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图书主题出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论文_王婧

新时期图书主题出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论文_王婧

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34

摘要:主题出版是出版行业的重点工作,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主题出版物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各出版单位如何做好新时期主题出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动员全社会团结一心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主题出版;内容策划;权威性;时效性;

创新是出版的永恒主题。唯有创新,才能使出版不断保持活力和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传承积累优秀文化、满足人民群众丰富文化需求的职业重任。新时代不断赋予出版新的创新要求,尤其对主题出版内容形式的创新、传播手段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发展现状

1.出版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与其他类型的出版不同,一方面,主题出版在内容上主要关注国家大政方针、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等,阅读受众的覆盖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往往能形成积聚效应,发行量在短期内会爆发。如果再配以系列书系或活动,不仅能保持发行量的持续增长,而且能进一步深化出版内容的社会影响力,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主题出版的阅读受众有相对明确的指向性,群体稳定并且受众与出版机构的黏合度较高。在此影响下,主题出版物一般都能保持较为稳定的市场收益。如果能借助有效的宣传渠道,依托电子化、信息化技术优势,则影响范围更广。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5—2017年包括主题出版在内的主流媒体,连续三年影响力提升,在年度出版单品种累计印数排名前十位中,主题出版书籍占据半壁江山。主题出版不仅在畅销书市场中得到好的反馈,而且也扩大了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目前,主题出版已成为我国对外展现文化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

2.内容表现形式更加亲民。长期以来,对于主题性的出版物,人们常常抱有一种偏见,认为这类作品的内容都是比较严肃、刻板的,容不得戏谑。同时,主题出版物严肃的装帧设计也加深了读者的误解。在装帧设计方面,主题出版物大多选择庄严肃穆的深色系,中规中矩,这样的设计确实能够让作品的权威性得到提升,但拉开了作品与读者距离,很难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随着出版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受众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主题出版也在内容表述和装帧设计上更加亲民、更接地气。如十八大主题出版中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微观西藏》,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忠诚与背叛》等主题出版作品,都是通过通易懂的笔法讲述宏大主题,可读性强,并且在装帧设计上采取生动的形式,增强视觉冲击力。

3.出版物的权威性充分体现。由于涉及政治、热点等特殊的选题,主题出版在选择作者时,一般更倾向于选择相关学术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和学者,以保证出版物的权威性。正是因为主题出版内容的权威性,其兼具了工具书、外宣材料等方面的功用。如商务印书馆《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人民出版社《“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中信出版社《读懂“一带一路”》等关于“一带一路”的主题出版物,它们以权威解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向世界阐释了中国“一带一路”主题和发展,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二、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内容策划

1.国家大政方针类的主题出版:注重出版的权威性。国家大政方针是指引国家发展的风向标,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介绍与解读必须谨慎,任何不规范的表述、不够严密的逻辑推导、失实的史料记载,都有可能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产生重大的危害,影响落实执行。对于国家大政方针类的主题出版,编辑需要把握的就是严肃的政治意识,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出版物的权威性。(1)编辑要对国家大政方针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就要求编辑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习内容的择取上,编辑应着重加强对历次党代会、中央全会的报告、公报、决议等反映重大会议精神重要文件的学习,关注各权威机构对“两会”内容的深层解读。(2)编辑在作品创造阶段应选择相关领域内的权威专家。权威专家应具备两大特征:一是专业精深,在相关领域内耕耘多年,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富有开创精神,学术成果丰硕,并在该领域获得同行的高度认可。二是治学严谨,学术研究认真踏实。只有权威专家主笔,才能体现主题出版的权威性。(3)主题出版物要获得市场认可,还需要在内容和装帧设计上接地气。毕竟主题出版物不是学术研究读物,阅读受众应覆盖更多的群体。内容表述上要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将深刻的内容表述解释清楚,装帧设计上要以精美的设计吸引读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扩大影响力。

2.社会热点事件主题出版:注重出版的时效性。要想抓住社会热点事件,做出精彩的、读者认可的主题出版物,必须抓住三点。一是做好对热点事件的预判。热点事件虽说是突发性事件,但并不代表其是突然地、毫无缘由地爆发的,而应该是一个动态演进的发展过程。这就需要编辑要有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见解,善于从热点事件发生前的征兆着眼,见微知著,预判事件发展的走向。信息化时代,出版机构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依靠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优势,对社会各类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可能成为社会热点的事件,为编辑策划提供参考。二是做好资源的储备。编辑要有较强的策划能力,能够随时调动各类资源为出版服务;出版机构要完善作者资源库,根据作者的擅长领域、写作风格等特征分类管理。只有做好这两方面的资源储备,出版机构才能在热点事件的主题出版中占据先机。三是做好营销策划。社会热点类主题出版的时效性特点,不仅体现在事件爆发前期的选题策划阶段,也体现在主题出版物的发行阶段。热点事件短时间爆发的特点,决定了这类主题出版物的销售期相对短暂。因此,社会热点类主题出版物在市场营销阶段,不仅要充分调动各类宣传推广渠道,从线上到线下,在特定时间段集中宣传推广,形成规模效应;还可以通过深挖热点事件的引发原因和后续影响,或是通过购买全版权形式,深度开发IP,以达到延长营销期,获得多方面盈利。

3.重大活动类的主题出版:注重营造阅读氛围。重大活动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性的重大活动,如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等重大会议的召开;一种是具有时间节点的重大纪念日活动,如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与社会热点事件相比,重大活动一般是可以预见的,编辑能够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做好重大活动类的主题出版,关键在于阅读氛围的营造,引发受众的共鸣。在营造阅读氛围方面,重大活动类的主题出版可以根据活动开始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分批次出版图书。这样的出版营销方式,既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逐步深入了解活动内容,又能全面深入阐释活动,延伸和拓展出版内容。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迎接和庆祝党的十九大,集中策划了一批十九大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其中多个选题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选择了分步出版的营销方式。在十九大召开前夕,该社率先出版了《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和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入手,全面阐释党的执政理念、对外文化价值传播等内容,为十九大宣传预热。《经济转型与改革攻坚》则以政府自身改革、国企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眼点,分析讨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和改革攻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将大众的关注点引向十九大。在十九大闭幕后,该社又根据最新的大会精神,将《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修订再版,第一时间向世界传播十九大精神,展现中国智慧,从而将十九大学习向纵深推进。

总之,当一个民族和国家经济腾飞,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着意突出文化创新主题,激发全民族的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文化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出版企业,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努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通过重大出版项目带动工程,做好新时期图书主题出版创新义不容辞也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伟.图书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提升策略.2017.

[2]王林.如何提高图书编辑的素养及能力.2017.

论文作者:王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图书主题出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论文_王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