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论文_张雅谦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论文_张雅谦

张雅谦

(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道路不可缺少的的一部分,不仅是展示城市风貌的窗口,同时也是城市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结合的产物,更是实现环境再造的重要载体。伴随着我国城市道路系统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交通运输等基本功能,更多的是注重提高道路使用者对自身及所处的道路环境的认识,建立环境、心理及行为之间的和谐关系,那么形成人性化的城市道路绿地系统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对如何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更好的体现道路绿化景观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一、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优良的道路绿化效果对完善道路服务体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各城市道路绿化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规划与设计

道路绿化缺少一个统一的规划,市区内的道路绿化设计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有的街道先植上草皮,后毁了草皮又栽上花,再后又栽小灌木,如此反复,既影响城市道路的绿化进程和效果,又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2、植物景观季相不明显

从目前各城市的树种看来,道路绿化中色叶植物、观花植物的利用相对较少,色叶植物主要有栾树、银杏、法桐、苦楝、枫香,观花灌木也只有山茶、丰花月季、紫薇等几个品种;草本则只有细叶美女樱与麦冬等,植物的季相景观不明显。

3、植物群落结构单一

城市道路绿地中的广场绿地、街头绿地还存在着大量以草代树、随意点植灌木的现象,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绿带还多以单层乔或乔加草、灌加草的绿化结构为主,复层结构的群落种植方式虽已受到重视,但还没得到广泛的运用。这样不仅植物的生态功能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景观单调、雷同,没有特色,而且易引发病虫害。

4、道路绿化缺乏人性化的考虑

21 世纪城市建设是“以人为本”的建设,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类的基本需求和行为特征,尊重人在环境中的作用及感受。道路绿化过分强调植物景观的大色块及图案美的效果,而忽视了植物景观的遮荫防晒功能以及使用者参与绿地、享用绿的功能。

5、忽视对空间的利用

空间资源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巨大潜力,生态效果显著。树体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应截干,以充分利用城市地上空间。现在,许多地区大量挖别处数十年的大树,甚至百年古树,斩头去肩进行移植,既不美观又缺少生态功能。一些地方热衷搞大面积草坪,其生态功能只有森林数十分之一,且耗水大,费劳力。城市应提倡种大苗,应尽量少用速生树种,用速生树种则可高大些。除特殊需要,苗木不应截干,而是要修枝,提高枝下高,使之向空间向高处发展,有更大的树冠和叶量,发挥更大的生态功能,树下则更好地透光透气。在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乔木的优势,与中、低灌木形成错落优美的复层结构。

二、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

健康的城市道路环境会为道路使用者带来审美情趣和驾驶愉悦等诸多积极的影响,在当今竞争激烈,忙碌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更希望能在城市中获得一种轻松、温馨、愉悦的心理感受,城市道路绿地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城市道路主要分为景观路、快速路和生活性干道。

1、景观路

景观路是位于城市中心重要位置的道路,负担文化行政景观职能;或位于河滨等位置,负担生态、自然景观职能,在城市景观系统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行道树绿带规划

采用乔木、灌木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形成连续的绿化带。行道树选择高大挺拔、根深叶茂、冠大荫浓、树形优美,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宜道路生长环境,易成活的树种。条件允可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每边双排行道树,内落叶外常绿;宽度稍紧的情况下,采取三角状互植方式栽植。

(2)分车带绿化规划

分车绿带采用乔木、低矮灌木、地被植物复层混交的配植方式,形式统一,树形整齐。注重色彩搭配和季相的变化。主干道上分车绿带宽度应在2.5 米以上。中间分车绿带上配置灌木、灌木球、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的远光,改善行车视野环境。

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取通透式配置。为穿越道路的行人或并入的车辆容易看到过往车辆,利于行人、车辆安全。

(3)林荫、景观路绿带规划

路侧绿带采用复层结构,合理搭配植物,丰富景观层次。在主要道路上采取建筑后退红线、花园前置的办法,形成路侧绿带。建筑后退红线一般在8—15 米。

1)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置于路侧绿带内,分隔机动车、非机动车与人行道,创造宜人的慢行空间。

2)路侧绿带与分隔带相结合,非机动车道置于分隔带外,与机动车道并行,人行道与路侧绿带结合,营造舒适安全的步行环境。

3)路侧绿带与分隔带相结合,由分车带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人行道置于绿带中,设置成开敞式绿地供人休息。

(4)滨水道路绿化

临水设置人行道,加强亲水性,增加临水面分车带宽度,分隔人行、车行空间,滨水密植耐水湿性灌木,固堤护岸的同时提高安全性。

2、快速路

快速路是城市中有较高车速、为长距离交通服务的重要道路。主要联系市区的主要地带、主要近郊区、城镇、主要对外公路。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快速路在作为组团(对外)联系轴线的同时,还兼具城市生态走廊,承担一定的景观职能。景观设计应突出道路的交通功能,强调机动车快速交通,尽量避免行人和非机动交通工具对其的干扰。道路绿化应整体化,强调景观界面的延伸性以及视线的通畅性。快速路道路景观由两侧绿化防护带、道路隔离带两大部分组成,景观布局手法以单一为主。

3、生活性干道

生活性干道主要分为居住为主的主干道、商业为主的主干道和以办公文化为主的主干道。作为城市生活性主干道,景观设计应兼顾景观、交通两种功能,宜营造淡雅宁静的氛围,体现和谐、安静的居住空间。通过营造较强的场所感,为行人提供一个可以观赏和驻足休息的城市道路空间。

参考文献:

[1] 叶菁超.新城区中道路景观设计——以九江市城西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941-7942.

[2] 李果,张斌,吴苗等.协调·弹性:新城主干道道路景观设计思考——以武汉市吴家山为例[J].华中建筑,2012,(12):117-120.

[3] 吴燕妮,王云.体现地域性的道路景观设计——以江阴霞客大道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1,29(5):77-82.

[4] 刘熙阳,谷雨.聚焦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初探——以南京汤山工业集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为例[J].科技资讯,2013,(16):234.

[5] 张讯高.开发区城市道路环境整治总体设计--以烟台长江路道路景观设计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2240-2242.

论文作者:张雅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5年4月总第10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9

标签:;  ;  ;  ;  ;  ;  ;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论文_张雅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