13±4h,两组之间经过检验有显著差别。在中重度CO中毒后伴有β-内啡呔释放增加,引起中枢抑制,加重了脑缺氧纳洛酮通过拮抗以上作用而对CO中毒病人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并可减少CO中毒后退发性脑病的发生。

6、婴儿窒息。对15例生后24小时的初生婴儿和婴儿窒息综合症的患者进行脑脊液中β-内啡肽含量测定,均呈升高。目前已知β-内啡肽可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包括心动徐缓、低血压、呼吸抑制、肺换气不足、高碳酸血和窒息,婴儿窒息也有类似情况的异常。纳洛酮曾用来治疗因分娩使用麻醉止痛药所产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呼吸功能低下的新生儿,它能缩短新生儿原发性窒息和婴儿窒息综合症的窒息时间,其使用指征为:①出生后无自主呼吸。②有明显呼吸抑制。③有极大可能由麻醉剂引起者。给窒息综合症患儿持续静脉滴注纳洛酮1Oμg/kg·h,患儿呼吸明显好转。

7、治疗心肺、脑复苏。心脏呼吸骤停时,β-EP大量释放,从而损害细胞代谢和心血管功能,使呼吸抑制加深,心肺脑复苏难以成功。因此,有人将纳洛酮的应用列入现代心肺复苏方案,并强调在复苏时,至少使用2mg/kg,然后以2mg/kg-1/h-1的速度维持静滴。以18例急性发作的意识丧失,并伴有知觉或呼吸抑制患者的研究表明,使用纳洛酮5min后,7.4%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3.3%的患者恢复正常意识。因此,使用纳洛酮作为初步急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8、治疗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中β-EP高于正常人,实验表明,脑池内注入β-EP可引起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的木僵状态及欣快和躁狂,说明β-EP的含量过高或活性过强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一 ,故精神分裂症可用纳洛酮治疗。以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用纳洛酮O.4mg静注后,4例幻听在lh内明显减少或消失。将纳洛酮剂量增加到10mg静注,采用BPRS量表进行双盲评分,其结果为:8例患者有5例在用药1.5-2h后幻听明显减轻,焦虑也有缓解趋势,其中3例症状缓解持续3-6h,另2例持续24-48h。

三、结语

纳洛酮是一种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可作为阿片类药物中毒的特异解毒剂,是一种安全性高、副作用很小的药物。近年来,许多关于其的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展现了许多新用途,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绍中.纳洛酮治疗急性洒精中毒[J].实用医学杂志,2014.

[2]吕黄伟.纳洛酮对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J].中华外科杂志,2014.

论文作者:刘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  ;  ;  ;  ;  ;  ;  ;  

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刘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