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PICC在48例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慕慧杰

探讨PICC在48例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慕慧杰

慕慧杰

牡丹江市肿瘤医院 157009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分析常规护理、PICC个性化护理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肿瘤护理过程中应用PICC,其安全性能高,操作便捷,维护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PICC肿瘤;临床护理;应用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最安全可靠的方法,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并发症的出现,这时如果处理不及时、不恰当,便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及治疗负担。因此,为了保证应用PICC个性化护理的肿瘤患者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临床护理,我们重点研究分析了这一类患者的临床情况,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治疗的48例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卫生部制定的肿瘤诊断标准[1]。其中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2±7.4)岁,肺癌20例,乳腺癌16例,肠癌6例,脑肿瘤3例,淋巴瘤3例。48例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PICC个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静脉选择:在静脉选择时,尽量选择贵要静脉,然后再选择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由于贵要静脉能够直接抵达上腔静脉,静脉粗、直、脉瓣较少,穿刺成功率更大。

(2)插管长度确定:手臂外展90°,顺着静脉走向,从预穿刺点到腋下位置,再到肋间隙,其中,上肢左侧以(41.5±8.6)cm,右侧以(38.6±4.6)cm最为适合,同时认真测量双侧上壁臂围[2]。

(3)操作方法:首先进行全面护理,医护人员必须佩戴无菌手套进行操作,使用酒精和碘伏进行局部消毒,直径20cm,先使用生理盐水对预冲管道进行冲洗,修剪预计长度,然后便能够进行穿刺置管,置入picc导管,撤出导引钢针,同时采用专用贴膜进行固定处理,并通过x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然而,PICC置管必须注意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降低感染,避免管腔内返血,加强细节护理。

1.3 观察指标

本文重点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58.3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并发症

研究组没有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00%;,对照组共有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66%,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PICC应用效果

在肿瘤疾病传统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身体虚弱或化疗等各种原因,需要对患者进行中期或长期静脉输注高浓度的营养物质或化疗药物。PICC在肿瘤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由于把导管尖端固定在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这些地方血流十分丰富,血循环迅速,即便是具有较强刺激性的药物也能够被迅速稀释溶解,从而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与损伤,有效保护上肢血管网。

3.2 PICC个性化护理

3.2.1 培训与教育

要求PICC操作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经验达到三年以上,并且考取了PICC置管证书,定期组织开展导管操作流程、导管维护、导管有关知识的培训教育活动。同时,对患者整个治疗过程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可采取影像、书面、口头等教育方法,主要涵盖置管的配合、置管的目的、置管期间和营养支持等。责任护理人员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运用优势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指导患者掌握体位摆放、保护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

3.2.2 规范置管操作、导管维护

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两手的卫生,任何一次操作前均要使用免洗消毒液并严格遵守七步手法来清洁双手,再用酒精清洁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至少3次,同时按照患者的病情选择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侵泡5min导管,从而提高导管润湿度,降低附壁血栓的出现几率。

3.2.3 正确选择穿刺的部位

穿刺地方必须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1)相对直的血管;(2)便于操作;(3)相对粗的血管;(4)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在穿刺过程中配合的默契度;(5)无静脉瓣的血管。

3.2.4 要及时拔管

在置管过程中全面细心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前测量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几率,见谅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并及时、迅速、娴熟地拔管。

3.2.5 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1)在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直观无菌操作要求,同时按照规定及时更换材料,确保材料始终处于清洁、干燥状态;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治疗信心。穿刺过程中如果出现皮下血肿、气胸、血胸等症状,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总之,PICC个性化护理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同时由于使用方便、操作便捷,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本文研究结果中,PICC个性化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从而充分说明了PICC个性化护理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波.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26(11):99.

[2]王敏,贾月霞.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09):9.

论文作者:慕慧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  ;  ;  ;  ;  ;  ;  ;  

探讨PICC在48例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慕慧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