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与思考_城市交通论文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与思考_城市交通论文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市交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持续发展中的交通问题

当前,我国非农业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6.5%,预计到本世纪末可能达到30%左右,城市化的发展已成趋势。一方面是城市数量迅猛增长,从1980年到1990年的10年中,城市总数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到1990年末全国城市总数已达467座,其中大城市59个,中等城市119个,预计到2000年城市数量可能达到600座。 另一方面是城市人口数量迅猛增长,除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外,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与部分人口将迁入城市,全国流动人口近1000万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城市流动人口已超过100万人。再者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建成区用地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

多数城市在同心园内向结构的布局中逐圈向外扩展,加之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区、金融贸易区、保税区、商业街、专业市场、批发市场等的开发建设,土地使用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城市布局开始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由内向封闭型布局向开放型布局发展,沿交通主干道向外延伸形成指状布局,在一些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甚而形成人口聚集区及城镇群,人口与工业逐步向城市外围地区疏解。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受到严重冲击:①城市布局与土地使用功能的调整,改变了原有客货流分布与出行特征,要求调整道路网与公交线网以适应城市的发展。②高强度土地开发,客流强度超越城市道路容量。道路功能与交通环境失调。③城市交通机动化发展迅猛,道路技术标准难以适应。④城市空间扩大,出行距离增长,需要提高现有交通方式的运行速度。⑤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交通主动权与舒适度的要求增强。⑥多层次的交通需求与单一的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不协调。

总之,面向21世纪的城市化,城市交通除面临增长的交通量与运输能力之间的供需矛盾之外,更需要的满足快捷、安全、舒适与高效的要求,在服务上有一个质的变化,才能肩负起城市现代化运作机制的支撑基础。

二、城市交通发展剖析

1、城市道路。

国内现有的城市道路,标准低、路况差、密度小,不成系统,路网功能不合理。尽管80年代以来,进行了综合治理,城市道路有了新的发展,但仍然难以适应人口与车辆的增长, 全国城市道路面积年均增长4%,而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0%,1990年全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仅为6平方米,道路面积率仅为3.86%,最高者亦不足10%, 尚不足国外大城市道路面积率的1/3。可见要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道路建设与改造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在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中,曾经受了两次浪潮的冲击,70年代自行车的大发展浪潮,使城市中自行车拥有量达到人均一辆;80年代开始的摩托车发展浪潮,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个别城市实行了有效控制),预计下个世纪初家用汽车的发展将成为第三次浪潮的冲击波。

2、公共汽车交通。

随着工业规模经济的发展,公共汽车已发展为大容量、高频率,速度达到40—80公里/小时,建立起公共汽车道路系统与专用道系统,每小时运送乘客9000人次,成为城市大众化的主要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结构的比重,一般在60—80%,如不包括地铁运量,仅公共汽车的比重亦在20%以上,即使小汽车拥有量在200辆/千人时, 公共汽车亦达到14%,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的支柱,为社会群众所欢迎。然而近年来公共汽车的发展在国内却遇到新的挑战,在客运市场的发育中,围绕着交通主动权、空间占用及成本三大因素竞争激烈,单位自备车、小汽车迅速增长,加之其公有含量高、不计运输成本、地面交通拥挤、公共汽车速度下降到每小时15公里以下,服务水平下降,加之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劳动出行特征的变化、通信的普及以及个体车辆增长等等因素,使得公共汽车的自身发展步入了困境。为克服自身弱点,公共汽车应向多层次发展,组织多层次运输方案,统一运行时刻表,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参与公平竞争是解脱未来城市客运交通困境的有效途径。

3、快速轨道交通。

70年代之后,由于地面交通拥挤不堪以及冷战形势的影响,地下铁道有了较快的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亦纷纷兴建地铁。从70年代起在近四分之一世纪中兴建地铁的城市数量几乎等于前100 年建设地铁的总和,与早期地铁相比较,除牵引力、供电网压、技术速度、额定定员均有大幅度提高之外,在形式上不完全局限在地下而向地面、地下、高架三维空间发展,高架段的比重加大,车辆也非完全采用钢轮与钢轨,而出现复合橡胶轮与轨行版,以降低行车噪声与工程投资,在行车指挥系统上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现代科学先进技术。

4、个体交通(小汽车、单位自备车)

小汽车的主要优势是提高了用户的交通主动权,作到门到门服务,不受公共汽车固定线路与班次的约束,减少等候与换乘时间以及始终端的步行时间,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00—900美元时,家用轿车得到了较快发展。50年代小汽车千人拥有量英国仅为20.7辆,英国38.3辆,美国为80辆,到80年代初小汽车千人拥有量英国达到273.3辆, 法国为365.7辆,美国为537.4辆,30年中小汽车的拥有量增长了8—13倍, 造成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死亡事故增加、行车与停车困难等社会公害。近年来不得不调整交通政策,采取限制小汽车的发展战略而转向发展公共交通或集体运输。

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处在起步阶段, 私人轿车进入家庭正在萌芽, 1993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近900万辆, 国家已将发展小汽车列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工业,预计2000年全国小汽车的保有量可达1000万辆,这对城市道路将是雪上加霜,当前急需研究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制定轿车进入家庭的调控政策,道路现代化措施以及自行车转换策略,作到稳定有序发展。

三、发展策略选择

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出行行为受文化传统、市民意识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又不平衡,发展进程亦有差异,但从城市交通技术的发展总趋势分析,又存在许多趋同,故此在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制定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时,要结合国情走自己的道路,学习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时,对一些具有示范性骨干工程可一步到位,如上海地铁一步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涉及面大,投资多的先进交通技术装备要逐步到位,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作到稳定有序发展并保持其发展的连续性,固本简末提高投资的有效性。

鉴于上述思考,我们的城市交通必须走发展公共交通的道路,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快速轨道交通与快速公共汽车为骨干,常规公共汽车(包括小公共汽车)为辅助、个体交通为补充的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当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的最佳选择。

为适应城市交通的多层次需求,城市交通应向系统化、网络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组成如下模式:

○在当前快速轨道交通尚未建立,小汽车正待起步阶段,应大力发展快速公共汽车与小公共汽车,建立公共汽车专用道与专用路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现代化的重要策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布局的调整,逐步建立快速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客运交通走廊。

○在城市布局上,应促进城市由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发展,建立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调整城市道路的功能结构,使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以及支路在路网结构中的比例,顺次达到1:2:3:4。大力加快道路建设, 提高道路面积率,使其达到15—20%,并协调道路功能与交通环境,尽量避免路口“四大金刚”把门,遇路开市的被动局面,建立交通系统管理(TSM)和交通需求管理(TDM)系统,提高道路交通效能。

○加强对城市交通发展的综合研究,监测跟踪其发展趋势,及时制定发展对策,提高交通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主动地位,以城市交通总容量制约土地开发强度。有偿使用道路,为此交通方式的选择,必须以其占用道路空间多少及占用时间的长短、对环境的干扰作为评价指标。

快速 中速 低速

城市道路 快速干道 主干路次干路 支路

速度 80Km/h

40-60Km/h 20-40Km/h

<20Km/h

公共交通 大运量快速

中运量轨道交

常规公共汽车

小公共汽车

方式 轨道交通 通快速公共交通 小公共汽车

运能 3-6万人/小时 1-3万人/小时

<1万人

交通功能 客运走廊 骨干路网

辅助路网

服务性路网

区域分割 组团间 组团内

备注 对小汽车出租车及单位自备车不限行,自行车应限制于次干

道和支路内通行

标签:;  ;  ;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与思考_城市交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