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文诵读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论文_叶明锋

谈古诗文诵读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论文_叶明锋

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小学 266316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我们认为在诵读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还要充分利用古诗词诵读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

如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用作者的遗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报国志。

人人都说家乡好,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无处不存在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如学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后,又结合开展“我爱胶州”的征文活动,在加深认识家乡的过程中,叩动学生爱家乡之弦,然后再扩大到整个国家。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还应先从教育学生同情他人、爱身边的亲人、关心师友做起。如《锄禾》在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送别诗”后,要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爱的种子,为萌生爱国主义思想奠定心理基础。

二、 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华,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一切个人利益第一,对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意识淡薄,于是我们在诵读课中增设了背诵《三字经》的内容,在“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的诵读声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并利用古诗长廊、“三字经大擂台”、“爱的奉献”主题班队会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氛围,深化养成教育。

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欣喜地反映:我家孩子最近懂事了!老师们欣慰地看到学生爱学习、守纪律、尊师长、敬同学了。可见诵读课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激发学生勤学热情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 陶冶情操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感受性强,倾向于模仿周围生活中使他们感动的人和事,他们仰慕先进,易受英雄行为的感染。学生的品德具体化于他们的行为,而行为又决定于知识程度和文化素养。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文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我们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再加上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裕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产生了,诸多因素造成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不懂人生意义,只贪图享乐。而为了迎接现代科技的挑战,再加上现在语文教学不再过分强调思想教育,学校也只顾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忽视了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放松了民族传统教育。

通过对现状剖析,我们认为只把道德品质教育推给思品课是行不通的,应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浓厚的兴趣,在诵读课中渗透思想品质的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认识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树立远大理想、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如在学习李清照的《绝句》、贾岛的《剑客》后,学生在品味诗句韵律美的同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对作者博大的胸襟、咤吒风云的气概佩服不已,在课后搜集“咏怀诗”的过程中,都能慷慨激昂地说出自己喜欢其它咏怀诗的理由,声情并茂地背诵抒发自己壮志的“咏怀诗”。教师相机设计了“用一两句诗抒发一下你的理想;读了咏怀诗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的课堂练习。

在浓郁的古诗词诵读气息中,要激起学生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像李清照、文天祥、谭嗣同一样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诵读课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犹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四、人格教育

“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合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古诗词是我们民族的思想宝库,学生诵读古诗词,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性格的熏陶,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学生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

如诵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诗人的修养、胸怀对学生将来素质的提高可谓功不可没。

论文作者:叶明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谈古诗文诵读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论文_叶明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