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沈维慧

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沈维慧

沈维慧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215200

【摘 要】目的:探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光疗。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鸟巢式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哭闹时间平均为(19.3±3.1)mm,短于对照组的(32.4±3.4)mm;实验组抓伤发生率或擦伤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0%;实验组中断照射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7.5%,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黄疸光疗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安全感,且操作方便,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新生儿黄疸;光疗;效果观察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皮肤疾病,主要因机体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上升,引起皮肤、黏膜、巩膜黄疸。新生儿黄疸主要包括生理性黄疸以及病理性黄疸两种,其中生理性黄疸无需治疗即可自动恢复,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实施治疗[1]。临床上主要以光照治疗较为常见,然而在光疗过程中,新生儿容易出现不顺从行为,主要包括哭闹、烦躁等,继而引起患儿皮肤受损、呕吐等症状[2]。此次研究主要以我院接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进行分组,旨在总结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光疗。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出生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2±2.4)周;出生体重2500~3700g,平均体重(3023.4±3.3)g。患儿经实验室检查,均确定机体血清胆红素上升。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实施蓝光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上增加鸟巢式护理,将蓝光箱预热后,调整患儿为头高脚低位,并对患儿皮肤进行清洁,修剪指甲,防止患儿抓伤,并将患儿裸露置于床中间,并戴好眼罩,遮挡患儿会阴部,并置于蓝光箱中。患儿因环境因素,安全感以及舒适感缺失。多数患儿表现为四肢互动频繁、哭闹,对护理治疗的开展造成影响,哭闹还会导致患儿体温上升,导致水分丧失,引起皮肤溃烂、呕吐、窒息以及声音嘶哑,对患儿的机体发育以及光疗效果造成影响。由于患儿喜欢边界以及安全感,因此可选择柔软的儿童棉质浴巾对角滚筒式卷好并围成一个以患儿枕骨为中心,下肢为长轴,左右肩宽为短轴,中断高控制在10cm,接口位置高度控制为5cm的椭圆形“鸟巢”,并将患儿置于保暖箱内,于患儿头部垫置浴巾的中段枕,浴巾的接口位置将其躯体以及四肢围住,并保持浴巾以及机体之间留有34cm的空隙。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直接置于蓝光箱,并实施常规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包括哭闹持续时间、治疗过程中抓伤、擦伤的发生率以及中断照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儿经过常规护理干预,哭闹持续时间平均为(32.4±3.4)min;出现抓伤或者擦伤4例,发生率为10%(4/40);期间有3例患儿出现中断照射,发生率为7.5%(3/40)。实验组患儿经过鸟巢式护理干预,哭闹持续时间平均为(19.3±3.1)min;出现抓伤或者擦伤1例,发生率为2.5%(1/40);期间没有出现中断照射,发生率为0。可见,实验组哭闹时间比对照组短,抓伤或擦伤发生率、中断照射率比对照组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新生儿疾病种类复杂,其中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高,临床多见,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上,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以蓝光照射疗法最为常见。然而患儿因自身年龄较小,缺乏认知和思考能力,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不顺从的情况,加之蓝光照射的时间较长,且患儿裸露机体在硬板上,因此容易缺乏安全感,导致情绪烦躁以及哭闹等,对治疗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3]。鸟巢式护理是针对患儿生理特点制定的一种护理模式,其以患儿为中心,并落实人性化服务,其通过模拟母体子宫构建“鸟巢”,将患儿置于“鸟巢”中,从而为患儿提供安全感以及舒适感,稳定患儿的情绪[4]。另外,“鸟巢”的包裹让患儿机体紧贴,满足患儿的安全性,且加快患儿适应蓝光箱环境,增加患儿同步睡眠时间,减少因不适、哭闹而引起的蓝光照射中断,提高疗效。同时,“鸟巢”能够给予患儿恒定的温度,加之浴巾的保暖以及紧贴,限制了患儿的活动,减少了能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5]。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鸟巢式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哭闹时间平均为(19.3±3.1)min,短于对照组的(32.4±3.4)min,抓伤发生率或擦伤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0%,中断照射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屈敏[6]的研究结果相符。可见,鸟巢式护理模式,为患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提高了疗效的同时还减少了不顺从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黄疸光疗进行干预,能够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燕.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与综合护理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8,(14):136-137.

[2]陈桂琴.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7,(36):104-105.

[3]麦钻珍, 曾敬芳, 谭宝琴, 等. 强化风险护理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对疗效及患儿安全性的影响. 海南医学, 2017,(24):4124-4127.

[4]孙宁侠, 延春红. 整体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33):197-198.

[5]徐春华. 延伸护理服务对产妇出院后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11):56-58.

[6]王清娴.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早期抚触护理效果分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19):179-180.

论文作者:沈维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沈维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