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探究论文_李锦苗,

福建省安溪铭选中学 李锦苗 362400

摘要: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前进有重要推动作用。大学数学作为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别不仅在与知识的学习难度,还在于学习高等数学时需要有更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有益于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活,还有益于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基于此,文本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进行简要概述,并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数学;培养

高中数学是大学中高等数学的前置知识,学好数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数,还可以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好方法,也是教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方法。在义务教育的相关文件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指能够总结运用、思考演练数学知识,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自由并良好地运用数学思维。

一、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在高中数学中的意义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是帮助学生以更加透彻的眼光分析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看穿数学问题的表象,准确地抓住所面对数学问题的本质。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对数学的学习还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有效的思维方式,这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益。

二、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中的培养方法

(一)、更新教学方法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理念与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两者的发展和融合诞生了许多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国内教育教学现实情况中出现的问题。因此,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应当积极学习这些新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从中选择最适合班级学生的方法代替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

例如,A班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较强,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是拓展的数学内容,那么,A班的数学教师可以使用翻转课堂提升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将那些基础的数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可以在家中自主学习;课堂则用于教师为学生讲解扩展内容和解题思路,而且课堂上教师也并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使用适宜长度的时间为学生讲解高效的解题思路,然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则在班级中巡查,扮演答疑者的身份[1]。

(二)、改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近些年新提出的教学目标,可想而知,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并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现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只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是不足够的,高中数学教师在使用新方法的同时也需要改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内容并不是要求教师更改所要教学的内容,而是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与以往一样,只向学生传输枯燥的理论知识,然后便是无尽的题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将高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物相联系,让数学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枯燥的数字与符号,而是让学生能够从眼前的一草一木中都发现数学存在的痕迹,这也能够提升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2].例如,在进行等比数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复利计息”讲解,假设教师提供一种储蓄,规定按月复利计息.月利率为1%,同学A存入1000元为本金。第一个月计算公式为1000(1+1%),第二个月则为1000(1+1%)(1+1%),那么,学生很容易可以得出1000(1+1%)n的n个月后本息和计算公式。通过这样一个与生活结合的简单例子,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以生活的角度理解复杂的数学题目,让学生更易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更易形成和发展数学思维。

(三)、鼓励自主学习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为学生讲解尽可能多的数学习题,课后作业也是繁多的数学习题,这样教学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从以往的实践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适合那些具有数学学习天赋的学生,这些学生能够游刃有余的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其他的学生只能靠大量的习题和悟性提升成绩,并且这种教学中的学生并没有得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因此,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育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鼓励和引导自主学习有多种方法,数学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与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重难点,然后教师录制相应的讲解微课,并配置相应的习题练习与解题思路微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在课后自主学习这些微课,帮助自己查缺补漏。

(四)、引导发散思维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需要教师在日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在解题中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使用在多个教学环节中,如教学环节和学生的错题归纳环节[3],以错题归纳环节为例,题目为“设α、β是方程

但从元凤城的两个实根解析,当K取值不同时,可以发现,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学生在反思时,可以依据自己的数学水平绘制详细程度不同的思维导图,例如,学生数学水平较好,那么他便可以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如图所示。如果学生数学水平教差,那么他便需要在子项中详细列出相应的公式。

结束语:

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不再是以知识为主的教学,而是以学科素养、学科思维能力、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上官德运.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62-63.

[2]张立斌,陈晓渊.数学思维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57.

[3]刘英虎.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30.

论文作者:李锦苗,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探究论文_李锦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