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赵明军

赵明军

北京燕化医院骨科 北京 102500

【摘 要】目的:对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轴锁定钢板技术插入锁定钢板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评分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和内倾角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内固定稳定性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91-01

在各类骨折中胫骨平台骨折约站1%-3%,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创伤骨折,是患者的膝关节受到了严重的外翻暴力撞击和坠落或者压缩暴力而造成的[1]。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及时治疗对膝关节的功能使用有很大的影响。胫骨平台骨折常常伴有关节软骨、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的损伤,遗漏诊断和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膝关节畸形、力线或稳定问题,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2]。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内固定稳定性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100例患者年龄范围为15岁~75岁,平均年龄为(43.25±5.28)岁。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对照组年龄范围为15~65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0~75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1例,重物砸伤29例,高处坠落伤24例,暴力致伤3例,老年骨质疏松3例。根据Gustilo分类标准,闭合性骨折75例,开放性骨折25例;根据AO/OTA分型标准,B型56例,C型43例;100例患者中合并同侧腓骨骨折27例,同侧股骨骨折26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6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4例,同侧腓总神经损伤9例,其他部位骨折8例。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I型为27例,II型为38例,III型为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轴锁定钢板技术插入锁定钢板方法治疗:通过C型臂透视下选取合适患者长度的钢板,在钢板的远端做好切口,将骨质暴露出来,在这个过程尽量的少破坏骨膜,在肌肉下部和骨膜的外部做一个潜行隧道,将锁定钢板置入,皮质骨钉将锁定钢板贴附于胫骨外侧,再用C型臂透视骨折块以及钢板的位置,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和钢板置入的位置通过近端标准螺钉孔将锁定螺钉拧入,并对固定关节面骨折进行加压,通过旋转锁定来调整骨折对位对线,直至复位满意。

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方法治疗:通过C型臂透视下选取合适患者长度的钢板,在钢板的远端做好切口,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手术切口的选择一定要保证在胫骨内侧及后内侧位置,在剥离皮瓣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神经,避免游离的骨块,在肌肉与骨折部位的连接处尽量少分离,了解骨折情况及关节内结构情况。对于开放骨折患者,需要采取急诊清创以及简单复位方式,如果患者存在I期闭合伤口需要等到Ⅱ期肿胀消退之后以及炎症得到控制之后,再切开进行复位内固定(需要在伤后10—14 d)。对于闭合骨折患者可以采用石膏后托制动或者是跟骨牵引,直到肢体的肿胀消退之后以及皮纹出现之后(5—10 d)即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过程中需要用残留解剖标志来复位关节面,对于骨缺损的区域就要取髂骨来充分植骨,用数枚克氏针来进行临时固定,最后进行较大骨块的复位。将患者的内后侧干骺端骨折线充分暴露状态下展开解剖复位操作,将骨质暴露出来,在这个过程尽量的少破坏骨膜,在肌肉下部和骨膜的外部做还一个潜行隧道,在内侧将T型支撑钢板置入,在外侧将高尔夫型钢板置入,通过3到4枚螺钉上下对钢板进行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复位完毕后修剪成倒L型钢板,采用螺钉固定。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的切口放置引流管后进行缝合。

1.3评价指标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评分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评分,采用Rasmussen标准进行评分,术后6个月随访对比胫骨平台后倾角和内倾角。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评分为(91.61±10.30)分,膝关节活动度为(113.45±49.25)°;对照组关节评分为(83.51±11.31)分,膝关节活动度为(103.45±43.25)°,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最大程度的恢复膝关节的功能,让关节功能对位良好、稳定、能够正常的活动且没有疼痛感,是治疗的主要的目标[3]。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方法已经成为了临床上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治疗有创伤小、感染率的特点。采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方法治疗能够避免传统单切口手术经过胫前缺血区, 并且对内侧切口发生过分剥离现象进行避免。 在胫骨内外侧应用钢板进行固定, 其最大载荷量是单纯应用外侧钢板进行固定后的4倍,而对骨折进行复位后,能够有效提高骨折部位的抗扭转和抗载荷能力,对于膝关节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对骨折端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避免了治疗后骨块移位的情况发生,降低了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方法岁具有创伤小以及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但是适应证非常有限,仅适用于那些骨折块发生塌陷较轻的Schatzker I一Ⅲ型平台骨折的患者,对于那些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不适用。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钢板置入治疗,在关节评分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评分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证实了其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内固定稳定性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谢祖全,付远锋.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5):2795-2796,2827.

[2] 李波,赵厚俊,杨曙光等.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6):1103-1105.

[3] 张峰.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7):9-9,10.

论文作者:赵明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3

标签:;  ;  ;  ;  ;  ;  ;  ;  

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赵明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